风清云淡

在现在这家公司,第一次参加比较“隆重”的签约仪式,参与仪式的我方有四人,对方有四人。

签完字后,我们老板接了个电话出去了。

老板前脚刚迈出会议室,坐我左方的我方人员低声问我,合作涉及到的产品需求什么时候出来,我回答业务流程和逻辑已经出来了,但APP界面原型现在还出不来……

我的话还没说完,左边这位探身对我右边负责技术的同事说:“昨天还和我一位朋友聊,他们公司80人要裁掉40人,裁掉的都是市场运营,开发没受影响”。马上又和对方说起了别的话题。

吾丧我

触诸物如新知,感全身如新愈。

人生蹉跎,岁月如水,从见日月之光吐纳天地之气始,呼吸间有了第一声啼哭。吃的第一口奶,五谷精微化成,混沌中秉五常灵识既成,六根渐长,分别心始生,这颗心受传承和世俗干扰太过,逐渐地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合于了时势。

红尘中也不再只有好坏可以言尽,心之所发未发,都理解那是趋利避害的生命本能;意之动固有好坏,然彼时好,此时坏,此处好,彼处坏…

以上,都形成了凝固的“我以为”,继而“我应该”。给它以名字,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真的应该……吗?待我“触诸物如新知,感全身如新愈”时,我试着分解和破碎原有的观念和信念,发现力所不能及,我分析它的由来,发现来自外界诸多,有人、有书、有世俗的标准、道德,告诉我应该怎样,甚至来自于自身的经验都甚少。我想听听心在说什么,好像它从未发声。

无法跟自己的心灵沟通,我想是蒙蔽它日久。从今往后,面对已知的未知的,熟悉的不熟悉的,我想先听听自己的心在说些什么。

“有劳而作”之我见

“有劳而作”指自己身边只要有需要自己必须完成的事,就去主动把它做完,不要拖着。“拖延症”患者一看这句话,似曾相识。但心下暗自揣摩,药方好开药难喝,解决拖延就是不要拖延——“懂,可臣妾做不到呀!”结果是渴而穿井,斗而铸锥,最后渴死和战败。大概这样的教训有过几次,才能唤醒。但现实生活里没有那么多重要的事,很难让人刻骨铭心地领悟。

我们还能创造一个词叫“有作不劳”,事情的发展规律容易让我们预见接下来发生什么事,需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作为一个凡人,出生、上学、毕业、工作、买房、结婚、生子、养老……你能知道接下来面临什么,为了下个阶段的水到渠成,提前“作”就不至于事到临头那么“劳”。这里的“作”主要是思考、计划、谋划、布局,有这样表现的人我们常常说他有远见。日常小事上同样如此,稍微多想想明天、下周要办的事,做好安排,就能游刃有余,轻松洒脱。

现在回过头再琢磨拖着不想做,而又必须要完成的事。究竟是些什么事?

首先是时间有余地的事,不论重要不重要,有好处没好处,只要不到最后一刻,那就先放着。时间是一项最珍贵又最容易被浪费的资源,对,凡人眼里时间是一项资源。但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叔本华说过,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理解了时间,那就至少开启了一半智慧。

其次是外部压过来的事,而不是心向外有所求的事,不是内心真正向往之事。不得不做之事。

第三是眼下有更让人沉浸在内的事情,这样的事或者是能让人放松下来,或者是把时间消耗掉,或者是能让时间过得更快,或者是能获得生理上的愉悦。

你能否助七子全视己身?龙马氏笑答曰无以相助。

修心是一个人的事。别人只能做梯子和桥。能不能渡过去,渡向何方,都要看自己。

一旦有了一个具体的梯子和桥,就以为唯此不可,反成了障碍。所以,那个人尽量不留下梯子和桥,但总要留点线索。可感可知不可识,存在于心里,故心向内,不向外。

心思不用猜

四个小伙伴赶到方庄环岛东的老诚一锅羊蝎子火锅店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了。结果第五位再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两小时,刚刚赶上结账。

精品羊蝎子是没得吃了,全被大家吃完了。随便煮点面条粉丝填填肚皮,我们问他被哪个姑娘牵绊住了,才知道他换了工作,昨天是他第一天入职,入职手续办完,当晚就让他感受一下情怀,开会扯淡到很晚。我们一致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创业公司的“激情”。

我和他们哥四个相识,不到十年。他们是我第一份正式工作的同事和领导。这十年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 ,每年聚两三回。昨天聚,是因为K哥要南下深圳发展,目的有二,一是成家,二是立业。

K哥是个好人,当年我们一起做硬件编辑的时候,他负责CPU、主板等,我负责整机,赶上Intel开发布会或搞活动,我问他谁去,他就让我去,现在看看有抢车马费的“嫌疑”,而且当时彼此的心理一定也很微妙。还有一次,大家收到老G用我们原创稿件套稿费的匿名信后,集体忿忿不平地开了几次“会”,最后一次K哥仗义地说:“我认识老G好多年了,这事我说就别往大搞了,你们都听我一次!”这事就这么结了。

但K哥长相绝对不是帅的,我们几个陆陆续续抱娃的抱娃,怀孕的怀孕,不禁都为K哥着急。这次去,他要去追寻他的姑娘,离开生活了十四、五年的北京。我们都很宽慰,说他这么大的付出,去了一定先把姑娘拿下,早点办事。其次才是考虑老G交给他的开创深圳办事处的任务。

和他们认识的时候,我和LL算是刚刚步入社会,但LL是北京土著。他们几个人都有几年的工作经验,我最后一个进去。第一份工作意味着身份和环境的转变,总是让人忐忑。以至于到现在聚,我和他们说话的方式和节奏,总感觉还是不对。人最早建立的印象最难磨灭,所以我总在提醒自己注意所认识的人的发展和变化。

十年后,每个人的现状都是顺着性格延续后的结果。优点还是原来的优点,局限还是原来的局限。比如老S,昨天饭桌上提醒K哥去了深圳后,摸清手机产业链每个环节尤其是上游的产品结构、利润空间和供需关系,这样有助于推动前端媒体对厂商营销的服务。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适用于各个行业的方法,而且我一听就似曾相识,马上就想到就是2014年看完的第一本书《MBA教不了的创富书》里的观点之一。但经老S的口说出来的感觉就不一样,高端大气上档次,他缓慢但又不很慢、双字为一个停顿、关键词加重语气的方式说出来让我们觉得说的太牛B了。我和他共事时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见过他的表现平平,只有平时兄弟几个在一起时他才这么游刃有余,正是基于这一点,大有让老G有“天下英雄唯吾与你”的感觉。

老G当时是我们的主编,喜欢在事情和人身上动脑子,说话和动作稍显慢慢悠悠,但其实手快效率高,出的活儿也不错。后来我观察这类人,有一种人是真慢。另一种人是脑子运算量太大,我应该稍算后者,遗憾的是算法和逻辑不够优化。而老G对他的思维能力非常自信,说身边的人他一个都看不上,想事情都不如他。这也是困扰他的一个方面,想找个图谋大事的人都没有,高处不胜寒,所以“三顾茅庐”想把老S拉进来,共举大业。他非常向往出人头地和成功,说过去有很多人都觉得他SB,但最后都被他踩到了脚底。

老G和我的一个同学非常相像,他们是一类人,我有时觉得他们想的东西有些无谓,有点庄子说的蜗牛角上两个国家大战的惺惺意味。但从实际来看,他们在物质方面都发展的不错。这之间定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要走的时候,已经11点多了,请服务员帮我们拍了一张合影。

打车回家,司机问我怎么走,我指了一条道,他又问从哪儿上去,我拿出手机说咱们跟着导航走得了。这是个爱说话的师傅,开了导航后就不怎么说话了。我和他说有天晚上我就是从方庄开车回亦庄,转了好多圈都回不去,开到快半夜了实在没法儿,找了辆出租车在前面把我带回去。这位师傅乐了,说回亦庄就三条路,说的门清。我心里笑笑,您都知道哪条道最近,您刚还问我,您这点小心思啊。

又想起门口卖熟食的小店,有一次我和老婆买一肘子,都不用看那位大妈稍显迟疑的动作,我就感觉到她会多收钱。给完钱,我说把小票给我,她那么短暂地一停顿让我更加肯定。边走边看,我对老婆说多收了一块钱,看我没有回去要的意思,我老婆说回去要呀!大妈说对不起呀,看错了,我说没关系没关系,心里笑笑。和老婆说刚开始我就看出来了,老婆说她怎么一点都没发现。

又想起学车时候那位主教练,那点小心思,絮絮叨叨地说,虽然东方时尚规定不能收学员的任何东西,还是有学员每天学完硬要把东西留在车里就走了……还说某教练每个月工资比他们都高,就是因为他每次都要告诉他的学员身边有朋友再报名的时候就提他的名字。

他说的大多数话都有用意,而我不用等他说完前半句的时候我就明白他什么意思,而往往肯定令他的希望落空,他一定在想这个人可真够死心眼的,想到这儿的时候,我就想哈哈大笑。后来学完填教练评分表的时候,我把“优”给了副教练,和他分别的时候我握着他的手真诚地对他说虽然他教我的时间短,但跟着他反倒学到了很多。他大感意外,说不用客气,不用客气。

人啊,但凡有点小心思,就有些卑微了。但往往贫困的时候,就由不得要动些小心思,这就是所谓的人穷志短。

分不分文理科又能怎样

QQ弹出新闻说新出台政策,以后高中不再分文理科。和我无关,知道也这样一则新闻,也没有点开看具体的内容。

又看到QQ中医爱好群里一位中医兼老师谈到这件事,认为此举是国之幸,民之福,认为国家高考改革的目标越来越清晰,想象以后国学和数学一样作为基础学科。

我对此嗤之以鼻,说:“先把教师的队伍弄明白了,就有望了。任何时代,任何形式,只要有真正的大师在那儿,就能启发很多学生。”

我的潜意思是教育的本质和分不分文理科无关,而真正能使教育产生成果的,需要有真正懂教育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他认为和教师没关系。

我这样说的出发点是我看到了过去的同学里,哪些当了老师,哪些又当了警察。

而观念的形成是基于人是核心和主导地位,在中国的环境里,涉及到人和制度的关系,那一定先整好人再说制度,创办一家公司是这样,管理医院、学校也是这样,上升到教育和医疗的体制问题,同样如此。

人好了,制度自然好了;制度再好,遇到人渣,照样玩完。

重搭台子新唱戏比较简单,找到懂得本质、抓得住重点的人才来,出发点是好的,开出的药方也是有效的。半路接手的,那就需要改变原有班子成员的观念,免不了要“排除异己”。人理顺了,事情自然就对了。

而对于决策的系统,我也不抱乐观态度。天知道是不是某人的孩子对分科痛恨不已,偶尔饭后抱怨,被他老子听了去,于是乎就有了这样的结果。

别笑,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我小学时候,周日有时上课有时不上。有一次,我和同学打赌,说这周末不上课,而同学信誓旦旦地说已经听班主任说过了周末是一定上课的,我回去问我爸,我爸说改了,我听了闷闷不乐,说害我打赌输了,结果你猜怎么着?

周末改不上了,我打赌赢了!为什么,因为我爸是校长。

同情心

夜里梦到一个女子对我施予了极大的同情心,早晨醒来心中充满了悲凉感。努力回忆梦里的人是谁,似妻不是妻。

未闻儿郎夜啼声,朝醒犹忆谁我怜。

梦里我遭遇了失业的不幸,当事人给了我似是而非的安慰。

一个正在写字的女子,抬头凝望着我,满脸都是悲伤,眼神里尽是怜惜,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样饱含着同情。

她的影子一半中有我熟悉的感觉,而整个人又不知道是谁。

现实中恐怕不会有人对我有这样感同身受的同情。每当早晨对梦里的情愫念念不忘的时候,我就刻意保持着这种心境,无论喜忧,不想跳脱。这样感觉离心很近。

通勤的地铁上,我一般都在看书,一个多小时看三万多字。最近在看德鲁克的《管理》,为了保持这种心绪,改看了《遇到最美的宋词》。

有一天,给孩子读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到后来,难过不已,忍不住流出泪来……

很明显超过了正常的情感范围,没准儿是病了。

良师益友

得一人生导师难啊。父母应该这一人选,可是父母只能关心身体层面的,“天热,多喝水”,“多吃各种水果”,很少有精神层面的沟通,也不会把他们的人生经验传递给我,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拖后腿的说法:“回老家生活就对了,轻轻松松的。”言传尚且如此,身教方面,对于趣味培养、家庭关系、成员沟通、志向和为人处世方面我也是教训多于经验。

同一代的人,在阶层上落后其他人,一定是上几代中至少有一代人没去认真经营。再往后就陷入恶性地循环,生活费力,花在教育上的精力就少。坏习性自然而然传承下来,抱怨、阴郁、悲观、不自信。人的一生时间有限,除去头尾,中间做有价值事情的时间不多,像动物一样生活那不是人类。

临终回顾,这辈子做了一些有价值的事,并且在物质和精神上留传承给后代,也就算没有白活了。

自我有了孩子后,我就是这么想的。

除了父母,婚后还有伴侣的父母。人最宝贵的就是人生经验,对方的父母如果能无所保留地把他们的经验教给你,这代表了做人的成功,“孺子可教”,他们心甘情愿。

我一直很希望从年长的人祖辈身上学习他们的经验,平时不生活在一起,几年见一次也是聊聊近况,很难深入到人生经验这个层面。学新闻的时候学采访,学的是形式和流程,真正想深入一个人的内心,需要心灵相通。

在少年到青壮年时期,朝夕相处较多的还有老师。尽管父亲也是老师,我理应明白作为学生该尊师重道,可事实是几乎和所有的老师都没有了联系,小学的启蒙老师吕老师,初中的许老师,高中、大学的几位老师,都没有主动地维系过这层关系。只有本科时候北大的吕老师,现在有时候会一起吃饭聚会,另外有位张老师,在毕业的时候得知我和他是很近的老乡,还特意留了我的手机号,可是我节假日也没有给老师发过短信。

和老师在一起还是很有收获的,老师的习惯是传递知识,而且喜欢好学的学生。上次和吕老师吃饭,特意请教了“中庸”这个词的意义,他认为我的理解,接近于该词的原意。

出了社会,和老师接触的时间和次数太有限了。

同学、朋友、同事,不乏益友。但实事求是地说,深交的寥寥可数,大多只能是泛泛之交。而且趋势也是向着后者发展,这里面的原因太多了。

最该是益友的,就是自己的伴侣。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以及孩子的时间都长。两个人相亲相爱的同时,还能共同进步,这特别理想,往往是相爱容易,但共进退难,因为在生活中,往往得有一方做出牺牲,为了家庭放弃了学习进步,奔波于生计,例如赚钱,带孩子操劳家务等,而另一方可能眼界、格调、修养都在上升,所以离婚的那些人很多是因为逐渐地没有共同语言了。

良师益友,只剩下书了,可惜纸上得来终觉浅。

如上所言,都是寻诸于外,外界的终是靠不上,还是得求诸于内,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连良师益友也是如此,自己就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或者换一种思路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良师益友,重要的不是关系,而是能不能获得启示。

老与少

今天有两个值得记录的事情。关于一老一少的,他们之间没有关系。

老唐四十二岁,属鼠。我做团购时候的供货商,后来成了朋友。

他和我说他在做众筹,我就极力泼冷水,他辩解说想像团购一样做众筹,跟风玩一票,赚点钱就撤。

这也符合他的风格,他很早就和我谈到过他对于暴利生意的观点,他卖机箱就是这样,成本低,但一个服务器机箱就能卖到上千。

他说做生意不能做薄利多销的,累死,至少得做有五倍以上利润,像我俩刚接触他给我的团购供红酒,也是同样性质的商品。

老唐是属于取巧捞快钱的人,早期硬件DIY达人,卖服务器机箱主板赚了不少钱,附带赚点联盟广告这种“互联网思维”的小钱,我主要说的是单页推广那类。

关于众筹,我就问他两个问题,一是我为什么要把钱给乞讨的人,二是为什么在你的网上乞讨。

他说我应该往深了看——我知道他所谓的深,就是讨巧但不是持久,他说没法和我说,我的心思不在众筹上。

我有时候挺鄙视老唐的,格局上不来,但我没法直说,我就和他说,一套源码、一个域名、一个空间造出一个没用的站来,这样的事情,我以后再也不会花精力做了。

站长的年代早过去了。

老唐总是劝我和他一起做点什么,他总是缺乏团队,说相中了我的头脑。

我的头脑也就局限于工作中,这恐怕是我最大的短板了。

他呢,四十几岁了,一直都单打独斗,以前我也问过他有没有想过原因,忘了他当时是怎么回复的了,但是他肯定没有系统想过。

如果认真想过,现在不早就有了合作伙伴和团队了吗。

原因恐怕还在于我说的格局上。

很久没聊了,上来就聊得比较深入,后来才给我透了个底,他准备把市里的一套房子卖掉,在海边买房子,做短租。

我给他竖起大拇指,这才是正经营生嘛。三四五六线地区的房子,现在差不多也到了抄底的时候了。

他说他老了,不敢贷款操作,考察好,就卖套房子去做。

这件事,老唐也说等他先探好路了,就拉我过去,我就当他客套吧,也不排除他复制的时候忙不过来,雇个职业经营的,他在后边笑眯眯地数money。

无论如何,老唐是曾经挣到过钱的人,只不过还能更多。

我后来和他说了一句,和你们这些经验值高的人聊天,收获很多。

说完了老,再来说少。

下午正为网速慢烦躁的时候,来了一封邮件。是一份简历。

四月份开始,我们公司招一个交互设计师。原来负责的小伙子来北京也快十年里,从上学到工作,一直都在北京,去年年底看了几套房,结果就是下定决心脱北,回山西老家了。

我对招这个岗位是不上心的。为什么?因为领导认为两个产品就够了,两个都多!但还是要招,为什么?他笑着挥挥手,说我不懂,就是要把这个编制占住。

刚开始我不知道他的想法,尽心忙这件事。这个岗位的行情也真是高的离谱,刚毕业没几年的孩子,90前后的,开口就敢要一万以上,有的甚至是一万五起。

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交大的毕业生,技能是足够了,就那几样工具,有些交互做的比我都好,经验当然是缺乏的,也不能奢求七月才毕业的学生有多少经验。专业学的工程设计,问了些问题能看出知识结构还是系统化建立了。

最关键的,是低于招聘的预算。

带到领导那儿,领导让等一会儿,但最终也没有和小伙儿聊。因为是毕业生,被判了死刑。

又想少花钱,又想招有经验的,在泡沫巨大的市场上,不好挑啊。

我可能是到了年纪了,对于有潜力肯上进的年轻人,怎么就有种想提携的感觉呢。

提携谈不上,因为权力有限,总之就是想带一带的那种感觉。年纪大了,想当师傅了。

后来我就不上心了,直到今天收到这份简历。

小胡,91年,做产品不到一年。妙就妙在简历里边有项目总结。

先不管内容对错,好歹运用了方法认真做了总结,简历里只是一部分,还附带了博客全文的地址。

我就去博客里看了看,很好。寥寥几篇,但具有严格的产品流程和方法,是个正规军。

产品的正规军其实真不多,基本聚集在BAT和纯互联网的公司里。

我最早接触产品,是07年在瑞星从网站编辑转到了网站策划。没人带,全靠以前做站长那套玩法,后来也是运营做得时间长。尽管产品的方法和流程我都了解,但做产品的这些年都没有全面和从头至尾完整操作过。

我胜就胜在从98、99年起就是个人站长,对开源极为了解,技术比较全面,有什么想法,几晚上把网站弄出来的能力还是有的,慢慢再完善嘛。

尽管土八路能打得过正规军,但是挡不住对正规军的某些方面还是心存羡慕的。

更何况我本质上是个方法论的狂热追捧者,如果情况允许,我是能往理论派发展的。

看来看去,总之,是个好苗子。懂得思考和用脑。我想起我的妹妹,89年,也没见她对工作有什么思考和总结,也许总结了,但没被我看到,今年又去上研究生了。

简历上留的是QQ邮箱,我犹豫了半天,加了这个姑娘的QQ。

为什么犹豫?简历上和博客里有照片,简历上相貌中等,博客里好一些。

看过了人家的照片又加QQ,尽管没什么私心,但婚后避嫌这方面,我做得是相当到位。

加了QQ后说了不少,一般不会对求职者多说些什么。挡不住就觉得这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哪怕不来我们公司呢,以后再创业也可以招揽。

人才难得啊,90后不知道有多大的比例是这样有心的人。

我恍惚想起了我刚工作时候的劲头。应该也给人了这样的印象,很多人都说过我有想法,总不能全都是假的。当然现在的价值判断也不太会依赖于外界的评价,但要找个佐证的话,就又回归到这一点上,思维依旧僵化。

那时候也是不断总结、反省和提升。

几年后皮了。

再往后,总结也基本都是生活和思维范围内的,最遗憾的是也不会写下来。

今天的这篇日记,如果没有小胡的刺激,也不会写,也没内容写。

我给了她几个真心的建议。其中一个是建议她去BAT级别和纯粹的互联网公司。最后如果对我们项目感兴趣,可以来我们公司看看,欢迎人才的加入。

四十二岁不老,二十三岁不小。

我居其中正值壮年,上面的人已经跑远,下面的人不断在撵,还是努力要紧。

到点下班,写作完毕。

换手机

单身时候的购买力往往高于婚后。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08年高价购入最早的iPhone一代,当时全班120多人只有我一人用苹果,日常消费也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结了婚以后,想买什么都要考虑好久,最后下定决心还是不买,生活难啊。

iPhone一代手机IOS只能升级到3.1.3版本,新的app几乎全都装不上。后来打电话也听不清,最要命的是电池不行了,接打电话容易自动关机,迫不得已,准备换手机,挑了阿里云的基伍大7,专门选活动的时候下单,七八百块钱,主流的配置,5.7寸屏,用着不错,分辨率稍有些低。后来又送了岳母一个,给父母买了两个低配置的基伍A800。

用了不到一年,有一天抱孩子放在腿上把屏幕压裂了,一条细线斜入顶部,地铁上拿出手机是破屏确实是一件难堪的事。于是7月初在京东打白条购入一台酷派大神1S。7寸的屏,相当于平板,打电话确实不方便,不过考虑我主要是用手机来看书,电话很少,所以优先选择了大屏。8核CPU、2G内存、16G容量。价格才1888元。

京东打白条的模式确实是符合用户需求的创新,非常值得夸一夸。首先是可以延期一个月付款,其次是能以低于信用卡分期手续费的利率随便分期。利用打白条,我7月初就用上了手机,准备月底才付款,分了12期每个月付一百多块钱。京东利用分期获取了更高的利润,也渗透进了金融市场,这个做法肯定是进一步延长了供应商的结算周期基础上。

再说说从酷派大神1S的表现来看,酷派卖不过小米,酷派的老板一定非常郁闷,论外观、质量、工艺、配置、系统、价格,就我看来,都超越了小米,可是营销就是比不过小米,真是不公平。

婚后供房育儿,消费能力就降到了酷派、小米这个层级。搁以前至少是三星吧,给老婆买的三星note3。也正是因为以前消费太月光了,攒不下钱,所以现在只能买价廉的,好在国产机也算物美,不像原先想的那么差劲。

难搞的动机

6月27日,晴,35℃

人心最难懂,原因是做派和动机之间的关系真是很难搞懂。热心帮助别人,有一种情况并不是因为这个人值得帮,也不是喜欢这个人要对他好。而是要证明一种以德报怨的高尚,又或就是比他强,或是想告诉他:“你看我的眼光不准。”这样的动机和行为简直很难联系起来。

前几天中午吃饭,听同事说了一件貌似是广告炒作的事情,有人包圆了北京各大电影院某天某电影的全部场次,在微信上转发送票,原因就是七年前女友说他连两张电影票都买不起,哀怨分手,苦苦奋斗七年后终于出人头地,干了这样一件事情,希望让他的女朋友在微信上看到,以前绝对是狗眼看人低。这样的心理我很理解,但如果真到了有资格炫耀的那一天,我想我会很低调,无需向谁证明什么。

很多行为被理解为最原始的驱动是性的驱动,这点好理解,毕竟存在生理基础。但对于赌博,赌了一辈子的赌徒,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就是不能离开赌桌?很让人费解,这也不至于生理在起什么作用。赌上了就没有了人性,极度自私。

宁财神吸毒被抓。第一次吸毒是图什么?刺激剧本创作的灵感吗,也许圈子是这个氛围,近墨着黑,这种解释也不应该加在意志力强的人身上。明知道吸毒一旦上瘾就难戒掉,怎么会有勇气做第一次的尝试。成年人对于好奇心的控制力量不会如此薄弱,我想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除非被别人陷害染上了毒瘾,否则不会好这一口。

少数的人会被别人赞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很难得的技能,现实里边确实很难得。多数人为了一些说不明道不白的执念或其实是无关紧要的理由遗忘和主动放弃了真正想要的东西。难做一个务实的人。这是不是可以称为“动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