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医案:麻黄汤为何成了催吐方

儿子到今年5月即满四周岁。周日(2016年3月13日)被我带到野公园玩了半天,风很大,夜里就睡得不安稳。周一幼儿园老师打来电话说发烧,中午接回,夜里烧到了38度多。周二白天开始烧到40度,无汗、轻微恶寒、头痛,稍稍咳嗽。脉数,舌根苔腻。

我认定是麻黄汤证,但以前从同仁堂配麻黄没配到,被要求提供处方签。另外给自己孩子用麻黄心中也很忐忑,要是自己病了肯定很直接就用了。看儿子烧到40度萎靡不振的样子很担心,妻子觉得送医院没太大用处,查血后强力降下体温,肯定还会再烧起来。白天就这么熬过去了,快到晚上,我让妻子在网上查“麻黄汤治高烧”,她觉得别人说的和我们很相似,感觉挺对症,就同意吃一副药看看。

反复和妻确定了有恶寒,我在处方签(淘宝买的)上写下药方:麻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杏仁12克,并盖了姓名章。上次配附子汤就是用这种方法配到的。药量是听我老婆念网上抄的。我折算了《伤寒论》原方麻黄15克的药量,觉得缩小到一多半的量给孩子吃应该问题不大,因为原方上的杏仁是70枚,我认为这个平喘的药不太重要,就没认真计算杏仁的量,采用了网上的12克。

从同仁堂顺利配到药,三副才九块钱,杏仁粉得比较碎,药包纸上都渗出了杏仁油,拿回家立即煎上。二十五分钟后盛出来两小碗,水放多了。杏仁都溶了进去,像奶茶粉。尝了一口味道很淡,也不苦。给儿子喂了一碗多,尽管没什么药味道,但他仍不愿下咽。用奶油饼干诱惑着喂了下去,剩了多半碗。

烧了那么久一直没有出汗,吃了药大约十五分钟头部就见汗了,摸后背也有了汗。为了保持微微发汗,盖了一层薄的小被子,正为这么快出汗以为很快就能退烧高兴,就见儿子却吐了,没过几分钟又吐一次,到半夜前一共吐了六七次,吐到后来吐无可吐,最后一次把胆汁都吐了出来。喂水吐水,喂几口米汤也吐,心中十分担忧,本来用汗法,怎么就变成了吐法?妻子怀疑是杏仁的油太大了。我直觉是杏仁量太大了,又全溶了进去。苦杏仁有毒性,会引起恶心呕吐。查以前的学习资料杏仁100枚大约是40克,70枚就是28克,这是三次量,那么一次即是9克,如果小孩儿用一多半的话也就是5克,结果整整用了12克!!

同时我也怀疑是麻黄没有先煎去沫,可能会引起心慌心悸从而呕吐。但麻黄和其它三味药混合在一起,也没办法先煎。另外听郝万山老师说现在的麻黄存储时间长,基本不用先煎。我对现在的中药药效也不报那么高的期望,都是人工规模化种植,生长周期快,根本比不了从前野生的道地药材。另外质量好的药材全都出口了。我还怀疑是不是哪味药变质了。

我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儿子的强烈呕吐,后来半夜1、2点的时候儿子开始口渴,喝了温开水没吐。自己还跑到厨房喝了白天给他泡的生甘草水,已经是凉的了,也没事。甘草水本身也有解毒的作用。

至于高烧,出了那一次汗也是没退下来。夜里仍然烧到39度多40度左右。但是也不敢再用药了,尽管已经把杏仁挑出去又熬好了一副,但“呕家不可发汗”。连夜又重点学习了太阳病误治(主要是误吐)的条文。

到了今天白天(周三)体温终于降到了37、8度。真的是心力憔悴啊,看着孩子高烧那么痛苦,我甚至用起了“移情大法”,劳宫对劳宫,用意念引导着病毒从他的身体转移到我的身体里。除了用热水敷额头、脖子、腋下,就是推天河水,再没有别的办法,可能是推拿手法不过关,也起不到太好的疗效。

总结这次的教训,医这件事,真的是来不得一点马虎、粗心和大意。必须是在每个细节上慎之又慎,慎之又慎。如果杏仁的量用对了,出汗出得恰到好处,这次高烧也许就完美地退了。但我又怀疑,出现呕吐反应,是不是因为本来不是太阳伤寒却被我用了麻黄汤。没有自信,更没有经验,这就是我从书本中得来,在现实中没有临床机会验证,又没有明师随时指点的缺陷。同时再次验证了经方的药简力宏,区区四味常见的药,克数这么少,又这么便宜,组合在一起,就迅速取汗,还造成了这么大的毒副作用。使用这种利刃,更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同仁堂的两个配药师在讨论,说高热、无汗、恶寒,如果再加一味石膏,麻杏石甘汤退热效果更好,可能是大夫看4岁的孩子,不愿意开石膏。我想麻杏甘石汤,是去桂加石膏,治汗出而喘、无大热,桂枝的作用是“增桂令汗出”。如果麻黄汤加石膏,更像是大青龙汤,而不是麻杏甘石汤,增加麻黄用量,同时加了姜枣。见不汗出而烦躁者。

个人医案:麻黄汤为何成了催吐方》有2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