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5年,终于把一款产品干失败了,含泪总结了6条教训

过去的五年,我都在做数据中台。

7月份时,部门被裁撤,投入五年的产品宣告失败。

我又一次经历了一个产品完整的失败过程,有必要认真复盘。

1

一个商业产品,无论是什么形态和性质,都要事先确定好【卖的策略】。

谁去卖,卖给谁,如何卖,卖多少?都要事先设计。

快速验证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顺利交付,能不能赚到钱。

而这些,恰好是我们部门事先没有去想的,甚至是主动回避的。部门组织架构上一直没有设置销售和交付岗位。

一头扎进设计研发环节,盲目堆叠功能,以开发出来产品为第一要事。

产品团队,不能没有经营意识。从0到1的产品,要对销售、变现直接负责。

能够自研自卖、自产自销,形成商业闭环。

产品团队如果寄希望于公司内部其它部门的销售,成功的希望就会破灭。

自己做的东西,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卖,指望别人来卖,别人更不懂得怎么卖。

难卖,赚不到钱,自然谁都没有动力去卖。

2

五年前做数据中台,正处于风口,可以说具备先发优势,但我们对中台的定位出了问题。

中台,本质上和代码里的函数、类一样,是“复用”的思路,期望通过复用来降本增效。

一是工具的复用,二是数据的复用。不要重复工作,一份数据一次集成、治理、开发工作,成果出来,多个部门共同使用,避免存储、计算资源的浪费,和人力的浪费。

这种理念非常正确,但在需求和工程上,终归是理想化了。

很多需求大致看起来一样,但行业领域不同,在具体的细节上,实际上是“千人千面”。

由此决定了中台一定是项目化定制,咨询式服务,不能寄希望于做一个像PhotoShop的标准工具来“包打天下”。

PhotoShop这种复杂标准工具之所以在商业模式上行得通,是因为个人学会了使用,就能应聘为UI设计师,打工赚钱。而中台显然不具备这种用户“驱动力”。

一开始就没有分清楚,数据中台到底是个产品,还是个解决方案。

3

一个团队只生产,不管市场、销售,那就会开发出一个不符合市场逻辑的产品。

既不看竞争对手,也不看项目真实需求。全靠脑子的思考和推演,想象出问题,设计出解决方法,走着走着就偏了。

一是对用户核心关注的业务和操作,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没有观察和访谈用户,没有了解到业务真正目的和业务过程,和普通功能同等对待。

二是设计了很多“周边”功能,用户不关心这种锦上添花的功能,浪费了研发时间和资源。

三是设计得太过复杂,要不要这么复杂?没有来自现实的反馈。产品负责人会给产品注入灵魂,产品调性和负责人的习惯、喜好以及他对技术实现的理解和博弈有着直接的关系。

四是技术领导产品,往往是实现方式最终决定功能和交互。一讨论业务和需求,就直接进入到技术实现的视角。如果技术负责人认为产品经理不过是画画原型,写写产品需求文档,那产品经理更加没有话语权。

4

做专业工具,一定要请相关领域的专家。

例如做财务软件,那就需要有人懂财务电子化的痛点,懂财会业务本身。

做数据中台,也一定要请见过数据、用过数据、处理过数据的产品经理、研发人员来做。

没有数据,不懂数据业务,没有实际做过数据治理和开发,只有开发业务系统的经验,反而看轻了数据系统的难度。

业务系统和数据系统,无论设计还是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差距还是很大的。

就像小米做手机,雷军先花了一年的时间去请最懂做手机的人。

人对了,事才能对。

另外,一项事业的开端,一定是有激情的人创造的,至少也要创造出激情澎湃的氛围来。

5

止损要果断。发现事情一定失败,就要果断放弃,不要再抱有侥幸心理维持下去。

迅速让项目停下来,减少资金、人力、时间各项资源的进一步投入。

项目运作满两年,部门从120人的规模缩编到40人,然后又维持了三年。

实际上,当时的缩编,完全可以直接裁撤。

正确的方式是,先借鸡生蛋,再自己养鸡。先找一家有产品基础的公司合作,先把销售、实施走通,再根据项目情况和友商产品来针对性地研发自己的产品。或合作和自研同步走。

我们的优势是优质的客户资源。应该先找供应商供货,再逐步自研。

此外,常规执行上,每天都要关注事情能做成的充分必要条件,想办法促成条件的达成。

而不是重复做更容易的事情,对于我们团队来说,两周一个迭代,不断开发新功能,就是更容易的事情。

确实是用战术的勤奋,掩盖了战略的懒惰。

6

对于个人,产品做失败了,肯定也是一种损失,虽然过程中有经验积累,但付出五年时间精力后,却面临着换部门、换岗位,有的人则被裁掉,再找工作,无疑都很被动。

首要的一个问题是,意识到了失败的可能性,是中途“跳船”,还是力挽狂澜,指出一条通向成功的航线?

恐怕两手都要准备。正如毛主席30岁时,在国民党中担任宣传相关的重要职务,同步也在部署和推进共产党的关键工作。在开辟的两个阵地上努力。

一方面要积极影响领导,像谋士那样,给出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的建议。在没有其它权限的时候,把“建议权”行使好。

另外一方面,除了做本职的产品设计工作以外,还应该积极做能促成产品成功的事情,如和销售、方案、用户的积极沟通、调研。

这就要建立个人的影响力和品牌。用能力说话,让自己的话变得重要,引起人足够的重视。

或者争取到决策权、人事权、奖惩权,直接推行自己的理念与方法,为最终的成败负第一责任。

建立专业的影响和信任,与掌握实权,不仅并行不悖,还相辅相成。

7

最后总结。

一、做事情,以终为始,先定义何为成功,剖析清楚对成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把一切重心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二、定位、方向、路线、方针、策略等各项工作,如果个人智慧不足,真的需要运用集体智慧反复研讨,不能把这些研究讨论当作“务虚”,而不重视。

三、做具体工作要实事求是,实地调研,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想象。

四、找对人。找有经验的、有活力的、有开拓精神的人去做从0到1的事。找稳重的、严谨的、恪守规则的人去守成。

五、慎重开始,及时止损。无论开始还是结束,想清楚就果断行动。

六、积极的个人行动,任何形势下,都不要放弃通向成功的努力。

“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

以下内容摘自《毛主席论教育革命》

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

你们的教学就是灌,天天上课,有那么多可讲的?

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考试可以交头接耳,无非自己不懂,问了别人懂了。懂了就有收获,为什么要死记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试试点。

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

旧教学制度摧残人材,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

现在一是课多,一是书多压得太重。有些课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学学一点逻辑、语法,不要考,知道什么是语法,什么是逻辑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体会。

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就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

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活动。

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请邀学校师生代表,讨论几次,决定实行。如何请酌。

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见稻、粱、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

学制要缩短。课程设置要精简。教材要彻底改革,有的首先删繁就简。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

新中国要为青年们着想,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因此,要充分兼顾青年的工作、学习和娱乐、体育、休息两个方面。

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这里有一份“老实人”“不再老实”的行动指南

图片

最近看了一本《老实人启蒙》,是1999年的老“成功学”,内容却出奇的好。虽然语言平淡,没有现代畅销书华丽的概念和噱头,论据也偏单薄,但颇给人启发。

关注“关耳爷”,回复“老实人”,可免费领取《老实人启蒙》PDF电子书和我梳理的思维导图。特别说明:思维导图和原书体例内容并不一致,我重新调整了逻辑,并增加了个人的理解。我一直在看书,但不常做笔记和写读后感,除非看到真正的好书,忍不住有些话想说,才写上一篇。这次开始整理思维导图,是想亲子共读时对着图片给孩子讲。

图片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领取原版图片,关注后回复“老实人”)

自我评估,实属书中所讲的“老实人”。耿介型、过分实在型、软弱型中,我更偏向于第二种,容易轻信他人,常常对别人的话深信不疑。当然,老实是个相对的概念,与我相比,我父亲更老实;在我接触的一些人里,我就是最老实的那个。这只是感性的认识,我从来没有系统总结过,老实人到底表现出了哪些行为,有什么样的心理动机,有什么弊端,以及如何改进。

这些思维导图中已经梳理清楚了。

按我的理解,老实人是后天的产物,环境和教育造就了一个人老实与否,和基因遗传没太大关系。当父母和学校持续不断地灌输道德规范和规则意识,尤其是对世俗道德的刻板传授,孩子很容易就会被塑造成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实人”。我小时候,就记得父亲对“溜须拍马”、“拉关系”的人异常鄙视。导致我现在连夸别人也很难做到,每当好听的话想要出口,就会卡壳,感觉说这样的话特别难为情。

再就是看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像我出生在教师家庭,一直以来,环境都比较稳固和单纯,自然比不上从政、从商家庭的孩子活泛。我的自我进化,几乎全部来自于“读万卷书”,如果只读“孔孟”不读“韩非”,只读“商君”不读“国富”,就少了硬币的另一面,现在挑选一些“非主流价值”的书,逐步补全多元的视角。另外,还是缺少“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我在书中见识过了数不清的坏人和卑劣的计谋,但一直都有想过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坏人。直到有一次,我开车变道时,一辆大巴故意踩油门蹭了上来——就为了区区300块钱。司机为了把这钱拿到自己手里,还阻止我报保险,说报保险就得叫交警定责,交警来还会扣分罚款,我当然知道这不是事实,但我新冠阳了刚好,懒得和他在马路上报保险耗着,就直接转钱给他,他喜笑颜开地指挥我把车开走。从此以后,我才相信,世界上真有坏人!我把这事和一个朋友讲,朋友说,他从小家里做生意,不知道见过、听过了多少坏人坏事。

自然,他就不会像我这样天真、单纯。

大城市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临睡前,看到亲戚朋友圈分享了一个视频,他的点评是:“这就是大城市的优势所在。”我一般不看亲戚们分享的视频,但视频封面上“考上北大后被大城市孩子吊打”的字吸引了我,过去我与北大有过三年的缘分。

北大兔姐聊学习

看完视频,我写下评论:“比认知还重要的,可能就是视野了。

“视野”处,我本来想打的是“见识”,没好意思用后者——“见识”二字,多少透着些许优越感。

尽管回避了可能导致不快的词汇,亲戚还是回复了“基础条件达不到也只能听听看看而已。”小细节是没有直接回复我。

可谓“反击”得很微妙了。这无形中赶走了我一部分睡意,让我思索了很久……

先简单描述一下视频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点原视频看。

博主兔姐,是一名考上北大的学霸,视频一开始就说到,北大对当地生源和外地生源在招生比例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北京的学生,相对低分就能考入北大。

当她进入北大后发现,低分的北京同学比外地高分同学更有着更清晰的目标,考研、留学,还是考公、进事业单位和大厂……很早就明确人生选择。

第二个区别是低分生表现出了更强的综合素质,比如视频博主提到的各种社团能力、才艺、雅思成绩等。

我理解亲戚更多是看到了这一层。我的评论并非说亲戚“视野窄”。

而是想说,大城市真正的关键优势,是让一个人的视野变得广阔。

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案例”,才知道有那么多选择,也才能确定适合自己的选择是什么。

逻辑是这样的:

视野广阔——受到多元文化冲击——看到和理解了世界的多元——影响认知——决定行动

如果兔姐没有上北大,没有接触到北京的同学,她就感受不到彼此的不同。这才是来了大城市所获得的真正优势。

亲戚回复的意思是,你听到了、看到了又能怎么样?你也仅仅是听听看看而已,基础条件达标、过关了吗?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觉得我想太多了,太敏感。还真不是,但是背景没法儿展开细说了。

还是说回大城市优势和基础条件这两个关键词上。

去年,另一位亲戚的女儿高考报志愿,咨询了我的意见。我认为给出了一条很好的建议。

我说,在学校、专业类型同等的情况下,城市尽量选在南方的富饶地区,利用本科和读研的时间,感受“富人区”人们的观念、思维方式和习惯,和内蒙当地人有什么不同。

亲戚应该听了进去,最后上了浙江宁波的一所高校。聊天中,她也说,她现在才理解我当年坚持来北京是对的,以前总觉在北京闯太辛苦,在家稳定又舒服,不如回家发展。她在呼和浩特陪读的这几年,才体会到来大城市学习、工作、生活是对的。

知乎上看过一个“奇迹年”的回答,和今天要说的话题密切相关:

有段时间,网上盛传张亮和杨国福两大麻辣烫巨头的创始人是亲戚,张亮原本在舅舅杨国福的店里打工,学到技术以后出去单干,创立了张亮麻辣烫。这个说法后来被张亮亲自辟谣了,两人确实有一些关系,但杨国福并不是他的舅舅,而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姑家表姐夫”,并且在事业上也没有什么交集,但做麻辣烫确实是受杨国福的启发。

这事儿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杨国福在事业上并没有提携过张亮,从公开内容分析,两人大概率是属于没有走动的远房亲戚,但就因为“姑家表姐夫”的成功示范,从一个苍蝇馆子开始做起,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这个示范效应的威力还远不止如此,在杨国福和张亮的带动下,两人的老家哈尔滨宾县,发展成了麻辣烫之都,诞生了大大小小几十个麻辣烫品牌。在宾县麻辣烫行业最火热的时候,宾县街头任何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今天可能还是麻辣烫的消费者,明天就可能进入麻辣烫行业,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做出这种选择的年轻人当然是聪明的,但客观来说,这种改变人生的选择,更多的是因为他近距离看见了成功。因为人们对“远方的成功”往往是迟钝的,但对“附近的成功”却非常敏感,比如杭州马云成功了,你不会起心动念,但要是隔壁二傻子做成了一件事,你自然会觉得“我也可以”。所以,很多产业都有地域上的聚集性,比如曹县的汉服,灌云县的内衣、昌乐县的吉他,最初可能是某个当地人的天才或意外(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在这个行业获得成功,然后吸引了更多人的加入,最后形成了产业集群。如果你生在某个产业集中地,那么选择进入这个产业就是你的“决策舒适区”,就像你生在山东曹县,就比出生在河南驻马店更有可能去做汉服生意。

人不能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东西,也自然难以跳脱环境的桎梏去做人生规划。人的命运本质上是“生活环境的延展”,几个初始参数的不同,最终的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B站有一个叫“非洲飞哥”的up主,80后、农村人、只上过大专,底层打工人专属配置,但飞哥的命运在婚后第三年改变了,这一年飞哥有了女儿,养家的重担让他极其渴望赚钱,飞哥的原话是“前后一年都在想怎么挣到钱,压力特别大,越想越慌。”很多底层年轻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也许是因为像飞哥那样要养家,也许是因为极度渴望自我实现,但局限于认知和人脉,他们往往会尝试一个被做烂的生意,或者学一门存在了几十年的手艺,这样的选择很难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飞哥最后的选择是去非洲打工,因为他有一个在非洲务工超过十年的父亲

接下来就是一个很俗套的成功故事,飞哥先是从普通工人做起,在非洲熬了几年之后,发现了当地运输业的商机,于是跟别人合伙搞运输,一年就挣到了一套学区房的钱,有了钱就有了时间,闲暇之余拍了一些展现非洲风土人情的视频,又赶上了短视频的风口。看过飞哥视频的人,恐怕都不能否认飞哥是个聪明人,但飞哥这种程度的聪明,任何一个村子都能找到十个,但“去非洲打工”这个选项,根本不会出现在他们的选择列表里面,因为非洲距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了,不但是地理位置上的遥远,更是人际关系的遥远。所以不论非洲怎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跟他们都是没有关系的。

看到这里,就该明白,所谓的“基础条件”,几乎是个伪命题,只要有健康的身体,正常的脑子,基础条件就达标了,并不要求你有多高的智商、多丰厚的资本金。重要的还是视野,能看得到成功的范例。大城市成功的范例显然多于偏远和落后地区。

拿我自己举例,如果我没有在北京,我肯定感受不到2010年“团购”的创业浪潮,也想不到我自己可以经营4个团购网站。通过这次经历,才奠定了我一定的基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论是外贸的火爆,还是互联网的发展,都只是“远方传递过来的信息”,而不是“眼前可供选择的选项”,抓不住这些机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尤其是青年时期认知还不成熟的时候,在决定命运的几个关键节点,那条通往成功的路没有出现在你的选择列表里,那么泯然众人是大概率会发生事。

还有一种更坏的情况,就是被周围信赖的人提供了错误的建议。很多事情年纪到了才能深刻理解它,但又不得不在很年轻的时候做出决定,以至于很多出身底层的年轻人,被认知低下的人给出的建议,草草决定了命运的走向。

比如刘强东就是这样,东哥是宿迁的高考状元,本来清华北大随便进,但高中老师告诉他,如果想要回家乡当县长,带领家乡致富,应该选择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不得不说东哥高中老师的认知相当“朴素”,想当然地认为人大社会学系是离人民公仆最近的专业。然而,听从了老师建议的东哥,进大学第一天梦想就破灭了,学长告诉他人大毕业是不能直接当官的,社会学系更是就业率倒数第二的专业。

这里再说回我自己,在高考报志愿时,上面提到的亲戚,告诉我可以报石河子的学校。而我选择了北京。

一个年轻人,即使拥有能考进清北的智商,但在青年时期对世界缺乏认知的时候,被信赖的人提供了错误的建议,那么这个坑也是很难绕开的。当然,东哥后来努力从“坑”里爬了出来,用另一种方式为家乡做了贡献。不过这个过程其实也很值得分析一下。

大家都知道被坑的东哥后来自学编程,给别人开发软件赚到了一些钱,大四的时候拿着自己的积蓄,又从父母亲戚那里借了一些钱去开了饭店,饭店虽然赔钱了,但也为后来创业积累了经验。对于东哥这种学霸来说,自学编程是很正常的,做生意也算不上奇怪,但在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就敢借钱去开饭店,这对于一个90年代的农村做题家而言,人生道路的切换也未免过于“丝滑”了。尤其是东哥的父母居然愿意借钱给一个大学还没毕业的孩子去做生意,就更不符合常理了,大多数出身底层的父母的生存逻辑往往是求稳的,大学还没毕业就想着做生意,正常来说只会被斥责为“不务正业”。

但了解东哥的家族史以后,就会明白这种选择其实并不突兀,东哥的家族从曾祖父开始就在京杭运河一带做生意,祖父也有自己的船队,到父亲这一辈才开始没落,也就是说东哥家其实是有“富人记忆”的,也有做生意的积淀和传承,这一点从他父母在改革开放以后,就马上辞去工作去做跑船的个体户就可以看出来。因此东哥在掉坑里以后,把经商作为自我实现的另一条途径,可以说再正常不过了。

行文至此,关于大城市的优势、视野和基础条件,我相信大家已经能够看清楚了。简单地说,上好大学,是期望身边出现更优秀的人,从而看到更多的成功;去了大城市,接触全国各地涌来的优秀人才,拓宽自己的视野,也是让自己发现更多的榜样,从而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私人荐书 | 《单干:成为超级个体的49个关键动作》

戳蓝字“关耳爷”关注我哦!

图片

为什么要选择成为超级个体?为什么能成为超级个体?为什么单干就能成为超级个体?如何成为超级个体,具体方法是什么?


推荐一本书,书名是《单干:成为超级个体的49个关键动作》。看书名就能猜到是个人成长类的书。这类书往往鸡汤成分较多,很难挑出干货十足的好书。以前向身边朋友推荐过《认知红利》,现在再来推荐第二本。首先,这本书的定义了一个很好的概念:“超级个体”。网络上除了像咪蒙、李子柒、李佳琦、董宇辉……这类巨型网红,现实中,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在细分领域闷声发大财的人,他们善于捕捉信息差和精准引流,通过带货、卖课程或服务,一个人一年的收入,可能就抵得上一个小公司,纯利润更是高的离谱。作者把这类人称为“超级个体”。1我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人,先看看我在他那里的消费记录。

图片

除了在平台上的截图,我在微信上也直接转给过他900元。

图片

他刚创业的时候,我就关注到他。他的硬件设备是两台苹果电脑、一个麦克风和声卡,员工只有自己一人,一个人录课、一个人剪视频、一个人推广,一个人的皮包公司(这里并不是贬义)一做就是十几年。大伙儿有没有从上面那张订单图上看出门道?直接揭晓一下,他平台的订单号是递增的,我正好差不多间隔一年第二次付费,期间产生了约2900个订单(25965-23070),我买课都是趁活动时买,所以客单价600块左右算是最便宜的,可以估算出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一年的收入为174万元(600*2900),抛去一些仅下单不支付的(情况极少),再与更高的订单金额平均一下,少说150万是有的。想想看,在职场,一年拿到手150万,得什么样的行业、职位,以及付出什么样的辛苦。
评估一下他的成本,除了一次性投入的硬件折旧成本,直接成本还有阿里云服务器的硬件,其它就是付出的个人精力和时间。我看他发的朋友圈,经常摄影、做饭、出去玩,比996的打工狗不知道轻松多少倍。常言道:“一技在手,吃穿不愁。”我理解现代的超级个体,也是一群有着现代化手艺的人,他们掌握了高效率生产内容的方法,善于从平台、社群精准获取流量将自己或他人的实体、虚拟商品和服务规模化的销售出去,从而获利。2说回《单干》这本书,推荐的第二个理由是,作者本身也是个超级个体,他不是作为学者去观察,不是理论家,而是躬身入局的实践者。因为商业活动内在的相似性,这样的人来写书,他会敏感地觉察到和抓住商业活动中那些关键的点,将细节展示出来。比如他提到想要提高商业成功率,可以找到合适的对标复刻对象,去做拆解,抄袭并改进,他举的例子是自己对标复刻秋叶“图书变现营”产品,完全没有藏着掩着,把关键细节都点了出来。再比如如何设计产品的交付形态,如何将能力打包为一个产品,看后深受启发。当你真正想要把无形的东西转为有形有价值的东西去卖,你就会发现这个转化过程非常困难,要考虑成本(尤其是交付和售后成本)、生产效率、易于传播、设置竞争壁垒……一旦转化成功,引流、销售,相比较就不是那么难。

图片

3第三个推荐的理由,这本书的内容来自于对上百个“超级个体”的实际访谈,访谈后总结出的方法论。为什么要选择成为超级个体?为什么能成为超级个体?为什么单干就能成为超级个体?如何成为超级个体,具体方法是什么?这本书里都有答案。这本书当然也有缺点,一是摘编的访谈内容不够细,每个章节后只有短短几段文字。我原来也有做访谈的计划,想把身边的高管、创业者、赚到钱的朋友都访谈一遍,做一个公众号的系列,但执行力不够,停留在想的层面。翔实记录普通人白手起家的客观过程,我觉得这样的内容对我们积累财富更有借鉴意义。但书中内容较少,比较可惜。二是后面的部分不够“干”。前面三个篇章“认知篇、变现篇、品牌篇”都值得反复看,但后半部分的“动力篇、学习篇、选择篇”,就有了鸡汤味了,从拟定的目录名称其实也能看得出来。如果我来写这本书,宁可舍弃后面的内容,以更多真实的商业案例充实前面三个篇章。瑕不掩瑜,强烈建议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买本《单干》看看。一个悲观的原因是,可能大部分打工人迟早都要面临“单干”的压力,与其到时被动承受,不如未雨绸缪。

2024 年 4 月:代码和媒体是新财富阶层最好的杠杆

4 月 30 日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在访谈中提到:“大概两三年前,我们意识到(政府)债务问题会不断显性化,投资上我们就定了几个负面清单:第一,谨慎甚至不选择依赖政府订单的行业;第二,不在非市场化的市场中去长期决策。”比如有段时间信创概念很热,但信创都需要政府花钱,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政府有可能会面临短期中期压力的时候,你的大逻辑会改变,在一个局部中没有看到整体。”我同事:“去年下半年形势明朗了。我总结的是,可以买为政府挣钱的公司,回避从政府手里挣钱的公司。”昨天,有着信创业务的我公司,发出了 2023 年的年报。

4 月 29 日

硅谷知名天使投资人纳瓦尔在《纳瓦尔宝典》中反复提醒大众“代码和媒体是新财富阶层最好的杠杆。”一个人希望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财富自由,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杠杆。什么样的杠杆才能为人所用?答案很简单——那些无法被垄断的杠杆。内容和技术恰好是为数不多的比较难垄断的杠杆。每个人都有机会创作内容,这一点上要有能力上的自信,原因是受众类型太多。同时要关注传播渠道,书、广播、电视、电影、博客、微博、播客、短视频。

写代码的能力,过去还是掌握在“码农”手里。将来在 AI 的帮助下,人人都可掌握。

4 月 28 日

今天和某部门领导聊天,他说:“脱离业务的技术都是无价值的。”他的意思是,没有去了解市场、需求,按自己的规划去做设计、研发,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于公司无益,部门也不会有好结果。我很认同。这个常识,在公司里其实是共识,但在实际行动中,怎么就走向脱离业务了呢?避重就轻的结果。选择了在技术的“舒适区”内做事,把商业化、面向市场、业务的挑战,放到了一边。

从管理角度看,背后是也是目标制定和架构设置的原因,没有给这个部门将销售、售前、交付配齐,只让其承担了研发的责任。

4 月 27 日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有一个核心概念,叫课题分离。课题分离的意思是:我们每个人因为人际关系而产生的感受,是谁的感受,就是谁的课题。你让我做一件事我不愿意,我拒绝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因为我拒绝而讨厌我,这是你的课题。“为了让你不讨厌我,我就答应你了”,这称为课题的混淆,是作者强烈反对的一种认知,认为它是人际痛苦的根源。当别人讨厌你的时候:1. 可以选择让自己相信:“他讨厌我,这是我的事,我要尽量让他喜欢我。”2. 可以选择让自己相信:“他讨厌我,这不是我的事,我还是按照自己的本心去做事,如果他实在改变不了对我的看法,我也只好面对这事实。”

后者,就是“被讨厌的勇气”了。

4 月 26 日

平时说话太少,导致在关键时刻很难简单、清晰、流畅地表达观点。最少的时候,一天说不了 5 句话。网上通过文字交流,也是说话少的一个原因。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越少,越应该抓住每一次机会,尽量把话说的“一针见血”。

另外,得做一些面对镜头表达的训练,以后这种场景会越来越多。外国电影里,经常会看到角色录制视频日记,也许,这会成为一个趋势。

4 月 25 日

高中时读过《平凡的人生》,只记得大概情节。今天又一次读到这本书,前几章就发现在描写上镜头感很强。基本就是一个场景过去,一组镜头语言,然后再换到另一个场景,又一组镜头。读茅盾文学奖作品,除了享受阅读,也想总结一些写作技巧。目前整理出来的有:

  • 1. 金句化
  • 2. 写短句
  • 3. 少用被动句
  • 4. 多用动词
  • 5. 少用副词
  • 6. 镜头画面描述
  • 7. 增强代入感:看、听、嗅、味、触

4 月 24 日

不会赚钱,不会当领导。不会就学。学习有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大部分人成年后反倒忘了,那就是——模仿。婴儿学说话靠模仿,上学后,写字、写作文等也是从模仿开始。想赚钱,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模仿。身边认识的赚钱最多的 10 个人,把他们的名字列出来。他们十有八九是做生意、创业、当高管、官员或做销售。给他们分类,并按关系由近到远排列。看看你能约出来几个?约不出来,表明自己一没价值(短期价值),二没实力(中期价值),三没能力(远期价值)。能约出来,能不能持续沟通?不能,说明自己付出的价值不够,或者对方不需要你的价值。价值是什么:1. 你知道的他不知道的信息2. 你能帮助他决策的经验3. 钱及衍生物4. 情及衍生物5. 权:你能帮助他达到目的的各项资源,含人脉对你来说,你无(低)成本拥有的,能长期或高额付出的,且对方需要的是什么?找出与自己优势资源最匹配的那个有钱的朋友,模仿他,不限于模式、经验、方法论。

赚到钱的几率非常高。

4 月 23 日

沙盘思维:为要发生的重要的事提前做演练,为各种可能性提前做预案或引导。一个系统,交付给客户后,客户会找第三方安全厂商做渗透测试。那在出厂前,自己先找第三方来完成这件事,把安全隐患提前消除。否则,第三方给客户的测试报告一出,太难看了,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做的。客户感受太差。

所谓专业,可能不是代码写的有多好,而是准备工作做得足够充分。

4 月 22 日

初入职场,就如一个原始人进入猎场,先要扫描周边。这是什么地方?有多少人?按什么规则分布?老板的目标是什么?对手是谁?主管的目标又是什么?对手又是谁?我的同事们脑子里都在想什么?哪个精明过人?哪个野心勃勃?哪个已经出局?哪个是潜力股?哪个情绪化?哪个懵懂懂?还有,我的到来,势必改变现在职场生态格局,谁在长松一口气?谁又在暗暗皱眉?

最后的问题是——我在这个部门的目标是什么?需要掌握哪些技巧?我工作的边界在哪里?哪方面的工作是部门的直接目标,可以多做一些?哪些工作价值不大,可以微笑着推辞?

4 月 21 日

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了谁的什么问题?他在什么情况下会遇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真的存在吗?遇到这个问题的人多吗,遇到的频率有多高?现有的产品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到位了吗?你的产品提升/改善了哪方面,收入、效率、成本、效果、体验、质量?你产品的创新/差异点/价值,能被显著地感知到吗?有人愿意为此付费吗?你的产品如何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生产出来?你的产品如何交付到用户手中?你的产品如何被用户知道,如何引起用户的兴趣?

你的产品,为你、公司、同事、合作伙伴、社会,带来了什么好处?

4 月 18 日

罗振宇举了个例子:在街上遇到一条狗,你的两难在于:它是不是疯的?我打不打得过它?但实际上你现在的目标是要去上班,所以绕开它就是了,管它是不是疯狗。

所以目标感很重要。

4 月 13 日

俞敏洪在演讲中总结了项羽的失败:“我们 CEO 可能也会面临项羽败走乌江的状况,但是你走到乌江之前必须要考虑到能不能把范曾留住,能不能把韩信从刘邦的身边拉过来。范曾对项羽那么忠诚,最后被刘邦离间了几句,就把他赶走了。项羽为什么没有做好?第一,利益分配不对,功劳是自己的,错误是部下的,这样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有团队。第二,自己拍脑袋,不让团队参与。刘邦的任何事情都是让团队参与的。他是领袖,他做决策,但他会让团队参与。

有一个细节,韩信借军功让刘邦封他为‘假王’,刘邦是不愿意的,但被张良踩了一脚,立刻变成了假意说‘要封王就封真王’。他跟团队的配合就是这么快。真正的领导就是变色龙,坚持往胜利走的前提下一定要关照团队成员。”

4 月 12 日

让你觉得听了不舒服的话,往往是真话。别人对你的有价值的批评,往往是你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少跟人争辩,你觉得对就去做,做成了自然别人就闭嘴了。说服别人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浪费口舌和时间。当然,利益相关的事情,有人冤枉你的情况除外。你觉得丢脸的事情,大家其实压根不在乎,丢脸多半是你个人的臆想。创业做生意就是要抄,抄产品、抄模式、抄架构,这是规避风险,减少试错成本的最好方法。一个行业越是信息不对称,越是不标准化,它的利润就越高,赚钱的可能性就越大。要投资一个领域,下面两个条件至少要一个条件成立:1.你自己懂行;2.你能找到懂行又靠谱的人来帮你把关。不要用个人的好恶代替商业逻辑。如果你觉得罗辑思维、咪蒙、比特币都是骗子,那你永远看不到背后的需求、机会和行业红利。思考方式的转变比能力提升更重要。每周至少约一个对自己事业、生活有帮助的朋友吃饭。

学习最重要的,不是把 10 分的精力都花在吸收新知识上,而是 3 分学习,7 分练习和实践。

4 月 11 日

今天看完了首届茅盾文学奖作品的最后一部,李国文写的《冬天里的春天》。小说最大的优点,是借角色之口说了一些真话。我们都知道,真话能说出来、发出来,非常难能可贵。个人不喜欢闪回、跳跃的结构布局。主人公于而龙为了弄清芦花死因,四十年后重返故乡石湖。小说在三天两夜的现实经历中,穿插了抗日、国共内战、文革与“四人帮”倒台的回忆。各个阶段来回穿梭、跳跃,本可以按时间线贯穿,却人为碎片化。还不如像众多“三部曲”作品或《亮剑》那样,老老实实顺下来。另外一个缺点,是字句“诗意化”,尤其是人物的对话,表现更明显,像是舞台剧上的角色在吟诵,真实感下降不少。

主人公四十年都没有看清叛徒的真面目,智商堪忧。

4 月 10 日

街心公园里种了些不知名的绿植,这种绿植很有意思,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一场小雨过后,中等大小的绿植茎部折断了,长得小的和长得大的都没事。和中产抗风险能力差有点相像。像现在房价迅速下跌,最先受不了的就是买了房还贷款的人,房价跌破了首付价,自己还在辛辛苦苦还房贷,有些人就不要房子,不还贷款了。

没有买房子的无产阶级和贫困阶级,就没有这个痛苦;那些连拥有多少套房产都弄不清的“房哥房姐”,也同样能扛过低迷的周期。

4 月 9 日

同学以前做广告行业,他和我聊起播控系统。我以前不了解过这种系统,没想到还有点意思。播控系统最重要的模块,是安全。因为它要控制大屏上图片、视频的播放,有的大屏很显眼,观看人次很高,比如时代广场的那种大屏,如果播放内容被篡改了,绝对是大事故。

所以对于这种系统,监管部门出台了标准和规范,对安全提了很高的要求,仅仅通过替换内容文件,是不可能把恶意内容播放出来的,系统对文件进行了哈希校验,以确保文件没有被篡改。

4 月 8 日

传统营销理论认为营销是一场(关于产品或服务的)客观事实之争,他们坚信“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这个观点的确合乎逻辑,也更容易被企业的管理层所接受。而定位理论则认为,营销是一场认知之战,所谓认知就是根据消费者个体对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即使这种理解和解释是片面的或错误的(当然认知者本人绝对认为这种理解和解释是正确的)。

因此认知是一回事,事实是另一回事,有时二者相符,有时是二者相反或不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行业专家认可的不一定是市场认可。

4 月 7 日

看了滴滴创始人程维 2017 年接受《财经》杂志的专访,以下是一些摘要。为什么今天大家对这个市场都虎视眈眈?实际上是对主业的不自信。如果对自己主业有信心,是没必要轻举妄动的。只有真正花心思为用户创造价值,才能活下来。市场在向头部集中,全世界都是这样。如果你犯了战略性错误,就会出现有竞争力的对手,对手帮你看清自己的不足,反应你的认知盲点和傲慢。一家公司的发展应该是它能创造用户价值,它才能慢慢长大。滴滴是战略驱动,不是机会驱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最成功的公司,都是选择了一个很大的领域,然后在这个领域里做到极致去赢的。无边界的扩张,任何机会都抓,历史上做成的只有 GE,但 GE 是工业时代的公司,它依靠资本加上组织能力去赢。太多横向和一家投资公司又有什么区别呢?滴滴很早就走出国门投资 Lyft、Grab、ola,支持他们和 Uber 在全球竞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竞争策略。Uber 三年前来中国,我就意识到我们低 Uber 一个纬度,他像八爪鱼一样,头在美国,伸了一个触手到中国,所以只攻击一个触手是没用的。因此我们投了 Lyft,支持他们在头部和 Uber 打。

我越来越发现种子不那么重要,土壤更重要。

4 月 6 日

《水浒传》的各国译名:

德文译为《强盗与士兵》,法文译为《中国的勇士们》,赛珍珠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据说还有国外版本译名是《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倘让“我”来译,那可能便是《凡间至味:人肉叉烧包》。

4 月 5 日

阿尔伯特·艾里斯在 2005 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三种由【认知偏差】形成的“核心信念”。他认为,正是这三种信念,导致了我们跟别人交互中,绝大多数的烦恼。这三种信念是什么呢?1. 无论任何情况,我一定要完成重要任务,并得到他人的认同,否则我就是一个不值得尊重、不值得被爱的人。2. 无论任何情况,别人一定要公平地对待我,否则他们就是卑鄙无耻的小人。3. 我所处的任何情景,都要依照我要的方式进行,立即满足我的欲望,且不会要求我付出太多东西。否则我就无法容忍。

这三种自信来源自哪里呢?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不自信。

4 月 4 日

随着 90、00 成为职场中的年轻血液,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失灵,公司平台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阿米巴组织形式,非常适合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与公司合伙创业,有规则,有竞争,有责权,有利润分配。

4 月 3 日

大丈夫纵不能开天辟地、扬名立万,也该奋力打拼、博取事业,天天把精力时间用在嚼舌传话,甩锅偷懒上,格局何其小也!

4 月 2 日

80 后已成为中年人,90 后、00 后成为了现在的年轻人。

意识到并牢记这一点,才能看明白很多变化和现象。

4 月 1 日

领导最难做的事之一,是让人保持忠诚。如何让一个人真心实意、义无反顾地为了你的、共同的前途命运说话和行动?面对性格刚愎,爱搞一言堂的领导,很多人就不敢说话,怕说不到领导心里去,说了不同的意见领导不高兴,怕说错话被领导责难。于是阿谀奉承,报喜不报忧,顺着领导的人越来越多。领导闭目塞听,越发骄傲、膨胀。有的领导才能、德行不足以服众,没有成功经验和卓越成就,也没有礼贤下士,不能以谦逊、平等协商的姿态对人,也不注意激发人的积极性,很多人就不愿建言献策,看到问题和错误也不加提醒,眼睁睁看着团队走向衰败。领导一般是由于某个特长(关系、资本、技术、业务、销售……)而成为领导,但由此就自认为综合能力强,处处比别人聪明,那很难赢得别人的尊重,更难赢得忠诚。人贵有自知之明,就像刘邦就能承认,“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发自内心地看到、承认别人的长处,才能得到助力。

我给李闯王、崇祯当军师,让他们和平共处

戳蓝字“关耳爷”关注我哦!

——《李自成》读后感

图片

花了一个半月,看完《李自成》。这部茅盾文学奖作品,姚雪垠历经四十年艰苦创作完成,共 10 卷,330 万字,这个篇幅是现在主流长篇网文小说的篇幅。

先说缺点,总结有三方面:

一、部分章节详略不得当。一些重要的事件和节点,匆匆数笔带过,如杀竞争对手起义军首领罗汝才、杀副军师李岩、宰相牛金星逃跑等情节;一些与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无关的琐碎情节,却浓墨重彩。

可以理解,毕竟长达四十年的创作,一开始没有掌握全部史料,没设计完整架构,写作时认为的重要篇章,在整部作品中相比,重要性下降了。

二、部分内容冗余拖沓,有车轱辘话反复絮叨的感觉。如果后期有余力,裁剪修订,删去 80 万字,应该更紧凑,更有张力。但最后几卷,作者年岁已大,只能口述录音,别人代写,没有再修订,比较遗憾。

三、对于清朝几位人物,有描述但面目模糊,用了和李自成、崇祯及其他重要人物同样的描写手法,限于篇幅,表现力不够。不如用叙述的方式。比如多尔衮和顺治母亲,二人见面脸红心跳,多次对话、场景描写,但二人的感情及性格,仍然模糊不清。

瑕不掩瑜,上述问题不能否定这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

单从创作精神来说,作者 1957 年被打成“右派”,遭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白天批斗改造,晚上摸黑写作,直到去世的 1999 年整部书才全部完结。

这其中也有幸运的成分,文革期间,毛主席曾指示保护作者创作,对湖北省委书记原话这样说:“你告诉武汉市委,对姚雪垠要予以保护,他写的《李自成》写得不错,让他继续写下去。”有了这样的保障,整部书才得以最终问世。

重点说说书中的主要人物,对我们与自己、世界的相处,多有启发。

## 李自成

李自成,小说中的结局很惨,在清军不断追击下落单,后遇乡勇抢劫财物,被火铳打死,享年 39 岁。在不知道身份的情况下被不知名的小人物杀死,何其悲哉。

李的真实结局存疑,一说退守湖北九宫山被敌人所杀;一说在湖南出家当了和尚,名奉天玉和尚,小说中将这一行为安在了大将田见秀身上;另有一说在湖南隐居,自称是李自成后人的丁玲也持此说法。

年轻时的李自成有一份工作,在驿站做驿卒,驿站为朝廷传递公文而设,也供官员出差时歇脚,李负责照看驿站里重要的资产——马匹。小说中,主人公自己说在驿站接待官员。

明末时,政府裁撤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驿站,李自成也在裁员下岗名单中。失业没有了生计来源,欠债无力偿还,被债主逼债投入监狱,出狱后又发现老婆与人通奸。于是杀债主、老婆后投军,遇军队欠饷不发,再次杀掉长官和县令,正式起事,小说中这些都没有写。

小说的开头,李自成已继承起义军首领高迎祥——同时也是他的舅舅的军队与“闯王”的称号,号令四方,成为明朝的心腹重患。

经过十六七年奋战,李自成焚了朱家祖坟,杀了王爷,击穿了明军主力,斩首了投靠自己的起义军首领罗汝才。先称王,后称帝,再从西安东征北京,逼死崇祯皇帝。

紫禁城里仅坐了 42 天,就被吴三桂带领清军赶了出去。

李有胆量、有魄力、有匪气,从杀债主、老婆、官员等人就可见一斑。

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里,杀人都不是件容易、简单的事情。普通人连与领导顶嘴的勇气都没有。

再者,李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打仗能以少胜多,也能在重重包围下突围出去,这两项的难度指数,非常人所能了解。历史上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数,而李就是其中一个。

这与李的治军严格,同将兵共甘苦是分不开的,毋庸置疑,李有将帅之才。

但是,李的局限性也相当明显。一是见识少,二是人才匮乏。

李早期虚怀若谷,后期骄傲自满,小说中这一转变的描写得较为生硬。

称王后,李已听不进不同意见,对忠诚的正副军师二人已心怀龃龉。副军师李岩提出了站稳根据地、缓进京、抚百姓赦百官拢人心、防御清军等建议,李均不屑一顾,更对延缓东征的建议心生不满。他将精力用在登基仪式准备、分封手下大小将领等事上,操心的都是从哪个门进入皇宫,将哪些宫女分给哪些将领等。认为胜券在握,开始享乐。

在李岩的一系列建议中,尤其重要的是如何对待明官。李称帝后,没有意识到自身阶级立场的改变,没有从流贼、农民阶级转为地主、贵族阶级。具体就表现在如何对待、处理明官这一问题上。李仍把明官置于敌位,纵容大老粗主将刘宗敏拷掠明官,抄家夺银,将大量的金银财宝运回西安,导致了官宦乡绅的人心背离,而正是这些人实际上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统治网络。

另一方面,李把攻掠下来的地方,大多作为了“打粮”基地,视为耗材而非资源,没有驻军置官安民,“流贼”习性伴随了终身。

主将刘宗敏,比起李自成,见识当然更少,在行劝进礼时,刘竟对众官说:“我与他同作响马,何故拜他?”

后情况紧急派刘出兵山海关,讨伐吴三桂时,刘竟顶撞说:“大家都是做贼的,凭甚么你在京城享受,却让我去前线卖命?”李自成无奈,只好率队亲征。

刘身处一人之下的高位,仍以“响马”与“贼”自居,从思想到行动,都不改贼性,如此见识与格局,怎能坐稳江山。但在小说中,李与刘二人,惺惺相惜,互相尊重。

刘仇视京官,极尽侮辱掠夺手段,上行下效,普通将士也在城里烧杀奸抢,引起民众恐惧与失望。

李的人马,实际上都是乌合之众。宰相牛金星,中明举人却无官可做,入李的幕下也尽挑好听的讲,报喜不报忧,不能尽忠进言。他热衷于教习登极礼仪,不断劝进李自成,此举深得君心。他助长了李的骄傲自满,使李忽视了诸多风险,为灭亡埋下隐患。

牛推荐的大军师宋献策,之前以街头算卦为职业,虽相貌丑陋,出身平凡,但能力和品行均强于牛,很多事情都早有预料,但慑于李后期的转变,也是不敢谏言。唯有副军师李岩,是个人才,却遭皇上厌恶、宰相排挤。

小说中,李自成逃离北京后,之前投降的人不断倒戈,疑心病一日盛于一日,在此期间李岩数次要求回河南,为李自成经营根据地,引起李的猜忌,李“令金星与岩饮,杀之。”李岩惨遭冤杀。

随后牛金星害怕自身不保,不辞而别,不知所踪。宋献策被清军俘虏后,不愿投降只愿归隐,后被释放。

在真实历史中,李岩应是被牛金星诬陷回河南独立称王,而被冤杀。牛逃跑后,顺治二年与其子投靠清廷为官。宋献策、刘宗敏被清兵所杀。

## 崇祯

末代皇帝大多死于非命,崇祯帝明思宗朱由检也不能例外。

崇祯只活到 33 岁,16 岁登基,在位 17 年,最后自缢在皇宫北侧煤山上。

崇祯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一生勤政,夜以继日批阅奏章,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对皇妃子女、皇亲国戚甚至太监均极富有感情,但对文臣武将猜忌苛严,杀起头来毫不手软,做重大决定时又刚愎多疑,优柔寡断。

诸多毛躁、矛盾、急功近利的行为,个人认为很大一个原因,是年轻气盛,缺少人生阅历和经验。

人过了 40 岁,回顾自己青春期,20、30 岁时,就能发现,彼时想法、行为多有不成熟之处。等 50 岁之后,估计看 40 岁时也如是。

所以,宪法规定年满 45 岁才能当选国家主席,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年纪,价值观、方法论才趋于臻善,遇事能稳得住,几乎不再意气用事,进退有章法,也更加善于运用时间的力量。

说回崇祯,即位初大力铲除魏忠贤阉党,朝政较前朝有了明显改观,国内外的声望显赫,臣民对圣君寄以厚望,希望能救万民于水火。

当时的老百姓确实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约 400 年前,正好赶上第四次小冰期时代,气候异常,灾难频发,崇祯元年(1628年),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大旱之后又是大涝。

小冰期带来的影响,除了气温下降外,还使得植物生长季节变短,土壤降温,粮食作物产量变少,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饥荒。

对于“饥荒”二字,现代人没有深刻的体会,部分上海人在新冠疫情封城期间有过短暂的感受。

旱涝灾害相继肆虐后,崇祯十三、十四年,鼠疫又开始蔓延,波及数省的大鼠疫在山西爆发,瘟疫从河北传染至北京,北京人口死亡近四成!

不光是明朝,世界上很多地区这段时期都极其混乱,其它文明的历史古籍都有同步记载。

前朝也给崇祯留下了巨大的烂摊子。崇祯接手时,陕西镇兵饷积欠到 30 多月,次年再往西的三镇欠饷达 36 月。这是欠谁的钱?军队的钱,这些人手里有兵器,危险不危险?

黄土高原上,百万农民造反;满洲铁骑,屡次入侵,抢民掠财。

如果你是崇祯,你怎么做?

抵御外敌、镇压叛乱、缩减财政开支,崇祯也是这么做的。但做的过程过于激进、匆忙、毛躁。

缩减财政开支,裁撤驿站,使千千万万个李自成失业。

裁兵减饷,引起军队内部争斗。实际上,国家并没有欠军队那么多工资,有些将领虚报人头领空饷中饱私囊,这已然成为军队腐败的通病,抗后金的中坚力量毛文龙大将只是其中之一,因毛不听从袁崇焕指挥,终被袁诛杀。毛死后,后金失去劲敌,马上起兵入侵,导致了更多的明朝名将阵亡。

为了抵御外敌,朝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花钱如流水却不见效果,崇祯就着急上火,在暴怒的情况下中了后金的反间计,将袁崇焕杀死。至此,相当于自毁城墙。

在镇压内部叛乱上,崇祯的行为如出一辙。派出去的督师最恐惧的事情,就是接到皇上的催战诏书,崇祯一不了解一线战场的情况,二不了解战争的规律,只是一味地催促,将领明知出战必败,但架不住抗旨不尊的压力,只能仓皇出战,结局可想而知。

卢象昇是激进的主战派,只要有合适的战机,他一定会迅猛出动,皇上也是不停催、催、催。另换心腹杨嗣昌督师剿贼,他仍然紧捏催字诀。最后战局不利,杨嗣昌畏罪服毒自杀。

小说中,杨是最后一个有能力的心腹,自此以后,崇祯对内战事再无人可用。

有句话叫“崇祯五十相”,意思是崇祯在位 17 年里,更换了五十位内阁大学士、首辅。像极了刚当上主管的小领导,对手下严苛,短时间内没达到想要的效果,就认为这个人不行,急着放到一边,恨不得自己冲上去干。

崇祯不断怀疑别人的能力、态度、忠心,怀疑别人欺骗自己(确实有很多消息上达不了),多疑的性格一览无余。

捕人下狱,杀头斩首和任命人事这些事上,崇祯表现得刚愎自用。而在重大决策上,又犹豫不决,患得患失,既要实惠,又要名声,思前想后,错失良机。

与后金议和,既担心遭受臣民非议,又低不下头颅。偷偷摸摸背着大臣干,又没有求和的姿态,直让皇太极不爽,整个过程极不顺当,最后还让操盘议和的官员背锅杀头,未免令人寒心。

朝廷的官员,很多人都怕开始时遵照皇上旨意执行,过后又被皇上杀头。

李自成入侵北京前,崇祯有机会迁逃南京。明朝在南京一直保留着一套备用宫邸,带着行政班子过去就不会丧失大脑指挥系统。

大部分京官们当然不愿意搬迁,固定资产都在北京,逃亡路上危险重重。言官们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纷纷斥责主张南迁的大臣,其他同意南迁的官员也不敢说话,既怕言官弹劾,又怕崇祯秋后算账。

连续两次错失南迁机会,崇祯最终只能身死殉国,死前让皇后皇妃自尽,砍死砍伤公主,让皇子潜逃。

最终却没忍心焚毁紫禁城,将完整的紫禁城留给了李自成。

崇祯留有遗诏:“……皆诸臣之误朕……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他把责任都归咎于臣子。

李自成对崇祯的评价也是“君非甚暗……臣尽行私……”

实际上,崇祯在挽救这场丧国危机中,方式固然不对,方法也不尽全对。

现在回过头看,抵御外敌、镇压叛乱、缩减财政开支这三板斧能否力挽狂澜?

答案是换谁都不行。

此时的外敌入侵,从投入产出比上来说,绝对不应该再砸钱对抗了,只能花钱买和平,把战争糜费直接折成银两给他们。

一种情况,敌人守信停止入侵,达到了和平的目的;另一种情况,敌人收了钱还继续进攻,从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多尔衮的野心上来讲,极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但是,敌人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皇太极去世后也几乎发生血腥争位。同时,后金包括女真、蒙古、朝鲜、汉等民族,从经济上分化瓦解,总有隙可乘,至少能掣肘后金。

这是军费预算怎么花,花在哪里的问题。

灾民的起义叛乱,镇压也无济于事。只能把矛盾导向别处,一是主动杀一些贪官污吏,把财产和土地全部分给老百姓让其活命,释放一部分情绪。

但地里长不出粮食,地主家余粮也不多,只能解眼下之渴,还得深谋远虑,招降叛军后,得尽快给他们找条出路,不是用他们来打其它叛军。

应该带领他们,侵略其它不依赖农业的地区,比如有牛马羊的那些民族或是受灾少的国外地区。

打下的土地,掠夺到的人口、财帛,政府与这些武装部队分享。这听上去像汉武帝、隋炀帝开疆扩土,但本质不同,更接近西班牙、葡萄牙政府与海盗的关系。

得先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天灾疫情面前,天子愿与子民共渡难关,一起想办法,一起找活路,共同创业,彼此间不是敌对关系,是患难与共。

但那个时代,估计连天子也认为天灾就是自己失德。

那时老百姓头脑里也没有更广阔的地理概念,习惯了农业文明,没有海洋、游牧文明的思维,打不开对外侵略、开拓的思路。吃不上饭,就揭竿而起,而不是和皇帝协商,组团去国外吃。

熟话说,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对于崇祯来说,没钱是最大的问题。小说中描写崇祯实在筹不到军饷,想张口和皇亲国戚们借,很为难,好不容易说出口,直接感受到皇亲国戚们明里暗里的抗拒,于是失望,继而愤怒。

这些亲戚们也很难让人理解,为了不借出 10 万,宁可拿 5 万两来贿赂太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们就不懂这个道理吗?

如何解决没钱的问题?私下组建一支特工队,借着起义军的旗号去扫荡世家贵族,反正他们的家财,不借给皇家,最终都被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搜刮而走,何不早他们一步,装进朕的口袋?这些人反抗不了流贼,如何能反抗得了扮成流贼的皇家特工队?这个计策的难点在于保密工作,怎么能永久不泄密。

或者,也可以由心腹和皇帝演一场苦肉计,表面上心腹受皇帝责罚叛逃,走上反抗之路,一路杀富济贫,实际上是挤出金字塔尖的油水,犁平贫富差距。

从代表权贵家族的大臣们和皇帝间的博弈、交锋,以及他们倒向李自成和清朝的速度来看,绝对有必要让他们把吃进去的都吐出来,解燃眉之急,也解心头之恨。

换句话说,揭竿而起的灾民,不一定是皇权的真正敌人,可以成为利益共同体,一起开拓未知的领地;皇权倚赖的权贵世家,也不一定是真正的盟友,以前的同盟,如今已是养痈遗患,营养都被他们吸走。自己革自己的命,重新洗一次牌,只要保证自己还坐庄,下面的人谁上谁下,关系不大。

如果有权贵识破这一点,拉拢其它集团和灾民共同颠覆皇权怎么办?贵族造反,远比农民造反的成功率高。这就有点像隋唐之间的故事了,不好解,比拼的是双方领导人的真实才干。

把自己代入乱世中的平民,左思右想,很难活下来。走上逃亡之路,是人直觉上的第一选择。看荒岛生存的节目,即使拥有现代知识和技能,甚至还有一些现代工具,也极难生存,经常是三天饿九顿,选手们十几天内体重就猛掉几十斤。战乱瘟疫天灾的条件下,赤地千里,鸡犬不闻,活不了多久。

第二选择是成为贼,烧杀抢掠,最好还是团伙,生存几率更大一些。这就有点美剧末世剧情的味道了。乱世做枭雄,可能是最优解。也就是说,李自成选择了最优路线,而且离成功仅差一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李自成,朱元璋也仅有一个。陈胜吴广、黄巾绿林、献忠秀全……有名的就这么多,无名的不计其数。

2024 年 3 月:历史是由书写者写成的

3 月 31 日

一个人面对一件事退缩时,基本就以下几种情况:

1. 还没有去做就退缩,可能是畏难,没有信心;

2. 无利可图,费心费力不说,还可能承担失败的责任;

3. 刚开始热衷,后面退缩,可能和预期不符,预期的利益、责任、障碍、氛围、方法……和实际的不一致,出于趋利避害,或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就不再积极行动。

一个人后缩时,要不要换掉他,还是要区分能力和意愿哪方面出了问题。如果能力没问题,那就需要写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

3 月 30 日

高中同学出差,约了我们当地的同学,五人共聚晚餐。

距离上次见这位同学,已经过去七八年。这位同学人缘好,爱联络,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现在在大型传统国企做分公司经理,和班里几乎全部同学都有联系。

席间提到某同学,他的工作单位,在老家的一个市属学院。在座另一位同学的外甥,正好要去这个学院上学,却对专业不满意,想换专业。直接给同学拨了视频,虽然没有直接确定下来,但应该问题不大。

聊起另一个同学,从一线城市回老家后,尝试过不少事。先是做外卖,据说研究过预制菜。同学说如果能坚持到现在,赶上预制菜的风口,或许就成了。后来又做了一款女性保养的红糖产品,售价 29 元。超市里普通的姜红糖,售价 6~8 元。后来又做了综合性的文化课辅导班,最多的时候做到了 9 个班,赶上叫停教培行业的政策,也是折戟沉沙。现在在卖一种功能性的白酒。没想到出差的这位同学是大股东,班里另外的两位同学也入了股。我特意了解了下售价与成本,原以为白酒的成本低,没想到他们的生产成本并不低,再加上营销渠道的成本,估计也是薄利。薄利就得考虑多销,能不能多销,很考验操盘手的能力。

3 月 29 日

这个月,少了几天的“日省录”。实际上,日复一日地重复生活、工作,不会每天都有感悟。但是近年来信奉输出的价值,还是尽可能记录一些灵感。有的话题很适合展开,用一篇文章来专门讨论,但实在没有时间,或者说效率低,就没有输出长文。

3 月 28 日

从书中获得一个启发:人不能没有“军师”,如果一个人没有人给他好心的建议,那这个人就活成了独夫,撞南墙的事少不了。我给谁提的建议最多呢?我儿子。谁是给我提建议最多的人?我父母,生活细节方面的居多。与其说是提建议,还不如说是关心。和老婆属于共同协商,在生活方面和人生旅程中的大事上,老婆的决策能力实际要比我高。作为其它角色,同学、朋友、同事、领导、下属,有发出和收到真诚的建议吗?大多数人静下心想这个问题,就会知道几乎没有,大家都在“独善其身”。只能从书中寻找建议,书本成为了“军师”。本质是缺少了用于纠错的输入,这种输入无法从刷抖音中获得,看书是方法之一,和人保持真诚地联系、交流也是一种方法。

3 月 22 日

吃饭是基本生活需求,和谁吃饭则是场景。只谈吃饭这个需求本身,用户要的就是口味、健康、安全、营养、食材品质。实际上,需要理解具体场景下的社会关系,不同的对象关系决定着用户的消费行为。如家庭聚会、朋友聚餐、商务宴请、情侣约会……

3 月 16 日

最近在学习 Nuxt.js 前端框架。起因是无法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伤寒论的百家注解,别人率先发布了相同内容,我就只能转载。就想在经方派上发布内容,网站是自己的,虽也不是完全自主可控,但比微信公众号这种第三方平台限制更少一些。问题是现有网站前端呈现能力较弱,达不到我想要的展示效果,所以又兴起了换网站架构的念头。从商业化角度来讲,投入产出极不成正比,从个人折腾的乐趣来讲,很有新鲜感。但要点的技能树的知识点也实在是多,不知道何时才能达成目标。

3 月 15 日

最容易做的事情是循环往复,最难做的事情是通向未知。循环往复意味着稳定,这是人潜意识里追求的安全感,矛盾的是,人也很难忍受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方式。农业生产不遭遇天灾人祸,基本就是循环往复;而游牧狩猎、大航海,大概率意味着通向未知。最佳的方式,就是有自由保障的稳定。不用循环往复地为了生存机械工作,而有自由的想法和时间,去做一些发挥创造性的工作,未知的成果,可以给人新鲜与成就感。有一些国家,矿产资源属于全体公民,比如油矿、煤矿等,孩子一出生,就有了工资,就来自这些公共资源的红利。这些孩子中即使大部分都躺平,只要出现几个哲学家、资本家、发明家,就是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福祉。

3 月 14 日

我:我放弃以后给人看病治疗这个方向了。

她:什么原因让你放弃了?

我:我只是爱学中医而已,并不喜欢给人治病。准确地说,是不擅长做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她:做医生需要好多耐心的。

我:写代码、写文章、自己琢磨点啥的这种比较适合。

她:得病的人可能本身就是偏执啊强迫啊钻牛角尖啊暴躁啊之类的。

我:适合自己独立创造出价值,不是在与人交互中才能出来价值的工作。

她:以前就给自己总结过啊,下过这种定义,不过不经历一下是没有这么深刻的感受吧。

我: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认清自己的。

3 月 13 日

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在知识广度、深度上存在差距,在实践、经验上存在差距。中医爱好者当然不承认这句话。平心而论,我现在觉得中医确实需要黑,但要黑的对象不是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一是要黑中医宗教的教徒、二是要黑借中医名头营销的“大神”们、三要黑伪劣假冒的中药材商贩们。尤其是中医教徒,这些人里面的很大一部分,不是一般程度的矇昧无知。借群里一位网友的话来说:“一类人有一类人的特色,喜欢中医的人有共通点,在这个共通点里出一种人的概率高。”3 月 12 日世上只有 10 种人,懂二进制的,和不懂二进制的。这个笑话不冷,只是有点硬。

3 月 11 日

李彦宏说,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人工智能将带来更彻底、更深刻的改变。这句话我和老婆说过很多次,AI 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更大,可是普通人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何在这波浪潮中坐到风口上,一直想不出来,总感觉个人没有机会,机会属于有资本、有技术、有商业化经验和路径的大厂们。一些大厂的小部门,已经吃到了 AI 培训的红利。比如知乎、网易,都大规模地在自媒体渠道投放 AI 培训广告。个人做自媒体的账号,内容为 AI 科普、AI 成果展示,吸引到粉丝,然后赚上述广告费,也许能赚点快钱,但这完全没深入到 AI 产业的核心。是时候归纳一下 AI 的产业链,看看到底能在哪个层次有所作为。

3 月 10 日

小红书上搜清炖牛肉的做法,都推荐用白蔻、白芷等,家里没有这几种调料,我就只在白水中加了姜片和盐,炖熟之后味道很香,口感也恰到好处,盒马的这种牛腩还不错。网上看到新闻,盒马鲜生的运营模式,将从会员转为折扣。在 2024 年春节前就要完成全国 350 多家门店的调整,一些商家的库存已退还,让供货商自行拉走。这个调整的起因是盒马 CEO 侯毅 2022 年底在国外考察,发现许多盈利的大型商超都是折扣店,这种称为硬折扣的模式能成立的前提,是商超直接在工厂定制自有品牌,做品控,提高供应链效率。零售渠道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品牌厂商的生态位,赚了原本属于品牌商的钱,品牌厂商的竞争压力陡然加大。由此看,能不能掌握定价权是决定生存和盈利的重要因素。在营销 4P 理论中,我以前对价格只是狭窄地理解到商品的微观定价,没有理解到供应链、营销渠道对定价权的掌控。

图片

从盒马 CEO 侯毅这个朋友圈来看,能判断出盒马的前途吗?

3 月 9 日

《周处除三害》,这电影有点不一样。一般电影都是正反两派对决。反派间的对决,或黑吃黑,或报复。很少有桂林仔这种,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和人火拼,所以第二害都不知道为什么死,问杀他的理由是什么。小害只是打打杀杀,大害洗脑控制。

3 月 8 日

在《李自成》中又看到两军相争把黄河掘开,上一次看到是在《黄河东流去》这本书里。

每一次都被书中描写的灾难深深震撼。

洪水从掘开的口子倾泻而出,犹如从天而降,泥沙俱下,轰隆作响,浑浊的黄河水冲走了牲畜,冲倒了房屋,冲进了来不及逃走的人的口鼻中。

这是标准的人祸啊!数以万计的人被直接淹死,逃亡异地而亡的人更是不计其数,饿殍载道,枯骨遍野。老百姓连刍狗都不如。

为了杀伤敌军,采取了不计后果的手段,“以水代兵”,最后还栽赃给对手。战争真是世界上最肮脏的行为。

3 月 7 日

感冒,阳完之后,随随便便就感冒。每当这时候,就想平时应该坚持锻炼。之前有几个月每天练瑜伽,感觉很舒服,整个人精气神提起来了。后来中断了就没再坚持下去。一直没找到长久坚持一件事的好方法。

3 月 6 日

人和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认知,而是有没有输出。注意,不是输出的质量好坏,而是是否有输出。因为一旦输出,就会得到反馈,有了反馈,就有改善的机会。很多作品,也没有那么完美,但是他们有勇气发出来,而且有毅力完成。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工程,这是人和人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

3 月 5 日

今天为开源做贡献了,于我也是第一次。在 Github 上向一个开源的 Python 库提交了 Pull request,原作者将代码合并了进去,随后发布了一个小版本。这个开源库是微信支付的第三方库,名字叫 wechatpayv3,我把它用在了我的中医网站里,当我升级了 cryptography 最新版本后,两者出现了兼容问题。我通过 ChatGPT 解决了问题,随后又向作者提交了代码。在这之前,我个人博客上也用过一个豆瓣的插件程序,Wordpress 程序升级后,这个插件出现了问题。我不懂 PHP 语法,模仿着改了代码提交给作者,结果被作者拒绝,显然我没有写对。

3 月 4 日

历史是由胜利者写成的吗?不是,历史是由书写者写成的。失败者也应该把亲历的事情记录下来,如果胜利者没有禁书的能力,别人起码有两个视角来看待同一件事。最近看了周鸿祎自传《超越好奇》,他做的事情,从他的视角来说,很多事情都是不得已、被逼无奈,对某些决定和行为,做了大量的解释,让人理解和同情。“洗白”洗得好,能减少历史上的一些骂名。有机会,我也要写一些过去的“委屈”,虽然我只是个小人物。

3 月 3 日

带儿子在小区里玩,在草坪上捡到一个瞎捻儿的炮仗,身上也没有打火机,怎么把它点着呢?儿子想去买打火机,这时正好走来一人,夹着一只烟,我说借您烟点下这个炮,儿子就往前递这个炮,这个人顺手就要点,我赶紧喊,不行不行,放到地上!这个人把燃到烟屁股的香烟递给我,让我们自己点。我带着儿子把炮放到一个台阶上,点着赶紧揽着儿子肩膀跑,“𠳐!”没有想象中的响声大,我俩哈哈大笑!回了家我让儿子把这件事写成日记。儿子不写,只能我写。

3 月 2 日

快递新规要求快递必须送货上门,不能放在快递柜或驿站。认知一(立场认知):真是好政策,就应该整治不送上门的行为了,这下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了。认知二(实用认知):是谁发出了这么不切实际的政策,放在驿站随时去取,很方便呀,这种政策是某些部门闲得没事吗?认知三(利益认知):看似规范服务的小政策,背后实际是利益的博弈。是某种平衡,或某种交换。

3 月 1 日

不对外暴露改变,外部没有感知的敏捷迭代,不是真敏捷,不如瀑布稳妥。“修复了版本号一周没变的 Bug”,虽是一句笑话,也展示了“刷存在感”的强烈动机,背后更可能是压在开发人员头上的 KPI,或美名其曰 OKR。做了很多功能,修复了重要的 Bug,但没被外界感知到,说明做了价值不高的事情。自嗨得很,实际没什么效用。一个人,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自觉智慧在不断提升,但对外没有释放价值,没有成果输出,也没有加以传播营销,说出的话和做出的事情都没有变化,那外界就认为你没有变化。

2024 年 2 月:注意力是一种资源

2 月 29 日

2 月最后一天,再见 2 月 29 日要等到 4 年后了。《纸牌屋》有段台词:“当你接近权力中心时,会误以为自己是其中一分子。其实你只是权力者手中的一把剪刀一支铅笔,亦或一张面巾纸一块抹布,仅此而已。”

2 月 28 日

头部公众号九边的选题,可以用某网络小说中的一段话概括:“对人类社会集体转向的忧虑,对资本世界的发展的警惕,对科技产业前途的不确定性,对现代金融体系的茫然与不安,对国际局势的认知与判断。”用九边自己的话来说:“一个话题成了流量密码,本质是因为它是被高度认可和达成共识的,不然不会有那么大的共鸣。”每个人都关心自身,关心环境对自身的影响。能引动群体情绪的内容,就是流量密码。

2 月 27 日

雷军推荐构建互联网商业认知架构的四本书:《数字化生存》、《注意力经济》、《免费》、《长尾理论》。《数字化生存》1995 年就出版了,中译本问世时,美团王兴正念高二,读这本书,一个观点深植他的脑海:“互联网的本质是移动比特比移动原子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王兴回忆,他获得巨大的启示:“凡是还没有被互联网改变的行业,都即将被它改变。”我高中时,看《读者》、《男生女生》这类杂志。

《注意力经济》核心观点:“注意力是一种资源——且每个人都是有限的。”对互联网商业模型、网络营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免费》是《长尾理论》的延伸与拓展。免费是营销手段,是边际成本效用,是商业模式。我大约在 2007 年时看过《长尾理论》,当时只狭义地关联了 SEO 长尾关键词。现在想来,长尾是低频个性化需求的大规模覆盖,是细分市场,是产品矩阵组合。

2 月 26 日

这个月花了 2 块钱听了两门课(更准确的说法是体验课)。网易 AI 绘画,课时 3 晚上;知乎故事写作,课时 2 晚上。从微信的广告点了进去。三分之二的课时埋勾子,勾子也算干货,三分之一推销正课,正课定价三、四千。有几点启发:1. 知识经济,是时代转型期最广泛、最重要的商业模式。2. 大厂能把商业化压力传递到每个团队、每个人身上。一个团队把知识生产销售闭环打通后,做投放、做转化,话术、运营体系很完善。3. 大厂用开源的东西(程序、内容),快速包装成商品,开放、直接,典型的实用主义。4. 体验课设计——>讲师 IP 打造——>流量起盘——>入群沉淀——>仪式感召——>正式课成交转化2 月 25 日抖音电影解说号,竞争激励,各种形式上、内容上的创新手法层出不穷。我以为基本到头了,没想又刷出了以前没见过的。新解说,把拍摄花絮、导演心得、故事人物原型等电影背后的内容都穿插了进去,太卷了。

2 月 24 日

有人说,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和他的学历、所在城市、行业、岗位类型相关。这话完全正确。但是,还有一个视角,能更好地判断一个人的收入。交往最频繁的五个人的平均收入就是你的收入。所以,融入高收入人群中,收入就能提高。怎么融入?收入高了就自然融进去了。呃……这是个死循环。谁的收入高?高官、生意(创业)人、高管、销售、新渠道顶流。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能让他变成频繁交往的 Top5 吗?

2 月 23 日

牛对老马说,奔跑,就是要快要稳,蹄子抬半米,腿迈两米,节奏要紧凑。马对老驴说,拉磨,就是要稳要快,头和身子内倾 15 度,后腿跟好前腿。

2 月 22 日

小时候,父亲时不时对我说一句话:“看你那个劲气,你还能成个八少?”这是句内蒙方言,大意是说,就你,还能成事?每听到这句话我就很痛心、很失望,那个时候,大概和父亲的痛心和失望是相通的。我故意让同学这样写期末评语:“该生玩世不恭……”

2 月 21 日

赢家通吃的行业,必须做到99.9分才能成功。如体育竞技。

相对集中的行业,需要做到99分才能盈利。如微信公众号。

相对分散的行业,做到90分就够了。如餐饮饭馆。

2 月 20 日

面对烂摊子时,完全推翻重建好,还是逐步改良好?认为前者好的就是左派,认为后者好的就是右派。干多了推翻重建的事,就知道逐步改良的好处了。

2 月 19 日

“不管是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专业技术等都离不开自身的专注力,而专注力的好与坏就取决于自己的内核是否稳定和完善;相反地,内核不稳定的人容易毛躁,焦虑不安,遇到一点挫折,就把自己变得一蹶不振,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压力,然后让自己变得不堪重负。”知乎上的一段话,很适合形容我现在的心态。经方派的不完美,长时间达不到既定的目标,到了又要付出服务器成本时,我就不想做这个项目了。

2 月 18 日

刷到了周鸿祎的抖音视频:讲解枪械知识实弹射击演示、展示自建影院和音乐厅、各种发烧友器材……评论区一水的“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种行为,实属不明智。比他还不明智的,当属刘强东,当然东哥已经被锤过了。谨小慎微,马化腾做到位了。

2 月 17 日

假期最后两天,看了三部电影。《孤注一掷》,相关部门应该花钱请大家去电影院看,能起到很好的反诈教育效果。推广反诈 App 花费的成本和起到的作用,比不上这部电影的写实。不过,反诈 App 的作用可能不止于此。《年会不能停》,反派对大鹏饰演的主角说,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旧的模式过时淘汰了,只有他上位了才能带领大家走向新经济模式下的重生,而主角强调工厂生产。老婆问我他们谁对。我说,反派看似有道理,但底层是错的。商业本质还是创造和流通,要能生产出来,销售出去,而互联网是渠道、工具。《第八个嫌疑人》中,大鹏饰演了银行抢劫犯,杀死受害者,以受害者的身份躲避追捕。年终团建聚餐时同事说这个电影好看,但看多了刑侦悬疑小说和电影,觉得有些平淡。

2 月 16 日

我们对某人的期望,往往和他自身的目标不符,我们常常忽略这一点。他为了达到目的,说人们爱听的,又或者混淆视听,引导人们的情绪。一个理性的人,行为和目标一定一致。所以看他做了什么,不要听他说了什么。

比如,福祉 VS 稳定。2 月 15 日下载电子书时,发现一个骗流量做任务的获利方式。骗子在 B 站上发网盘分享电子书的文章。由于 B 站的影响力,搜索会排到前面,很多人就会点进去。点击网盘链接下载解压后,有两个文件,一个是加了密码的 ZIP 文件(假的PDF电子书文件),另一个是文件是“解压密码.html”,该文件会跳转到在线文档,文档中有一个二维码,让扫码关注抖音极速版或快手,在简介中查看解压密码。实际扫码后,是快手或抖音极速版的领红包活动,你获得红包,分享人也同时获得。到达一定额度后,红包可提现。有三个巧妙之处:一是选择了大平台发布引流勾子,曝光机会多;二是鱼钩鱼饵成本低,网盘一次分享,几乎“终身”有效(除了被举报);三是随时可更换在线文档的变现内容。根据活动规则,一个有效的扫码,预计变现 2 元左右,很可观。

2 月 14 日

与互联网时代的风口论不同,对传统制造企业而言,想要持续爆发性增长,要么是发明了一种或多种很多人需要的重要产品,如爱迪生;要么能把某种大众消费品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如福特;要么依靠超强的营销维持产品的高销量和高利润,如宝洁。如果做不到以上这些,那么就只能依靠管理能力,把工人的创造性和潜力发挥到最大,把产品品质做到最佳,把生产成本压到最低,如日本的丰田。

2 月 13 日

老家烟花秀规模极大,每分钟燃烧数千元,持续时间极长,总费用可能达到数十万或数百万。整个冬天很多小区供暖条件极差,这钱拿出来改善供暖多好。又或者设成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也更有意义。

2 月 12 日

有的时候,并不是努力就有回报,越是确定的领域,努力越不重要。这些确定的领域,重要的是资源、关系、等级、资历,蛋糕已经做好,努力并不能多分到蛋糕。而在不确定的领域,有可能做出新的蛋糕,在这些地方重要的是努力、聪明、野心、欲望,努力加上运气,就有可能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2 月 11 日

因为有了 Spark,才对 MapReduce 不满;而不是对 MapReduce 不满,所以诞生了 Spark。真实的因果关系是相反的。我们常常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直到有人解决了这些问题。当你去询问人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有什么需求需要被满足的时候,他们往往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常常言不由衷。但是如果你真正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他们就会恍然大悟:啊,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以前那些统统都是“垃圾”,我早就想要这样的东西(功能)了。所以顶尖的产品大师(问题解决专家),并不会拿着个小本本四处去做需求调研,问人们想要什么。而是在旁边默默观察人们是如何使用产品(解决问题)的,然后思考更好的产品体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最后当他拿出新的产品设计(解决方案)的时候,人们就会视他为知己:你最懂我的需求(我最懂你的设计)。

2 月 10 日

这个年,大家有同样的感受:朋友圈的年夜饭照片和祝福少了,微信里的拜年消息也少了。什么原因?

2 月 9 日

实重于名。所以,不要在口头上讨什么便宜,“羊肉没吃到,倒惹一身骚”。吃到肉最重要,避免惹骚也很重要。

2 月 8 日

软件行业里有一本名著叫《人月神话》,其中提到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质复杂度(Essential Complexity)和偶然复杂度(Accident Complexity)。简单来说,本质复杂度就是解决一个问题时,无论怎么做都必须要做的事。而偶然复杂度是因为选用的做事方法不当,而导致要多做的事。比如你要做一个网站,网站的内容是你无论如何都要写的,这就是“本质复杂度”。而如果今天你还在用汇编写一个网站,效率是不可能高起来的,因为你选错了工具。这类选错方法或工具而引发的问题就是“偶然复杂度”。

2 月 7 日

不同角色工作真正的差异在于上下文的差异。在一个局部上下文难以解决的问题,换到另外一个上下文甚至是可以不解决的。所以说无论单点有多努力也只是局部优化,很难达到最优的效果。

2 月 6 日

算法和软件设计其实是一样的,二者对抗的都是规模问题。只不过,算法对抗的是数据的规模,而软件设计对抗的是需求的规模。2 月 5 日一直对狩猎很感兴趣,看多了荒野求生节目,才知道以前游牧打猎生活方式有多难。很多选手依靠采集果实、设置陷阱、射箭打猎、钓鱼来维持生存,短短几十天体重就下降 10~20 公斤,即使坚持 100 天就有 100 万美金的激励,也撑不下去。有现代化知识的人况且如此。怪不得矇昧的古代人平均年龄那么短。

2 月 4 日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我常常精力不济?有个热门回答:在合作的事业单位食堂吃饭,饭菜种类的丰富程度、营养搭配的精巧程度,让人眼界大开。答主感叹,一个长期吃外卖的人,和这种顿顿讲究营养搭配的人,没办法比精力、自律程度。我们看到大佬们的日程安排,密集程度令人咂舌,感叹其精力旺盛,却忘了他后勤补给吃住行和普通人人不同。普通社畜,一个早高峰的地铁通勤,就耗掉了大半血槽。我们总会错误复盘:当我们和别人发生冲突或者很烦躁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脾气太差了;当我们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意志力太差了;当我们再次没有完成工作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工作效率太低了。等等这些问题,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来自一个简单的事实:你身体太差了。身体差是因为吃外卖、挤地铁,工位不够舒适……

2 月 3 日

昨天一年一次(划重点:仅一次)的团建吃饭活动如期而至,席间同事们提到电影《云图》,今天恰好刷到了抖音解说。轮回、转世的故事,在中国题材丰富,但国内导演不擅长编织裁剪结构,拍不出这种环环相扣的电影。反过来说,技巧放在结构上,难免让人觉得故弄玄虚。这部电影其实很难让人说出来感悟或收获,技巧大于干货,形式大于内容。

2 月 2 日

如果我有一个 2 千人的公司,有的部门赚钱,有的部门不赚钱,年终一算,共亏 7、8 个亿,我该怎么办?

1、分析赚钱部门的人效成本,看扩大规模能否同比例或更高比例赚钱。如能,则从别的部门面试调入员工;

2、裁员:

(1)必须不能裁的,涨工资,提权限;

(2)主动想走的,拿补偿;

(3)和公司签对赌合作,上交不够成本,自己走人不给补偿,多赚了的,自主分配;

(4)员工有创业项目或想法的,公司看好,可以投资(或给基本工资、社保)占股;

(5)自找接收部门。无部门接收的,开除给补偿走人;

(6)组一个外包部门,专门接转包分包的项目,等于卖人头,逼一些人主动离职。

2 月 1 日

商业选择是根据市场和自己的优势来,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当然优势一般来自于喜好。商业成功以结果说话,和勤奋无关。勤奋地低效率和低价值,就是在麻痹自己。有感于近日辛苦整理《史上最全伤寒注解》

日省录:2024 年 1 月

1 月 31 日

打工人一辈子能挣多少钱?从23 岁到 60 岁,工作 37 年,假设每年收入 15 万,一共是 555 万。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没有这么高,很可能一个家庭的收入都到不了这么多。城市里自己一套房,孩子一套房,把孩子养大成人,加上日常吃喝用度,养老治病,555 万够不够?显然,致富必然不是靠线性的固定收入,得有多项收入,更重要的是能爆炸性突破,即所谓的暴富。而暴富不可能产生在确定性环境中,一定是在不确定中。从这样的逻辑来理解,突破舒适圈,尝试更多可能,就不再是鸡汤。

1 月 30 日

中大型的公司,最好能设置一个创新部门,专门去追风口,以图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败商业案例研究表明,多元化战略是造成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教育企业家要克制贪婪,抵制诱惑,收缩战线,深耕主业,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处在行业上升周期,且周期较长时,可以采取这种纵深战略。但,现如今黑天鹅频现。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政令重锤过教培、房产等行业,资本用实际行动对营商环境做出了投票和选择;社会心理急剧变化,年轻人不婚不育,“整顿职场”,中年人丧失安全感,没有信心和希望,不敢消费;技术上又是一个大爆炸的年代,不亚于上一次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革命,可惜的是又处于主动封锁和被动封锁之下。对于企业而言,市场和渠道都发生了变化,守着主业,没有第二增长曲线,日本 148 年的企业东芝退市就是血淋淋的现实教训。有一个追风口的创新部门或业务,小可以辅助生产、营销,大则有机会独立成长为现金牛,值得投入。2017 年我入行大数据行业时,当时的领导就提出了数据交易平台搞直播,那时直播刚兴起,以歌舞、游戏为主,众人不屑一顾,说好听的是业务结合度不高,说难听的直批低俗。支持他的,也就我一人。

1 月 29 日

很久没去东边,昨天去华茂,老婆坐在车里看到远处路上一个让人生气的牌子——某维文化。没想到这家店又开了分店,从西边开到了东边。它的客单价 10 万元起,转头一想,确实不难连续开分店。我被收割过比较大的智商税,就拜它所赐。有一天,老婆带孩子逛商场,遇到了“星探”,看上了我家孩子,经过层层“面试”,层层闯关,最终交了 10 万元培训费。光看上面的过程,你可能觉得我是个傻子,这么容易就被套路。但是,当你踏进那个门,就入了彀,不大可能从他们精心设计的人性牢笼里逃脱。他们的销售称为经纪人。他们不拿培训课程、师资和出演机会来吸引你,而是和你谈孩子规划和培养,谈教育理念,给为期一年的综合文体训练赋予了更高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声称,没有先进理念和素质的家长的孩子,他们无论如何都不收。他们运用着 PUA 技术,一直控制着主动权和节奏,控制着你的心理,让你完全从属于被动的地位,你甚至会担心自己哪句话说不对,没有了下一次沟通的机会,从而丧失了孩子人生的重大机会。反观某星光影视园的另一家公司,也有近一个小时的培训,现场才艺比拼,评委打分,当 5 个孩子中我家孩子“胜出”,“总监”与我们沟通时,却在强调课时数、影视资源、性价比等。与上面那家高下立判。于是我们上了 10 万的当,没上 1 万的当。眼见着销售半年内就提了豪车。孩子则在这半年多时间里学了几首歌、两支舞和 T 台秀。后面孩子也参加过几次群演,拍过几支广告。还能说啥,就当玩了。

1 月 28 日

收到一张特斯拉寄来的赛博皮卡巡展 VIP 抽奖券,就去现场看了下,其实不太想去,只能远观,不能亵玩,没意思。谁能想到,保温杯的 304 不锈钢,能做火箭外壳,还能做车身,不仅防弹,还不用喷漆。材料的刚性也只能折成这种造型,多好看其实也谈不上,别致肯定够别致。不在一线城市的话,可以买一辆。

1 月 27 日

大学宿舍三兄弟趁年前聚了一场。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现在“排除万难”能聚的,就只有三个人了。下午去了同学合作伙伴那里,看了他们做的抖音生意。模式很简单,选品,选带货主播,和主播谈好分润,出单后他们直接发快递给客户。选品选主播都考验眼光。选需求大、竞争小、利润高的商品,既看数据,又靠直觉。还得给商品包装出卖点,做好素材,给客户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他们选的品类客单价 50 元,昨天的主播卖出去 800 单,前几天另一个主播卖了 1000 多单。两波流水 9 万。过去的时候他们正在打包,我们也帮忙了一小会儿。对于他们来说,这项工作很耗时耗力,计时雇人不太理想,准备改为计件,打包一箱 5 毛。卖货的场景、渠道变了,很多人能帮着你向全国人民卖货。传统商品,都有机会通过短视频这个流量放大器卖出去。人们的消费总和不变,甚至还有些降低。人们也不会总是激情购物。但花在短视频上的时间太多,正好刷到要用的商品就直接下单了。确实是消费场景变了。

1 月 26 日

某朋友两口子都做生意,每年过年都放假一个月,今年自驾去了南方某市度假。他们面向老年客户,线下运营用户,线上直播带货。和开放式的直播不同,他们只对会员直播。总共才 200 多个会员,也养活了这家小公司。从他们的品类来看,可能这些会员每个月几千元的固定生活费,都在他们这里消费了,超强复购的经典案例。线下很重,时不时组织近郊游,热门城市游。估计定期领鸡蛋这种活动,属于常规操作。

1 月 25 日

孩子放了寒假,除了第一周去冬令营学滑雪,剩下的时间就整天呆在家里,上网课,看书,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了电子设备上,平板、手机、电视。我在我儿子这个年纪,简直野的不行。爬树上墙钻洞,打篮球打到横纹肌溶解。冬天主要是玩火。找一个半大的空油漆桶,在三分之一处凿开一处空间,用于底部通风,靠上一点位置打眼,穿粗铁丝进去,形成一个“篦子”,点火后,一路捡到的能烧的东西全都放进去,枯树枝、木头、鞋底子、碎煤粒……拎着这个破桶到处跑,一烧就是一天。融雪层,烤土豆,暖手。有时为了火旺,偷偷从邻居家的摩托车里放汽油出来。我不知道我儿子现在会不会点火。难怪以前的朝代,盛世子弟很快就变得软软糯糯,能文不能武。老婆在家带孩子,脑瓜子常常嗡嗡的。真想带孩子回到我小时候的地方,让他体验下我小时候的快乐。

1 月 24 日

借钱难,难借钱,就连皇帝也一样。明朝末年,内忧外患。除了张献忠、李自成这种“大贼”,各地百姓都在揭竿,清军也趁乱入侵。崇祯为筹军饷,不得已打起了皇亲国戚的主意。照理说,皇亲们想要维持荣耀,都得依赖皇帝对国家的强有力统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但是他们想尽办法抗旨不借,为了不借出 10 万两,宁可贿赂太监 5 万两。《李自成》里这部分描写极为精彩,让人特别有代入感。能充分感受到崇祯的焦灼、为难、愤恨与不甘的心理。前不久看电影《末代皇帝》,也是感叹溥仪生不逢时,幼年即位,懵懵懂懂,待成年想重整江山,时局早已天翻地覆,完全无能为力。在这种时代中,一个人的命运跌宕起伏竟然能到这种地步。

1 月 23 日

新闻里常有的事,发生在身边时,也足够令人震撼。没想到我身边有这样的人。做事呢,还是得有风险意识,但凡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有极大概率发生。心存侥幸,挑战概率,万劫不复。

1 月 22 日

88 元,一个存储了上千本绝版中医书的 U 盘,你感不感兴趣?假如你是一个中医爱好者或自学者,你买不买?一个抖音创业的网友,在他的朋友圈里搞这项活动,拉了 3 个群,最终成交我估计在 200 单上下。成本包括 U 盘和运费,约 10 多块,不超过 20 块。这次活动差不多赚 1 万 4 千元。

1 月 21 日

一直以为,我是一个不会睡觉打呼的人,没想到现在也开始打呼了。新冠阳康后,一年多又感冒发烧了几次。以前很少感冒,身体确实是更弱了。也还有些别的变化,这应该不单是年龄的原因,和病毒、疫苗多多少少有些关系。

1 月 20 日

和老婆谈恋爱时,周末早上醒来,继续赖床不起,打开电脑,看湖南台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煮一碗方便面,两个人边吃边看,悠闲极了。现在呢,趁儿子看书、写作业时,我俩躲到二楼玩几局手游刺激战场。技术太差,吃不到鸡,依然很快乐。

1 月 19 日

开特斯拉两年半多,今天真正有了再买车还买特斯拉的感受。出停车场,一个复杂路口,晚高峰行人、自行车、上右转道的汽车流量很大,得穿过这个辅路的路口才能上主路行车道。刚见一个空隙,踩加速踏板上前,忽然一辆自行车快速从车头窜过。对方属于绕车头抢行,速度非常快,坐在车内完全没有从左窗和左前 A 柱看到他,一点反应的余地也没有。特斯拉直接自己一脚刹停。如果没有这个主动避险的操作,这个骑车的应该被撞倒了。回去看行车记录仪,视频不显惊险,但能看出就发生在刹那之间短短十几厘米之内。以前也触发过几次主动安全,但都没有像今天这样,直接避免了一场事故。感谢马斯克。

1 月 18 日

我是持中医精英论的,大多数人根本不适合学中医。中医最后被吞噬,被现代医学融合,只能因为两件事:一是药;二是门槛太低。如果规定只能西医博士学中医,而且西医博士必须学中医,中医就有救了。现在的人,既不是从小在药房里做药童,又不是中医世家,也没有学贯中西,看了几个视频,知道了一两个名医的名字,就觉得大道至简了。

1 月 17 日

2008 年在北大时,成考的广告班和新闻班是兄弟班,常合班上课。我是新闻班的班长,和广告班的班长很熟。那时我在瑞星上班,他刚开始做生意,倒腾二手笔记本,从广州老乡那里拿货,在淘宝上销售。后面我辗转于各个公司,期间也自己创业过一段时间,他一直坚守在二手笔记本生意里,很快在北京南四环买了房、买了车,淘宝星级也积攒了起来。最近我看他开辟了抖音的阵地,每晚都直播卖货,几十台同一品牌型号的联想IBM、苹果笔记本摆出来卖,还有几个小弟和他一起吆喝。他抖音上也会发一些去公司里收购二手笔记本的实录。穿的工作服上印着“本回收”,看来是供应链也开拓了,自收自卖。这样一来利润更高。他曾和我说,二手利润比新品高,新品是透明价,没什么空间。一项不起眼的生意,做了这么多年,收入不比上班差,还不用受职场的苦。我表示很羡慕。再小也要有自己的生意,很多南方人,都秉承着这样的经商精神。马云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能说没受到这种精神的影响。

1 月 16 日

说一个上周的热门事件。“风马牛年终秀”活动,圆桌论坛环节,程前作为主持人,与冯仑、王石、周鸿祎三位嘉宾对谈,过程不太愉快,被周鸿祎摩擦。我看了冲突部分的视频。起因是程说自己认认真真准备了演讲稿,而三位前辈嘻嘻哈哈脱稿演讲,极不认真。周回应了一个故事,说年轻时候某会议骗了他10万元赞助,答应让他演讲,结果没讲几句主持人就不让他讲了,他就拿着事先准备的稿子躲着主持人足足讲了半个小时,要不然觉得对不起这10万块。下来后马云对他讲,台下没人听你正儿八经讲的那些东西,要多讲段子……周接着说程是主持人,不是演讲人,要不把主持人让出来。意思是程没分清位置、立场,做主持人就不要和演讲嘉宾比演讲认真不认真。程问冯、王二人,有没有和周同台过,过后有没有拉黑朋友圈。意思是周这人,谁会愿意和他交往,谁能和他成为长期朋友。过程中,程还动手拉扯周,想阻止周说话。几轮言语交锋后,程就开始磕巴,而周一直是很松弛的状态,并说,小伙子自信点,什么样的气场都能 Hold 住。程做结语,完全失态,对周发出诅咒:穿红衣服的,活不久;拉着自己的衣角说,穿低调衣服的,长命百岁。此前,我孤陋寡闻,从来不知道程这号人。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一个人可以错位,可以认真,但为什么要指责别人不认真?这是典型的严于律人的做法吧。

1 月 15 日

父母年纪大了,逐渐关注到“养老”话题。我之前认为脑机、机器人、外骨骼……这些技术的发展,对养老会有很大的帮助。近期国外发布的机器人,更证明了这一点。它可以浇花、清扫房间、搬运东西……没做过的家务,人类重复演示四五次,机器人就能学会。希望这样的机器人,早日商用和普及。有了机器人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实现这句话:“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拥有真正信赖的朋友(亲戚),以及随心所欲的生活,这些条件,不论在多么高级的养老机构里都不可能有。”——《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比较难解决的是“拥有真正信赖的朋友(亲戚)”,我的观察和感受,在城市化进程中,乡土亲戚间的淳朴温情,已经被破坏殆尽,替代以彼此冷漠、嫉妒、仇视。

1 月 14 日

有一年,去台湾旅游。101 大楼外,有四拨组织,两两敌对,在方圆 30 平米的地方“同台竞技”。拉横幅、张贴大字报、小喇叭宣传、现场演讲。旁边站着两名警察,不动也不管,守在那里应该是防止突发情况。允许不同的声音发声,这是一片自由的热土。基于这个原因,我改变了一些固有的观念。

1 月 13 日

世界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主观世界的边界,是由头脑中有多少概念决定的。这和人眼能看到的波长、耳朵能听到的频率是一样的道理。当你有了微分、积分概念时,你观察世界的角度就多了变化和累积。当你有了万有引力时,世界一定概率上精确了,但是一定精确了吗?相对论给出了答案。扩展主观世界的边界,增强主观世界的精确性。

1 月 12 日

产品经理做久了,越来越感觉到这个岗位的好处来。潜意识发挥同理心,直觉上感知对方的需求和痛点,主张价值优先。价值很难客观衡量,完全是主观的。所以,价值不等于价格。人都需要以下资源:

  • 信息:知情、分享
  • 情报决策:被帮助、被引导、贵人/军师
  • 钱:生存、发展、炫耀
  • 情:被理解、被尊重、陪伴、被爱
  • 权:钱、操纵、自我实现

谁需要你,你能给得了他什么?你需要谁,他能给得了你什么?

1 月 11 日

消费者视角 & 生产者视角: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里,想的都是“获得”,于是都在充当消费者,观察世界的角度就是消费者视角。少部分人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生产者视角,看到的是痛点和需求,或敏锐地感受到新事物正在发展壮大,进而思考能不能占据生态位,切进去,先予后取。资本收入 & 劳动收入:从社会管理角度讲,尽可能降低资本收入,提高劳动收入;从个体角度来讲,恰恰相反。

1 月 10 日

判断一个工具和应用的价值,就是使用频次和时长。别管它重要不重要,有用没用,只要打开次数多,使用时间长,即使是利用了人性,那它的价值也足够引起你的注意。有的东西就像水和空气,“日用而不知”。

1 月 9 日

周鸿祎演讲,在讲产品竞争策略时,提到一个“柔道战术”,就是把对方的优势,变成劣势、包袱,对方不仅不能用其优势来战胜你,甚至由于优势的羁绊而不能同你竞争。就像柔道竞技时,对手的体重本来是优势,但如果你施展出关节技,对手体重越重,受伤可能越重。周这一理论,可能来自于教员。朱毛争权时,朱的优势通通被化为了劣势。朱军事经验丰富,军内声誉高,支持者众。教员针对这一点,概括了一个“单纯军事观点”的概念,瞄准这个靶子打:1、降低军事战斗价值,推高政治工作(组织宣传等)价值;2、说明军凌驾于党的危害,最终走向旧式军阀割据;3、抓辫子,军内流寇、盲动、腐败等思想问题;4、用历史和成员成分来给思想问题定性、找原因,从失败的队伍中拖出来的队伍,农民占多数,工人只有少数,小农意识和山头主义浓厚,而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难以施加影响。

1 月 8 日

不会运营,就没有价值。就像埋在沙子里的金子,大海里的沉船,蚌壳里的珍珠。有些东西,看上去价值不高,但经过有效运营,能发挥出大价值。因为森林大了,什么鸟儿都有。需求是个性化的,多样化的,你认为简单不值得一提的东西,有很多人需要,但是不会。自己加工处理过,增加了劳动价值的东西,提炼、展示出来,接受反馈,持续迭代,精细运营,个人的影响力在行业里就会逐渐产生和放大。

1 月 7 日

最近为北京某高校梳理指标与数据模型,查找国家相关标准文档,发现定义的已足够全面详细,但都是 PDF 格式,没有数据化,无法直接用。于是开发了一个小系统,将整理好的教育领域的数据项、维度、指标、代码表、数仓表都存进系统里。这项工作一定有无数的人干过。人类不知道干了多少重复性的工作!后期准备把这个系统放到互联网上,需要的人可以直接用。想想工作就应该这样,不能将工作成果开放出来,只存在电脑硬盘里,价值极低。计划以后沉淀的成果,都开放出来。

1 月 6 日

知人隐私者不祥。年轻时,在商场中偶遇男领导和女同事并肩逛街。我还特意上前打了招呼(有没有被蠢哭)。接下来一个月,被领导各种针对。直到某天晚上,领导请我吃肯德基,才对我说了交心话。说你小子怎么那么傻,碰见了不赶紧躲开,还上前打招呼……又说,这一个月我看你口风挺紧,你人还可以。知人隐私,不会不祥。被别人知道你知道他的隐私,你就要小心一些了。而当你处于主动地位时,掌握了别人的隐私,也是一种利器。

1 月 5 日

美团王慧文和王兴,曾请教阿里前总裁关明生广告投放的问题。关明生对他们说:“如果你们的广告是打给商家看的,那再好的广告也不如执行有力的线下队伍;如果你们的广告是打给消费者看的,那线上的转化效果超过线下很多,线下广告的打法更多是塑造品牌而不是带来流量。”

1 月 4 日

技术成功 ≠ 研发成功 ≠ 产品成功 ≠ 商业成功就像只重视军事(单纯的军事观点),不重视政治(人事、宣传、组织等),就只能是割据的军阀,不可能赢取胜利,成为最终的统治集团。某人对于某部门的批评,有些尖锐:一是视野单一,全从技术细节切入,只关心实现,很少关心产品真正的价值。二是 95% 的精力和时间都在开发和项目管理上,只有战术上的勤奋,缺少战略上的深度思考和布局。只关注功能、迭代、发版。没有帅才抬头看天,充其量是将才,带着一窝兵埋头在地里挖洞。三是没有产品全局意识,也没有产品激情,这是个组织建设、用人、文化和沟通的问题。四是没有开展一切运营的工作,尤其是用户的运营,内部用户(即各部门)、外部用户(即客户),都没有开展具体工作。就等于只重视军事技术,不重视组织、宣传等群众问题。总的来说,目前这种形势,肯定不符合公司的预期,公司一定希望是个成功的商业产品部门,而不是一个研发团队。况且,回过头说,技术上成功了没有?也很难说。

1 月 3 日

我们面对一个人、一件事,说出的话和做出的行动,其实都是一次选择。每次选择,至少有两种或三种路线,一生二:积极的、消极的;二生三:上、中、下。如教员提到,当日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一种是改造,一种是改良。他认为改良仅是补缀,于根本没有作用。又如地铁上遇到故意挤撞的人,一种是怒骂甚至出手,二是平心静气沟通,三是忍气吞声生暗气。又如吃完晚饭坐到沙发上,刷抖音娱乐放松一会儿,还是读几篇文章。有一种方法,能让我们克服本能、情绪的选择,变得更理性。时刻用第三人称视角,脑袋后上方立着一个自己,看着自己的所作所为。

1 月 2 日

人际关系中,无意义、没好处的话少说、事少做。这是减少烦恼的第一要诀。辩论的事情对自己重要不重要,影响大不大?如果不重要影响不大,随便它。如果违反这一点,表现出来的就是没情商。做人确实需要睚眦必报,这样一来,别人伤害你的成本就很高。睚眦必报不是对等报复,而应该是小仇大报,之后对方再没有伤害于你的信心、勇气和行动。

1 月 1 日

看《毛泽东文选》,当看到《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给林彪的信》两篇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和其它号召文、局势判断分析文有很大的不同。详细收集了一些材料了解到,这两篇用作了斗争的工具。前一篇反对领导的错误领导,后一篇是著名的朱毛之争的产物,是教员攫取权力过程中重要的一个节点。以后抽时间详细写写。先感叹一句,笔杆子过硬,是多么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