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才悟出这些道理,真希望20岁的时候就懂得

孔圣人说四十不惑,在我四十岁时,就一直关注会有什么开悟。

这段时间看了不少历史书、帝王书、天涯神贴,有一天脑子里忽然冒出来一句话:“说话、做事前,先问自己,这样有什么好处?”

从这天起,好像不断地想通了一些事情。今天先整理一个相对宏大的话题,也不一定对,只能说从我自身来说,属于“想通”了。

自然生态 vs. 社会生态

人在自然界中居于食物链的顶端。

社会性是人和其它动物最大的区别,也是人能成为食物链顶端的最重要的原因。

观察自然生态的结构与活动,与社会生态做比较,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社会和自身的关系,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去往哪里。

食物链中存在几种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草木吸收阳光生长,羊吃草,狼捕食羊群。食物链存在着等级。

分解者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造成生产者、消费者的死亡和解体,把物质、能量还回到大自然中。

社会生态中,也存在着几种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分配者。

从交易的角度讲,大多数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从资源的角度讲,大部分人是生产者,日复一日辛勤劳作,生产财富;少部分人是消费者(食利者),极少部分人是分配者。

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分解者,却多了分配者,这一点非常重要,意识到这一点就能理解很多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

简单类比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得出下面的结论。

一、处于下游的同级角色,竞争充分,竞争远超合作,甚至没有合作。

在纯粹的底端生产者这一层,如草木争夺有限的空间、水分、光照和养分,这种争夺不见流血,却异常激烈。但由于阳光普照,草木普遍旺盛。

类比社会生态,相同点是底层不抱团、竞争激烈。不同点是底层资源并不充足。

一个人如果处于底层,往往没有“抱团”的意识和行动。“抱团”不是形容与人为善的姿态,而是借力,抱大腿,借助别人的力量完成自己的目标。

如果没有人找你“抱团”,也代表了你基本处于底层,除了生产、被消费的价值,没有其余可利用的价值。

一个人仅有竞争意识没有合作和抱团意识,也说明层次较低。

一个公司如果基层间相互倾轧,经常上演宫斗剧,大事小事斗得你死我活,也说明这个公司是低水平发展的阶段。

资源不足,就是零和博弈。底层人踩人,此时踩人收益大。

离开底层,就能一定程度减少这种竞争。上层人捧人,此时捧人收益大。

二、消费者也存在竞争,但需要有合作,越处于上游,合作越频繁、密切。

狼和狼个体间存在竞争,但狼往往成群狩猎,另外狼和狈也有合作。

当成为食利阶层时,为了最广泛和最大程度的获取生产者的成果,就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合作和专业的分工。

矛盾点是不能将合作者的数量变多。

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转换几率为零。

羊不可能吃狼,历史上也有个别狼被羊顶死,但顶死狼的羊变不成狼,狼还是要从狼中来。

这是基因的问题,肉体基因来自于生物遗传,基因改变要靠突变;社会基因来自于观念和方法论的传承。

如果掌握了食利者的观念、方法论,变成一个食利者就要容易的多。

食利者的观念、方法论散落于部分书籍中,由于与日常社会的教育、教化相去甚远,即使从食利者手里泄露出来,也很难被人接受、理解、吸收和运用,主要靠环境和圈层塑造个体。

四、往食物链上游走一级非常困难。

自然界中向上一级,意味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也意味着要以过去的自身同类为食,这在自然界很难发生,往往要靠千万年的沧海桑田演化。

社会食物链中向上一级的难度,来自于整体上面阶层的反对和压制。生产者的数量不能变少,不允许生产者变成消费者。如果消费者规模太庞大,就有整个系统崩溃的风险。

改变自然生态,靠的是环境的改变;改变社会生态,靠的是分配者的分配方法。

以上对于食利者来说可能都只是常识。

社会生态中的几个关键词

继续解释社会生态,沿用生产资料、生产关系、生产力这几个词。

这几个词支配了我们在学生时期对政治课的恐惧,那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产资料包括了能产出财富的工具和原材料。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比如: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机器、科技、知识)、能源、原材料、市场、信息、数据……

有地、有钱、有人、有技术、有原材料、有市场……就可以开展生产活动,创造财富。

让什么人去拥有生产资料,又让什么人去充当劳动力?思考这个问题并极力保障自己拥有这项权力的人就是分配者。

分配者进行分配,控制分配权,也需要各种工具和方法,如:政府、政策、军队、税收、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新闻舆论、道德……

道德是维持生产关系的一项工具,降低了维护生产关系的成本。

分配者控制着谁是食利者,谁是生产者,用什么形式在哪里完成生产成果的转移,这就是确立生产关系——人在社会中的生态位。

再说生产力,体现在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上。

发展生产力,就要增多劳动者的数量、提高劳动者的质量。

如果大家都躺平了,劳动者的数量一定会减少。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让劳动者开心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但这里存在着矛盾,劳动者缺乏知识,生产效率就无法提高,劳动者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认知得以提升,就会认清生产关系,从而想“躺平”。

而让劳动者开心,又得将财富成果更多的分配给他们。

最快获得财富的方法是什么?生产资料可以再加工产生财富,这会产生成本,周期也长,而生产资料不经加工,直接变卖、抵押,获得财富更快。

如何才能占有生产资料?

靠暴力和隐蔽的手段占有、由分配者分配、市场中交易、靠积累。

从部落到国家,从公司到个人,都跳不出这四种形式。

分配者最终确定谁占有生产资料,所以想致富,成为分配者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考虑到成本,这是血与火的终极难度。

退而求其次,从分配者那里捞取财富,难度立即降低不少,获益巨大。但分配者为什么要分配给你?需要用你的价值满足分配者物质上、情感上、精神上的需求,这就是价值交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分配者编织的规则中交易与积累,勤劳致富,这是从小被植入的观念。简单地说,就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稳定地交社保,稳定地拿工资。

我们思考一下,在社会生态中,自己处于什么生态位置?

我产他消:90% 的人都是这样的状态。计算每月交的社保和税,占到手收入的百分比,你可能会大吃一惊。本质就是一比一地出售时间换取报酬,一旦停下来,立刻断了收入,时间没有产生复利价值。

自产自消:个体、自由职业者属于这一类。那些逃税大户,本质上也属于这一类。自己获取了劳动价值的大部分。这类人一般有特别的技能和素质,对市场、信息差较为敏感,能识别红利窗口期,有创作或销售能力。通过有意识的专业训练,第一类人有方法转变为第二类人。

他产我消:老板、资本家们。他们的智力成本和管理、运营成本也非常高。真正白手起家的比较少,多少需要一定的资源、人脉、背景和启动资金。也就是说,这几样因素有“世袭”的成分在内。如果祖上几代不是这样的人,尽量不要幻想成为这一类人,除非“社会基因”发生了突变。还有一个特别的因素是技术,如果技术(尤其是信息和能源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你正好掌握了这一项技术,也有可能成为商业帝国第一代奠基人。

我来决定谁产谁消:制定社会运行规则的权力阶层,这个和血统有关系,不展开说。

以上内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1. 经常思考自己被谁消费,被谁用作了资源。避免被消费,被用作直接资源,而自己没有一点收益。我们的时间被谁大量占用,那我们就成为了他的资源。大多数人应该是被公司和短视频、游戏占用了大部分醒着的时间。

2. 知道自己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什么,是体力、脑力、情绪价值、时间,还是背景、人脉、资金,或是其它。继而了解自己的价值和能产出的作品是什么。

3. 逐步培养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的意识,训练占有和控制的能力。平台账号、受众粉丝、流量算不算生产资料呢?当然算。

4. 识别谁是分配者,或谁能成为分配者。这在职场、体制内尤为重要。如果注定在这里生存和发展,不仅要适应规则,还要善用规则。

文章来自公众号「关耳爷」

引语

程序是人和机器直接沟通的方法和结果。现在AI作为中介,在人的自然语言下生产程序。不久的将来,AI识别、认知、决策水平更高,人类会像远古大巫一样沟通天地万物,prompt 便是咒语。帮助人对接AI接口、占领AI入口,优化交互界面和咒语,应该是AI元年早期的一波红利。#个人开发者也有机会

M2 芯片 24GB 内存 MacBook Air 使用体验

2015 年的 MacBook Pro 已经老了,运行程序变慢,发热,风扇呼呼不停。是啊,它已经连续服役了 7 年。当时也算是高配置:CPU i5,内存 8GB,硬盘 256GB。

前段时间,系统提示电池需要维修,我从淘宝店上买了电池更换,拆下的电池轻微鼓包。新电池刚开始续航还可以,用了一段时间就和旧电池一样只能用两个半小时,是时候换个新电脑了。

盯上了苹果刚出来的 M2 芯片。网上查了一下,常见的应用对 ARM 架构芯片兼容性现在已经足够好了,还能够直接安装一些 iPad、iPhone 的应用。事实证明,能兼容移动端 App 这一点很方便,新电脑送到后,我安装了 iPhone 上的🚀, 就能上国际互联网了。

Pro 系列还没有上 M2 芯片,还是上一代 M1 芯片,且模具还是 Touch Bar 的那一款,不是很喜欢。新 Air 系列率先用上了 M2 芯片,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之前楔型外观,更接近老 Pro 的造型,加分!

定下来购买 M2 MacBook Air 后,找妹妹要了邮箱用了教育优惠,暑假还赠送 AirPods 二代耳机,加 400 元升级成三代,送给老婆。

配置就一步到位了,升到了 24GB 内存、10 核 GPU、硬盘 1TB。有大容量的 iCloud,1TB 的硬盘应该可以够用。

教育优惠最后总共便宜了 1200 元。

本来选了老电脑再抵扣 1050 元,新电脑到手后,又觉得这点钱把老电脑抵了实在不值,不跑大型程序,老电脑依然好用,和小米、华为 4 千多的新电脑一样的配置,一样的待机时间,最后就把抵扣取消了。

下单之前,拿不定主意选午夜色和星光色哪一种。网上评价午夜色很酷、很亮眼,但指纹明显。下班顺路去商场苹果店实际看了看,最终选择了星光色。用了几个月后,越来越觉得星光色很耐看,猛地看上去和银灰接近,但隐隐发着暗金色,比较大气

下单 4 天后,耳机率先送达。11 天后,电脑才送到。都是从上海发货。

开箱视频:

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下面说说使用体验。

外观:如果你不说,别人看不出这是一款最新的苹果电脑,外观上延续了经典,没有丝毫突破。如果你不说是一台 Air 电脑,别人也只会当是一台 Pro,新的 Air 和 Pro 太难区分了。星光色淡淡的金色,很耐看,推荐。

屏幕:机身比13寸 Pro 略小了一圈,但屏幕却变大到 13.6 寸,视野稍稍大了一点,但帮助不大,基本等同于隐藏菜单栏,再把Dock 缩小一些后的面积。像后来新款iPhone 一样,电脑也成了刘海屏,多少有点变扭。Liquid 视网膜屏,应该是更清晰了一些,肉眼感受并不明显

键盘和触摸板:键帽变大,键程适中,敲起来比较舒服,个别按键上多印了一些符号。最方便的,就是右上角加了一枚指纹识别的按键,在需要输入密码的大部分情况下,只要把手指轻轻放上去,就免除了输密码,识别速度极快,这是一项体验很好的改进。触摸板的尺寸也略有变大。

摄像头和音效:摄像头是肉眼可见的像素画质变高,不过不常用,无所谓。音效呢,低音比起老 Pro 还是弱了一些,中高音也有点飘,莫名其妙有点空旷、空灵的塑料感,和整个机子的手感倒是一脉相承。总的来说,音箱一般,比老 Air 和 其它品牌的电脑强一些。

性能:M2 芯片,真的很强悍!用了一个月,同时打开很多应用,包括浏览器也常开着 20 余个标签页,从来没发生过卡顿和发热,剪映专业版剪辑开箱视频,导出视频,都像用普通应用一样流畅。它没有风扇,在开着空调的办公室里,一直都是冰冰凉的触感。当然这也得益于 24GB 的内存,升级到这么大的内存,我打算同时起三个虚拟机,实现大数据 Hadoop 的测试环境,不过由于最近工作忙,还出差,还没来得及折腾。作为一个技术型的数据产品经理,总要有一些试验的环境才行。

续航:M2 芯片性能强,能耗还特别低。这款电脑充满电以后,即使没有电源适配器也不用担心,单使用电池应付一天的工作也绰绰有余,我预计续航差不多能到 10 个小时。买到时候选择了 35W 的双 USB-C 端口充电器,自带了一根绳索式 MagSafe 3 充电线,但这根线无法用到老电脑上,仔细观察,是 MagSafe 端口的边缘不同,一个基本是直角,另一个弧度比较大。用 MagSafe 3 充电线充电,效率好像比较低,用 USB-C 基本半小时就能充满,这就是所说的“充电半小时,待机十小时。”双充电端口的另一个好处是同时可以给手机充电,不用再带另一个充电头。

端口:右侧一个常规耳机插孔。左侧除了 MagSafe 3 端口,还有两个雷雳端口(USB 4),再就没有别的端口了。如果要是插网线、HDMI 线等,无疑是需要购买一个拓展坞。这台电脑貌似很挑拓展坞,有时候连续换几个拓展坞,都不能正常连接 HDMI。在没有无线投屏的地方很不方便

写到这里,文章就该结束了。总得来说,做工方面,与 2015 年的 MacBook Pro 相比,拿到手里缺少了一种扎实感,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类似于早几代 iPad 和后面几代的手感。但是日常使用上,性能续航这些完全不差,还是可以让人满意的一款生产力工具,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它能伴随我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SQLite 不为人知的故事

《形形色色的数据库》里,向大家提到过 SQLite 小型嵌入式数据库。现在人们使用最多的数据库,可能就是 SQLite。在浏览器、手机、汽车、ATM机、飞机……各类设备上它都有广泛部署。

SQLite 数据库以一个独立的文件存在,不占用操作系统进程。其它关系型数据库,一般是客户端/服务端大型的技术架构,需要安装、启动服务,占用端口。

受益于整个数据库(包括结构定义、表、索引、数据本身)都在一个文件里,SQLite 很容易跨平台使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关系型数据库的关键特性(如事务),它都能良好支持。性能也很出色,同时它做到了 100% 的测试覆盖,稳定性和安全都有保障。

正是因为以上特点,它成为了移动设备中数据库的第一选择。

2022 年 7 月初,SQLite 的作者 Richard 参与了一期播客节目,讲述了 SQLite 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

这篇文章整理了博客节目的关键内容。看完后也许能理解,为什么我们没有这样的程序员,为什么我们做不出世界级的基础设施软件。

SQLite 如何诞生

Richard 早先是个外包程序员,所在团队承接了一个军工项目,开发军方战舰上使用的故障管理系统。

该系统使用了 IBM 的 Informix 数据库,可能是服务器方面的原因,数据库一直不是很稳定。只要数据库服务器挂掉,他们开发的系统就会无法正常运行,弹出提示:“无法连接到数据库”。

甲方大佬看到他们的系统产生了错误提示,也不关心具体背后是谁出了错,就把锅扣在了他们身上。

国内外的外包程序员都是伤不起啊,遇到这种情况,一般程序员都是选择换个环境,或者祈祷分到一个好侍侯的甲方项目中。

战舰故障管理系统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外包团队又没有数据库服务器的管控运维权限,怎么解决无法连接数据库的问题呢?

Richard 有了一个灵感:“为什么一定要从数据库引擎中取数据,而不能从硬盘中直接读?”

只要操作系统和硬盘没问题,程序能正常运行,就可以读取本地文件,而不必依赖数据库引擎的服务正常。

“功能越多,越不稳定。”我记得八十年代的时候,父母看一些工业产品时,就经常说这句话。奥卡姆剃刀原则“若无必要,勿增实体”在产品设计中是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1、系统越简单,故障率越低;2、用户认知负担降低;3、带来了简洁的使用体验;4、成本降低。

他们在市面上找了许久,发现没有现成的 SQL 数据库引擎可以做到这一点。团队其它成员就鼓励 Richard 写一个出来。

查了一下资料,同类型数据库 Microsoft Access 1.1 在 1992 年就有了,但应该不能在 Linux 平台下使用。SQLite 是 2000 年才开始开发。

Richard 并没有立即开始,直到因为政策原因外包项目合同中断,Richard 失业了数月,才正式动手编写 SQLite。

可能也有拖延症。

当时是 2000 年,还没有维基百科,上网也是电话拨号,美国只有 1% 的家庭拥有 ADSL 宽带网络。

在 Google 上几乎搜不到构建一个本地文件型数据库的有用信息。

Richard 有开发编译器的经验,于是他把这项经验应用到了开发数据库上。

他把每条 SQL 语句(DDL 创建库表结构和 DML 读写操作数据,都是SQL语句)看作是一个程序,只要这个程序能执行成功,那就达到了最初的目的。

于是,问题变成了把程序编译成某种可执行代码,这就用到了他开发编译器的经验,他写了一个字节码引擎来运行一个查询。

SQLite 核心原理是通过一个编译器将 SQL 翻译成字节码,就这样,SQLite 诞生了。

面对生活中、工作中的痛苦时,我们习惯咬牙忍受,常常采取迁就、回避、的态度,长期下去就变得麻木,这是我们不擅长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

SQLite 如何发展壮大

SQLite 被发布到网上。

Richard 很激动地宣布,他在掌上电脑中跑起一个 SQL 数据库。就是下面这台 Palm Pilot 掌上电脑。

作为 80 后,我对掌上电脑印象深刻,曾梦寐以求想拥有一台,结果是拥有了电子词典。

SQLite 一发布就受到很多人关注,这让 Richard 大受鼓舞,不断迭代升级他的产品。

一两年后的某天,他接到了摩托罗拉公司的电话。摩托罗拉正在开发新版本的手机操作系统,有些功能适合用 SQLite,希望能把 SQLite 内嵌进去,并让 Richard 提供技术支持。

Richard 很激动,但对方问起价格时,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答复。

放下电话,Richard 对产品定价仍没有头绪,他没有想过系统化地运作这个项目,也没有可参考的定价方式。

最后几乎是一拍脑袋,定了 8 万美金,当时折算人民币近 60 万。这就是 SQLite 的第一笔收入。Richard 又找了三个人,和他一起完成了这个项目。

2001、2002 年时,摩托罗拉公司的体量十分庞大,比今天国内的小米、华为等公司大很多。这样一个巨头,肯为一个小软件的作者致电并付费,这样的商业环境,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真是令人羡慕。可以想象,现在某些公司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还是会给某部门的程序员下达一个任务:加班两周抄一个出来!

继摩托罗拉之后,又一笔生意找上门来,这次是 AOL(今天的美国在线,曾被 44 亿美元收购,又和雅虎打包一起 50 亿美元卖出)。

AOL 当时有邮寄 CD 的业务,他们想在CD中使用 SQLite 数据库的一些增强功能,为此 AOL 每月向 Richard 支付 10 美元。

不知道是不是每张CD 每月支付10 美元,原文没有说。如果是,这一下子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了。所以,完成从一个消费方到生产方的身份转换很重要,生产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无论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即使可能是小众的产品,也会产生回报。

紧接着,Symbian OS(塞班手机操作系统,后被诺基亚收购)和诺基亚分别和 Richard 签订了合同,这时 Richard 已经需要频繁飞往国外和这些公司谈合作了。

Symbian 在数据库选型期间,一共测试了 10 款产品,其中 2 款开源,7 款商业产品,还有 1 款就是 SQLite。考虑到商业公司相对更有保障,Symbian 给了商业产品多次优化调整的机会,但最终还是 SQLite 胜出。

成立 SQLite 联盟是里程碑事件,联盟目的是为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并让更多的协作者参与维护项目,以保证产品可以长期使用。

像一直等着生意上门一样,成立联盟这件事也不是 Richard 主动推动的,而是由管理 Mozilla 基金会的一位女士一手推动促成。Mozilla、Symbian 和 Adobe 三家大公司成为了联盟的创始成员,他们和其它联盟成员共同赞助 SQLite 发展,而产品的决策权仍在 Richard 手中。

有人说 Richard 做了个错误的决定,但事实证明,后面 SQLite 一直发展的很好。

再后来,2005年的时候,Google 联系了 Richard,向他展示了安卓的原型机。他们又在安卓系统上展开了 SQLite 的合作。这正是智能手机诞生的前夜。

Richard 回忆当时的一幕,他们正在使用 SQLite 调试适配手机上的一些应用,这时来了电话,电话被接通——Richard 意识到,这不再仅仅是手机。智能手机的时代要来临了,而摩托罗拉、Symbian 、诺基亚都没有意识到这点。

Richard 和 Google 签署了保密协议。他不能告诉摩托罗拉们,时代要变了。

SQLite 如何保持稳定

Richard 一度对 SQLite 很自信,他认为SQLite 绝对没有严重的错误,事实上好像也是如此。但安卓证明了这不是真的。当 SQLite 随着安卓系统在数百万台设备上部署时,出现了很多错误。

Richard 学习了航空电子设备制造商的一些经验。在安全至关重要的航空产品的质量标准里,有一套 DO-178B 标准。其中一个关键是要求对产品 100% 的测试覆盖率。

Richard 把这个理念应用到了 SQLite 的开发中,他决定编写测试代码以使 SQLite 达到 100% 的质量。

在软件开发中,达到 90% 或 95% 的测试覆盖率是比较容易的。想达到最后 5% 非常非常困难,他们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才达到了100%的测试覆盖率,测试用例惊人地达到了10万个,在多种芯片、多种操作系统中完整测试一遍将会产生 10 亿次测试。这件事做完,就再也没有收到来自安卓的错误报告。

这一举措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接下来的八九年里,SQLite 真的没有发生任何错误。

第三方测试平台对各类数据库做了极限测试,除了 SQLite,只有 PostgresSQL 能达到同样的水平。

PostgresSQL 要做到这一点,比 SQLite 更不容易。因为PostgresSQL 正是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客户端/服务器复杂架构,而且是原生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会引入更多错误的机会。而 SQLite 只有一个文件。

其它数据库,包括 Oracle、DB2 等,都会在这项极限测试中奔溃。

伟大程序员的一些独特理念

毫无疑问,Richard 是一个伟大的程序员,他发明的 SQLite 嵌入式数据库是众多移动设备、移动应用能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之一。难以想象,如果有一天 SQLite 不能用了,我们的生活将会受到多么大的影响。

他在播客中也提到了一些理念。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

Richard 准备开发 SQLite 时,和普通人一样,先去互联网上搜索了很多资料。遗憾的幸运的是,他什么都没有搜到。

很多计算机核心技术理论,都来自于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或伯克利大学,他也没有办法从这些大学里得到帮助。

他只能动脑子用原创的方法来实现新的数据库。

奇怪的是,等回过头来再看 PostgreSQL 使用的火山模型和 SQLite 曾经的字节码模型,二者在顶层设计时有着不同的路线,但在同一技术领域中,两条独立的发展路线都给出了同样稳定的结果。

Richard 认为这是运用第一性原理后的结果。

“一点就透”

Richard 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一次在德国召开一个 PHP 的会议,邀请 Richard 做演讲嘉宾(PHP 已经将 SQLite 集成了进去),另外还有一位演讲嘉宾是 MySQL 早期开发者。

这位开发者讲了 MySQL 一个关键性能实现方案。Richard 听了心想,“哇,这真是一个聪明的主意。” 于是就在回去的飞机上,打开电脑为 SQLite 实现了这一特性。

真正的领域专家,有时候只需要一点点启发,就能立即明白其中的关键,并把它实现出来。如果你怎么都没办法向别人说清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要怀疑对方的知识储备。

没有依赖的自由

庄子说御风而行的列子“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Richard 可能没读过庄子,但他似乎更明白不依赖于他人的自由之可贵。

SQLite 除了依赖 C 编译器和 libc 中的一些东西,没有依赖任何“轮子”,需要到的“轮子”,全部都自己发明了一遍。

Richard 说,假如当时选择使用 Berkeley DB 作为 SQLite 第二版的存储引擎, 起初它是开源的,但后来就被卖给了Oracle,变成了双源模式,不付许可费就看不到源代码,那肯定会出问题。

SQLite 中的解析器也是作者多年前自己编写的,没有使用现成的 Yak 或 Bison 等产品。

当 SQLite 需要版本控制的时候,同样没有使用 CVS 或Linux之父开发的 Git ,而是自己开发了一套 Fossil 版本控制软件。

Richard 甚至计划自己开发一个邮件服务去替换 Gmail,他不希望邮件内容被厂商记录和控制。

自己做,不依赖第三方,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就会拥有更多的自由。

SQLite 作者的一点建议

“构建一个没有服务器的数据库引擎,直接与硬盘文件交互,忽略数据类型,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疯狂的想法。”

“如果去问专家,他们都会说:‘那是不可能的,永远也行不通。这个想法太愚蠢了。’”

“幸运的是,我不认识任何专家,我就去做了,事情就做成了。我认为,不要过多地听专家的话,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就有希望能做成。”

梦是无法满足的欲望

前半夜,大抵是五彩斑斓的梦。梦有色彩,或是梦中出现罕见的庞然大物,都会有种别样的感受,希望这样的梦再做久一些,做的次数再多一些。

后半夜,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梦:

梦境大概是大学校园,我和一个女生张贴活动海报,偶遇数次,便渐渐有了印象。她和一些帝都女生一样,有着相同的气质和神色,大气、骄傲、有一些才艺,学习成绩却又不怎么样,彼此间有距离和隔阂,但你对她真心,也许能换来她的一些仗义。

她又一次去贴海报,出现了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偷窥并偷拍她。我气血上涌,怒而搏击,失手将同学打死。其他几个男同学,都是我印象中讨厌的初中校霸,霸道、残酷、拉帮结派,满肚子坏心思,他们一起来找我的麻烦,同时我还要费心应对官司。

梦里她与我站在一起,像恋爱般的亲密、坚定,她家里人也一起来平这件事。

我做这样的梦,与白天的见闻有关。今天高中同学给孩子举办十二岁生日庆典,微信群里发来了现场的照片、视频,家乡本地的十来个同学都去参加了宴席,身在外省的同学几乎没有去的,这些人微信群里也不发言。我很想知道他们都有没有随礼,但也好像找不到可以问的人。

其实能上高中的同学,都已经是一些佼佼者,尤其是上重点班的那些些。高中同学的变化似乎并不大,至少比起初中同学是如此。之前还在初中同学群的时候,看在当地做一些小生意、或打临工的初中同学容貌衰老,甚至不像是一代人。他们发的聚会视频里,有些人言谈、举止、神情、穿着、妆容,颇有些粗俗,我不知道这样说好不好,大概不太好。和另外几个同学一样,我也退出了初中群。

我无法断定初中同学比高中同学变化大,是因为高中同学大多都上过大学,且有较正式的工作,还是因为我认识初中同学时,他们还是稚嫩少年,与现在面色黎黑,皱纹沟壑、大腹便便的形象反差太大。

人很容易背叛自己的出身。晚上我看了最近很火的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回忆起儿时爷爷、姥爷的小山村,似乎前天我还在那样境遇里生活,今天就成了城市里新生代的农民工。实际上前十八年,我都是在内蒙农村、乡镇里度过,由农村去到镇子上,镇子上的同学还展示过彼此的不同,诸如第一人称“e (三声)”和“老子”的不同,以及个别“洋气”的用词和不同的尾音声调。上完高中,我又在大城市呼和浩特复读了一年。然后来到北京,一直生活了二十年,从最落后的乡野农居,一直来到了最繁华的城市。

这是很宝贵的经历,我有着出生在乡政府所在地村子的中心感,因为我门的小学叫中心小学,附近村子的学生都得到我们学校来上学,我也近距离观察过更“落后”的爷爷姥爷家,那些老家的小玩伴,就像是鲁迅文章中的闰土。接着我又开启了外地住宿制的初中生涯,一个更大的乡,因有着整个后大滩唯一一所重点中学而著名,这里的同学就是上文提到的我梦里的那些同学。在这里我受到过校园霸凌,不过与其他同学相比,仍是频率较低、程度较浅的那种,因为我有一些“优势”。

直到上了高中,父亲的工作调动到了镇里,我们家也搬到了镇里。我的父亲是教师,是职工家庭。这在乡村世界中,一直提示着我和别人不同,客观上也造成了我和别的纯庄稼户同学有着区别。在家乡,某些方面我和别的同学格格不入,我曾一度自卑,觉得为什么就不能和大家打成一片,无形中会成为了一个另类呢。

直到今天我有了一些理解,旱涝保收的工资收入,家庭经济的“优越”,家里丰富藏书的熏陶,父亲校长职位的“权势”,不用干农活的“娇生惯养”,别人没有的学习用品和各类“装备”,以及容貌的“清秀”和学习成绩的优异,,让我成为了一个中间态。那是城市化还没有如火如荼展开前农村和城市泾渭分明间的一股“清流”。当日的自卑,今日应该感谢,我不知道我妹受了这方面多少影响。我俩在我父母圈子以及亲戚的子弟中,发展算是比较好的。

城市中最特别的是什么,可能是城市女人。大学之前,对城市转来的女生情有独钟,非独我一人,农村里的男同学可能更盛。城市女孩儿就像花儿,农村女孩儿就像白菜。在北京上大学以后,见识了五湖四海的异性。就我而言,也曾“染指”了一些城市姑娘,包括帝都的在内。然而在梦中,那种甚至具像化了的北京女孩儿形象仍可望不可及,这仍然是出身的局限性和闯王进京的阶级欲望罢。

晚上睡前,又刷到一篇家乡公众号的故乡回忆文,带着朦胧的思乡情绪进入了梦乡,就做了这样一个梦。

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我想,日间的见闻,只是一种导索,当时并没有细思量,却也激活了潜意识,为没有满足的欲望造出一个梦。

6月1日 星期二 晚间小雨

活的清醒、通透的人有两大共同点,一是目标感强,二是动机明确。

他们的特点是内心始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在不同角色身份和场景中,行为都符合目标。

比如在职场中,你的目标是什么,在这家公司,你的目标是什么,在上级和同事关系中,你的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都十分清楚,一言一行都不会违背目标的达成。


工作手记:

部门承担着核心重型产品的实现,之前处于从0到1实现过程中。今年开始,需要把产品部署到项目里,在实际项目中检验成果,结果出现了严重的可用性问题。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一遛,就知道了。

部门领导严重焦虑,这关系到他的领导和销售部门评价他行还是不行。他给产品、研发人员施加压力,要求快速响应项目需求,今天项目上提了需求,明天就交付。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被骂。

除了骂,我觉得有几点工作更重要:

1. 建立项目台账,全局可视化。让所有的人都能看清项目情况:有多少项目并行交付,每个项目对各子系统提出了什么需求,各项目都存在哪些问题,为这些问题分类分级,分析对应原因是什么,解决策略是什么。

2. 复盘。造成产品不可用的根本原因是过去产品设计、研发存在问题。复盘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确定旧产品如何改良,新产品如何设计研发。

3. 明确新产品成功的必要条件,创造这些条件。筛选有没有符合这些条件的人选和团队,如果有,如何激励;如果没有,去哪里找人。

四月遐思

4 月 28日

每个人真正青梅竹马的是时间。认识这位青梅竹马的朋友却和认识自己一样难。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位朋友,以便让它在生命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毕竟,时间离去,就代表着生命终将到达尽头。

人一过 30 岁(准确地说结婚有孩子后),能够自由分配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接近奔四,更会觉得时间紧迫。到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今天得到的答案是不能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不平庸,代表着某方面有成就。想获得成就,要有基本条件、要有耐心、要有方法、要坚持。

4 月 3 日

大部分时候,追求的都是结果,目的性很强。极少情况下,追求的是过程。在悲观的人眼里,一切美好的事物在接近和获得之后,就会变得平淡无奇,得到了就意味着结束。随着时间的流逝,旅程的推进,美好的事物终将会衰落,被更美好的事物所替代,所以过程也没有长久可言。

4 月 1 日

总结了一组关键词,并按重要性排了序:

  1. 心力:一切惟心造。愿力强大,目标专注,路径可能尚未清晰,但一定知道方向在哪里。心力强大,能够藐视一切困难、百折不挠,心有定见,不再为虚名、尊严和无关紧要的事耗费心力,就有机会取得胜利。心力主要靠内积,也要从外部寻找滋养,靠近那些让心力增长的人或事,吸收能量。
  2. 认知:认识到认知是可以刷新的,是元认知。保护好注意力(也不要为浪费了注意力而耗费心力),才有条件提升认知。认知很多时候是回归常识和本质,认知需要深度思考。
  3. 时间:唯有时间对每个人是公平的,但时间对于每个人的价值不一样。把时间用在哪里?如何让单位时间的效用最高?健康和精力,本质上是时间。
  4. 消费侧:这不单是个经济术语。主要是指能控制和影响的受众,拥有庞大的受众基数,有渠道触达他们,有平台让他们获益,这是最大的倚仗,通过与受众价值交换而获得。
  5. 供应侧:这也不单是个经济术语。拥有下文技术、管理、资金几个关键词,更容易掌握供应侧。对上游来说,「定价权」是最大的优势。向着供应侧、生产方转移,创造、创作有价值的东西,于个人而言,和消费侧重运营的工作性质有较大的不同。判断自己的优势所在,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换句话说,你更适合发现、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还是更适合把有价值的东西推向受众。
  6. 技术:学习技术的资源已经没有门槛了。关键在于效率,这时候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在年轻力壮时没有把结构性、原理性的知识打通,以后掌握应用层面的技术就更困难一些。困难的另一个方面,还在于日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少。学的越多,知识会自动编织,用一种体系来旁通其它体系,这个体系可能是辩证法。
  7. 管理:纯粹的管理,以团队为单位,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为要务。管理之上,成为领袖,大局的公平、效率也只是迎合人心、人性的几个因子而已。
  8. 运营:标准的 OKR (目标-关键成果)体系。是一张地图,知道现在在哪儿,做什么动作,要去哪儿,走了多远。
  9. 资金:当以上关键词都不具备时,拥有大把的资金,做个刘禅就挺好。不动不作,低风险地缓慢收益,享乐就好。当有了大把的资金时,以上只有心力、认知和时间三个买不到,其它关键词,如果用买更合算,那就让资金流动起来。没有资金时,前面 8 点就是赢得资金的关键因素。

生财有术体验营首日思考

第一篇:只有掌握了资源,才有可能获得别人用金钱来换取资源的机会。这些资源可以是技术、商品、流量、渠道、平台,更可以是信息。知道谁需要什么,知道谁可以满足,就可以在其中运作。信息差是反「同理心」的,不能用同理心来获得,需要客观地观察多元化、差异化的用户群体和细分市场。

第二篇:我有幸亲身加入过千团大战,并且是起步较早的那一批。美团 2010 年 3 月上线,我的团购网站晚一个月 4 月上线,为我赚得了第一桶金。现在回归上班,对于普通上班族来说,一定要在出卖固定时间获取工资之外,拥有不靠出卖时间赚钱的能力,规避掉失业风险。要么是投资,要么是打造出实现「睡后收入」的产品,结合第一篇获取信息差的方法,打造这样的产品也并非难事。

第三篇: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技能优势,自己视为平常的手艺,很多人都不具备,需要付费才能获得相应服务。如何将技能产品化或服务化,并进行规模化,掌握定价权,需要持续思考。这是已有的「资源」,比寻找新的资源更为容易。

写下以上文字后的感悟:学而不思则罔,看的多,却缺乏深度的思考,涉猎再多的信息都是无效的,写下思考的过程和结论,这种方法就很好。思考之外,还需要执行力,知行合一,才能有机会获得财富。

抖音运营手记

2020-11-08 周日

想不如做,说不如干。

周一说了书摘类抖音账号变现思路,周末我们就来实际操作。

找一张图书背景,选择一段以前发在朋友圈广受点赞的文字,再挑选一段轻音乐配好。

还可以合成配音?别的账号似乎没有人这么干,算是创新,编辑好发到抖音上。

再来修改头像、简介,取消以前关注的账号。做完这些事,抖音运营就正式启动了。

我有一颗只要你和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你需要教导的温暖爱心💗#读书 #人性 #智慧 https://v.douyin.com/Jugyy8Y/ 复制此链接,打开抖音,直接观看视频!

第一条视频几分钟内就有 300 多播放量。最终达到 400 多不再增长,30 余个赞,赞比还不错,基本没有粉丝增长。

到了晚上,发出第二条视频,内容来自某号的文案,播放量基本和第一条持平,点赞数仅 10 个,原因可能是没人愿意为扎心的内容再去点赞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智慧 https://v.douyin.com/JugPoru/ 复制此链接,打开抖音,直接观看视频!

这条视频犯了个错误,没有控制播放时长。大约有 12 秒,对完毕率的指标不太友好

两条视频都是 500 个播放量以下,粉丝数增长不到 10 个,无评论。抖音平台应该是先小范围投放曝光,再看点赞与评论,再决定投放范围。

期待明天。

2020-11-09 周一

想到以前在 Kindle 上看书标记了很多句子,看看有哪些可以用。

灵机一动,直接拍个 Kindle 实物照片怎么样?比前两条做起来更简单。

加开幕特效,再根据内容类型,配个稍激昂的音乐,吸取之前没有控制视频时长的教训,控制在 7 秒左右。

对待爱人、孩子也是一样,不应该反复暴露、指责她们的缺点#领袖智慧 #人性 https://v.douyin.com/JugPHph/ 复制此链接,打开抖音,直接观看视频!

上传,触发了审核机制,一直是等待审核的状态。过了 15 分钟左右,被审核通过,播放量停在 50 不动了。尴尬,这可能是条失败的创作(结论先不要下那么早)。

晚上下班时间,再发一条,还是回归到前 2 条的形式,这次内容比较多,来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长控制在 8 秒。

你要了解的#经典名著 #智慧 #人性@DOU+小助手 https://v.douyin.com/Jugyajf/ 复制此链接,打开抖音,直接观看视频

8 秒时间肯定无法看完全部内容,视频自动从头播放,音乐总是在 8 秒间循环,不断地重复,令人烦躁。我觉得这种体验并不好,用户可能会点击暂停去看。

吃晚饭的时候,Kindle 那条视频也超过 400 播放量。看着 4 条播放量均在 470 左右没超过 500 的视频,不禁感叹抖音的算法控制得实在太好。

高潮来了。

Kindle 视频突然点赞数上升,紧接着播放量也开始猛增,以十几秒百级播放量的速度上升。

感觉是肯定能上千的节奏。20:15 播放量 999

可能能达到 3 K 播放量?21:21播放量 8888

破万是有希望了。想截一个 9999 的图,但是涨太快了,没截到。21:42 播放量 1W 整

这么容易做出一个爆款?真是有点小惊喜。不知道最终有会多少播放量,23 点上床睡觉的时候,2.5W 播放量。

其它 3 个视频并没有被带动,只有个位数的增长。

早上醒来,这条视频播放量达到 3.2W,粉丝增长 170 个,点赞约 1100 个。

第 3 条视频就有了这样的成绩,真是鼓舞人心。3

2020-11-09 周二

中午常规发一条,中午 12:10 前后是个好时间,大家吃饭午休是个刷抖音的小波峰。

今天没有太多时间选择内容,内容不够有力道。在关键词句上加了小箭头的特效,算是小优化。

很快播放量破 500,增长停滞。收获了一条评论互动,若干个赞和粉丝。

计划发布 10 条视频后,做一次 Dou+ 推广,使粉丝量尽快达到 1K。

持续稳定地输出高质量的内容,是取胜之道。重点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书摘内容,晚上继续加油。

一个简单的抖音变现小思路

在抖音中,有一类账号的内容制作较为简单,这类账号就是「书摘」。背景是一本书,从网上搜索一些金句放在书页上,静态图片配乐。以下面这个账号举例:

可以看到,编辑这种视频非常简单,所需时间也短。视频的质量关键在于搜索和选择「书摘」的内容。

我们来看看这个账号的数据方面:

点赞量和粉丝量分别是 430 万和 38 万,最高的一个爆款视频获赞 9.8 万。

那么它又是如何变现的呢?通过橱窗和小黄车,这个账号橱窗中销量排名第一的图书,显示销量为 10.3 万册。现在还没研究清楚销量是如何统计的,假设佣金每本只有 1 元,光这一个产品就赚不少。

这个思路,用在视频号中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