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3 月:历史是由书写者写成的

3 月 31 日

一个人面对一件事退缩时,基本就以下几种情况:

1. 还没有去做就退缩,可能是畏难,没有信心;

2. 无利可图,费心费力不说,还可能承担失败的责任;

3. 刚开始热衷,后面退缩,可能和预期不符,预期的利益、责任、障碍、氛围、方法……和实际的不一致,出于趋利避害,或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就不再积极行动。

一个人后缩时,要不要换掉他,还是要区分能力和意愿哪方面出了问题。如果能力没问题,那就需要写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

3 月 30 日

高中同学出差,约了我们当地的同学,五人共聚晚餐。

距离上次见这位同学,已经过去七八年。这位同学人缘好,爱联络,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现在在大型传统国企做分公司经理,和班里几乎全部同学都有联系。

席间提到某同学,他的工作单位,在老家的一个市属学院。在座另一位同学的外甥,正好要去这个学院上学,却对专业不满意,想换专业。直接给同学拨了视频,虽然没有直接确定下来,但应该问题不大。

聊起另一个同学,从一线城市回老家后,尝试过不少事。先是做外卖,据说研究过预制菜。同学说如果能坚持到现在,赶上预制菜的风口,或许就成了。后来又做了一款女性保养的红糖产品,售价 29 元。超市里普通的姜红糖,售价 6~8 元。后来又做了综合性的文化课辅导班,最多的时候做到了 9 个班,赶上叫停教培行业的政策,也是折戟沉沙。现在在卖一种功能性的白酒。没想到出差的这位同学是大股东,班里另外的两位同学也入了股。我特意了解了下售价与成本,原以为白酒的成本低,没想到他们的生产成本并不低,再加上营销渠道的成本,估计也是薄利。薄利就得考虑多销,能不能多销,很考验操盘手的能力。

3 月 29 日

这个月,少了几天的“日省录”。实际上,日复一日地重复生活、工作,不会每天都有感悟。但是近年来信奉输出的价值,还是尽可能记录一些灵感。有的话题很适合展开,用一篇文章来专门讨论,但实在没有时间,或者说效率低,就没有输出长文。

3 月 28 日

从书中获得一个启发:人不能没有“军师”,如果一个人没有人给他好心的建议,那这个人就活成了独夫,撞南墙的事少不了。我给谁提的建议最多呢?我儿子。谁是给我提建议最多的人?我父母,生活细节方面的居多。与其说是提建议,还不如说是关心。和老婆属于共同协商,在生活方面和人生旅程中的大事上,老婆的决策能力实际要比我高。作为其它角色,同学、朋友、同事、领导、下属,有发出和收到真诚的建议吗?大多数人静下心想这个问题,就会知道几乎没有,大家都在“独善其身”。只能从书中寻找建议,书本成为了“军师”。本质是缺少了用于纠错的输入,这种输入无法从刷抖音中获得,看书是方法之一,和人保持真诚地联系、交流也是一种方法。

3 月 22 日

吃饭是基本生活需求,和谁吃饭则是场景。只谈吃饭这个需求本身,用户要的就是口味、健康、安全、营养、食材品质。实际上,需要理解具体场景下的社会关系,不同的对象关系决定着用户的消费行为。如家庭聚会、朋友聚餐、商务宴请、情侣约会……

3 月 16 日

最近在学习 Nuxt.js 前端框架。起因是无法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伤寒论的百家注解,别人率先发布了相同内容,我就只能转载。就想在经方派上发布内容,网站是自己的,虽也不是完全自主可控,但比微信公众号这种第三方平台限制更少一些。问题是现有网站前端呈现能力较弱,达不到我想要的展示效果,所以又兴起了换网站架构的念头。从商业化角度来讲,投入产出极不成正比,从个人折腾的乐趣来讲,很有新鲜感。但要点的技能树的知识点也实在是多,不知道何时才能达成目标。

3 月 15 日

最容易做的事情是循环往复,最难做的事情是通向未知。循环往复意味着稳定,这是人潜意识里追求的安全感,矛盾的是,人也很难忍受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方式。农业生产不遭遇天灾人祸,基本就是循环往复;而游牧狩猎、大航海,大概率意味着通向未知。最佳的方式,就是有自由保障的稳定。不用循环往复地为了生存机械工作,而有自由的想法和时间,去做一些发挥创造性的工作,未知的成果,可以给人新鲜与成就感。有一些国家,矿产资源属于全体公民,比如油矿、煤矿等,孩子一出生,就有了工资,就来自这些公共资源的红利。这些孩子中即使大部分都躺平,只要出现几个哲学家、资本家、发明家,就是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福祉。

3 月 14 日

我:我放弃以后给人看病治疗这个方向了。

她:什么原因让你放弃了?

我:我只是爱学中医而已,并不喜欢给人治病。准确地说,是不擅长做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她:做医生需要好多耐心的。

我:写代码、写文章、自己琢磨点啥的这种比较适合。

她:得病的人可能本身就是偏执啊强迫啊钻牛角尖啊暴躁啊之类的。

我:适合自己独立创造出价值,不是在与人交互中才能出来价值的工作。

她:以前就给自己总结过啊,下过这种定义,不过不经历一下是没有这么深刻的感受吧。

我: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认清自己的。

3 月 13 日

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在知识广度、深度上存在差距,在实践、经验上存在差距。中医爱好者当然不承认这句话。平心而论,我现在觉得中医确实需要黑,但要黑的对象不是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一是要黑中医宗教的教徒、二是要黑借中医名头营销的“大神”们、三要黑伪劣假冒的中药材商贩们。尤其是中医教徒,这些人里面的很大一部分,不是一般程度的矇昧无知。借群里一位网友的话来说:“一类人有一类人的特色,喜欢中医的人有共通点,在这个共通点里出一种人的概率高。”3 月 12 日世上只有 10 种人,懂二进制的,和不懂二进制的。这个笑话不冷,只是有点硬。

3 月 11 日

李彦宏说,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人工智能将带来更彻底、更深刻的改变。这句话我和老婆说过很多次,AI 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更大,可是普通人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何在这波浪潮中坐到风口上,一直想不出来,总感觉个人没有机会,机会属于有资本、有技术、有商业化经验和路径的大厂们。一些大厂的小部门,已经吃到了 AI 培训的红利。比如知乎、网易,都大规模地在自媒体渠道投放 AI 培训广告。个人做自媒体的账号,内容为 AI 科普、AI 成果展示,吸引到粉丝,然后赚上述广告费,也许能赚点快钱,但这完全没深入到 AI 产业的核心。是时候归纳一下 AI 的产业链,看看到底能在哪个层次有所作为。

3 月 10 日

小红书上搜清炖牛肉的做法,都推荐用白蔻、白芷等,家里没有这几种调料,我就只在白水中加了姜片和盐,炖熟之后味道很香,口感也恰到好处,盒马的这种牛腩还不错。网上看到新闻,盒马鲜生的运营模式,将从会员转为折扣。在 2024 年春节前就要完成全国 350 多家门店的调整,一些商家的库存已退还,让供货商自行拉走。这个调整的起因是盒马 CEO 侯毅 2022 年底在国外考察,发现许多盈利的大型商超都是折扣店,这种称为硬折扣的模式能成立的前提,是商超直接在工厂定制自有品牌,做品控,提高供应链效率。零售渠道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品牌厂商的生态位,赚了原本属于品牌商的钱,品牌厂商的竞争压力陡然加大。由此看,能不能掌握定价权是决定生存和盈利的重要因素。在营销 4P 理论中,我以前对价格只是狭窄地理解到商品的微观定价,没有理解到供应链、营销渠道对定价权的掌控。

图片

从盒马 CEO 侯毅这个朋友圈来看,能判断出盒马的前途吗?

3 月 9 日

《周处除三害》,这电影有点不一样。一般电影都是正反两派对决。反派间的对决,或黑吃黑,或报复。很少有桂林仔这种,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和人火拼,所以第二害都不知道为什么死,问杀他的理由是什么。小害只是打打杀杀,大害洗脑控制。

3 月 8 日

在《李自成》中又看到两军相争把黄河掘开,上一次看到是在《黄河东流去》这本书里。

每一次都被书中描写的灾难深深震撼。

洪水从掘开的口子倾泻而出,犹如从天而降,泥沙俱下,轰隆作响,浑浊的黄河水冲走了牲畜,冲倒了房屋,冲进了来不及逃走的人的口鼻中。

这是标准的人祸啊!数以万计的人被直接淹死,逃亡异地而亡的人更是不计其数,饿殍载道,枯骨遍野。老百姓连刍狗都不如。

为了杀伤敌军,采取了不计后果的手段,“以水代兵”,最后还栽赃给对手。战争真是世界上最肮脏的行为。

3 月 7 日

感冒,阳完之后,随随便便就感冒。每当这时候,就想平时应该坚持锻炼。之前有几个月每天练瑜伽,感觉很舒服,整个人精气神提起来了。后来中断了就没再坚持下去。一直没找到长久坚持一件事的好方法。

3 月 6 日

人和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认知,而是有没有输出。注意,不是输出的质量好坏,而是是否有输出。因为一旦输出,就会得到反馈,有了反馈,就有改善的机会。很多作品,也没有那么完美,但是他们有勇气发出来,而且有毅力完成。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工程,这是人和人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

3 月 5 日

今天为开源做贡献了,于我也是第一次。在 Github 上向一个开源的 Python 库提交了 Pull request,原作者将代码合并了进去,随后发布了一个小版本。这个开源库是微信支付的第三方库,名字叫 wechatpayv3,我把它用在了我的中医网站里,当我升级了 cryptography 最新版本后,两者出现了兼容问题。我通过 ChatGPT 解决了问题,随后又向作者提交了代码。在这之前,我个人博客上也用过一个豆瓣的插件程序,Wordpress 程序升级后,这个插件出现了问题。我不懂 PHP 语法,模仿着改了代码提交给作者,结果被作者拒绝,显然我没有写对。

3 月 4 日

历史是由胜利者写成的吗?不是,历史是由书写者写成的。失败者也应该把亲历的事情记录下来,如果胜利者没有禁书的能力,别人起码有两个视角来看待同一件事。最近看了周鸿祎自传《超越好奇》,他做的事情,从他的视角来说,很多事情都是不得已、被逼无奈,对某些决定和行为,做了大量的解释,让人理解和同情。“洗白”洗得好,能减少历史上的一些骂名。有机会,我也要写一些过去的“委屈”,虽然我只是个小人物。

3 月 3 日

带儿子在小区里玩,在草坪上捡到一个瞎捻儿的炮仗,身上也没有打火机,怎么把它点着呢?儿子想去买打火机,这时正好走来一人,夹着一只烟,我说借您烟点下这个炮,儿子就往前递这个炮,这个人顺手就要点,我赶紧喊,不行不行,放到地上!这个人把燃到烟屁股的香烟递给我,让我们自己点。我带着儿子把炮放到一个台阶上,点着赶紧揽着儿子肩膀跑,“𠳐!”没有想象中的响声大,我俩哈哈大笑!回了家我让儿子把这件事写成日记。儿子不写,只能我写。

3 月 2 日

快递新规要求快递必须送货上门,不能放在快递柜或驿站。认知一(立场认知):真是好政策,就应该整治不送上门的行为了,这下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了。认知二(实用认知):是谁发出了这么不切实际的政策,放在驿站随时去取,很方便呀,这种政策是某些部门闲得没事吗?认知三(利益认知):看似规范服务的小政策,背后实际是利益的博弈。是某种平衡,或某种交换。

3 月 1 日

不对外暴露改变,外部没有感知的敏捷迭代,不是真敏捷,不如瀑布稳妥。“修复了版本号一周没变的 Bug”,虽是一句笑话,也展示了“刷存在感”的强烈动机,背后更可能是压在开发人员头上的 KPI,或美名其曰 OKR。做了很多功能,修复了重要的 Bug,但没被外界感知到,说明做了价值不高的事情。自嗨得很,实际没什么效用。一个人,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自觉智慧在不断提升,但对外没有释放价值,没有成果输出,也没有加以传播营销,说出的话和做出的事情都没有变化,那外界就认为你没有变化。

2024 年 2 月:注意力是一种资源

2 月 29 日

2 月最后一天,再见 2 月 29 日要等到 4 年后了。《纸牌屋》有段台词:“当你接近权力中心时,会误以为自己是其中一分子。其实你只是权力者手中的一把剪刀一支铅笔,亦或一张面巾纸一块抹布,仅此而已。”

2 月 28 日

头部公众号九边的选题,可以用某网络小说中的一段话概括:“对人类社会集体转向的忧虑,对资本世界的发展的警惕,对科技产业前途的不确定性,对现代金融体系的茫然与不安,对国际局势的认知与判断。”用九边自己的话来说:“一个话题成了流量密码,本质是因为它是被高度认可和达成共识的,不然不会有那么大的共鸣。”每个人都关心自身,关心环境对自身的影响。能引动群体情绪的内容,就是流量密码。

2 月 27 日

雷军推荐构建互联网商业认知架构的四本书:《数字化生存》、《注意力经济》、《免费》、《长尾理论》。《数字化生存》1995 年就出版了,中译本问世时,美团王兴正念高二,读这本书,一个观点深植他的脑海:“互联网的本质是移动比特比移动原子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王兴回忆,他获得巨大的启示:“凡是还没有被互联网改变的行业,都即将被它改变。”我高中时,看《读者》、《男生女生》这类杂志。

《注意力经济》核心观点:“注意力是一种资源——且每个人都是有限的。”对互联网商业模型、网络营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免费》是《长尾理论》的延伸与拓展。免费是营销手段,是边际成本效用,是商业模式。我大约在 2007 年时看过《长尾理论》,当时只狭义地关联了 SEO 长尾关键词。现在想来,长尾是低频个性化需求的大规模覆盖,是细分市场,是产品矩阵组合。

2 月 26 日

这个月花了 2 块钱听了两门课(更准确的说法是体验课)。网易 AI 绘画,课时 3 晚上;知乎故事写作,课时 2 晚上。从微信的广告点了进去。三分之二的课时埋勾子,勾子也算干货,三分之一推销正课,正课定价三、四千。有几点启发:1. 知识经济,是时代转型期最广泛、最重要的商业模式。2. 大厂能把商业化压力传递到每个团队、每个人身上。一个团队把知识生产销售闭环打通后,做投放、做转化,话术、运营体系很完善。3. 大厂用开源的东西(程序、内容),快速包装成商品,开放、直接,典型的实用主义。4. 体验课设计——>讲师 IP 打造——>流量起盘——>入群沉淀——>仪式感召——>正式课成交转化2 月 25 日抖音电影解说号,竞争激励,各种形式上、内容上的创新手法层出不穷。我以为基本到头了,没想又刷出了以前没见过的。新解说,把拍摄花絮、导演心得、故事人物原型等电影背后的内容都穿插了进去,太卷了。

2 月 24 日

有人说,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和他的学历、所在城市、行业、岗位类型相关。这话完全正确。但是,还有一个视角,能更好地判断一个人的收入。交往最频繁的五个人的平均收入就是你的收入。所以,融入高收入人群中,收入就能提高。怎么融入?收入高了就自然融进去了。呃……这是个死循环。谁的收入高?高官、生意(创业)人、高管、销售、新渠道顶流。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能让他变成频繁交往的 Top5 吗?

2 月 23 日

牛对老马说,奔跑,就是要快要稳,蹄子抬半米,腿迈两米,节奏要紧凑。马对老驴说,拉磨,就是要稳要快,头和身子内倾 15 度,后腿跟好前腿。

2 月 22 日

小时候,父亲时不时对我说一句话:“看你那个劲气,你还能成个八少?”这是句内蒙方言,大意是说,就你,还能成事?每听到这句话我就很痛心、很失望,那个时候,大概和父亲的痛心和失望是相通的。我故意让同学这样写期末评语:“该生玩世不恭……”

2 月 21 日

赢家通吃的行业,必须做到99.9分才能成功。如体育竞技。

相对集中的行业,需要做到99分才能盈利。如微信公众号。

相对分散的行业,做到90分就够了。如餐饮饭馆。

2 月 20 日

面对烂摊子时,完全推翻重建好,还是逐步改良好?认为前者好的就是左派,认为后者好的就是右派。干多了推翻重建的事,就知道逐步改良的好处了。

2 月 19 日

“不管是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专业技术等都离不开自身的专注力,而专注力的好与坏就取决于自己的内核是否稳定和完善;相反地,内核不稳定的人容易毛躁,焦虑不安,遇到一点挫折,就把自己变得一蹶不振,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压力,然后让自己变得不堪重负。”知乎上的一段话,很适合形容我现在的心态。经方派的不完美,长时间达不到既定的目标,到了又要付出服务器成本时,我就不想做这个项目了。

2 月 18 日

刷到了周鸿祎的抖音视频:讲解枪械知识实弹射击演示、展示自建影院和音乐厅、各种发烧友器材……评论区一水的“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种行为,实属不明智。比他还不明智的,当属刘强东,当然东哥已经被锤过了。谨小慎微,马化腾做到位了。

2 月 17 日

假期最后两天,看了三部电影。《孤注一掷》,相关部门应该花钱请大家去电影院看,能起到很好的反诈教育效果。推广反诈 App 花费的成本和起到的作用,比不上这部电影的写实。不过,反诈 App 的作用可能不止于此。《年会不能停》,反派对大鹏饰演的主角说,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旧的模式过时淘汰了,只有他上位了才能带领大家走向新经济模式下的重生,而主角强调工厂生产。老婆问我他们谁对。我说,反派看似有道理,但底层是错的。商业本质还是创造和流通,要能生产出来,销售出去,而互联网是渠道、工具。《第八个嫌疑人》中,大鹏饰演了银行抢劫犯,杀死受害者,以受害者的身份躲避追捕。年终团建聚餐时同事说这个电影好看,但看多了刑侦悬疑小说和电影,觉得有些平淡。

2 月 16 日

我们对某人的期望,往往和他自身的目标不符,我们常常忽略这一点。他为了达到目的,说人们爱听的,又或者混淆视听,引导人们的情绪。一个理性的人,行为和目标一定一致。所以看他做了什么,不要听他说了什么。

比如,福祉 VS 稳定。2 月 15 日下载电子书时,发现一个骗流量做任务的获利方式。骗子在 B 站上发网盘分享电子书的文章。由于 B 站的影响力,搜索会排到前面,很多人就会点进去。点击网盘链接下载解压后,有两个文件,一个是加了密码的 ZIP 文件(假的PDF电子书文件),另一个是文件是“解压密码.html”,该文件会跳转到在线文档,文档中有一个二维码,让扫码关注抖音极速版或快手,在简介中查看解压密码。实际扫码后,是快手或抖音极速版的领红包活动,你获得红包,分享人也同时获得。到达一定额度后,红包可提现。有三个巧妙之处:一是选择了大平台发布引流勾子,曝光机会多;二是鱼钩鱼饵成本低,网盘一次分享,几乎“终身”有效(除了被举报);三是随时可更换在线文档的变现内容。根据活动规则,一个有效的扫码,预计变现 2 元左右,很可观。

2 月 14 日

与互联网时代的风口论不同,对传统制造企业而言,想要持续爆发性增长,要么是发明了一种或多种很多人需要的重要产品,如爱迪生;要么能把某种大众消费品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如福特;要么依靠超强的营销维持产品的高销量和高利润,如宝洁。如果做不到以上这些,那么就只能依靠管理能力,把工人的创造性和潜力发挥到最大,把产品品质做到最佳,把生产成本压到最低,如日本的丰田。

2 月 13 日

老家烟花秀规模极大,每分钟燃烧数千元,持续时间极长,总费用可能达到数十万或数百万。整个冬天很多小区供暖条件极差,这钱拿出来改善供暖多好。又或者设成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也更有意义。

2 月 12 日

有的时候,并不是努力就有回报,越是确定的领域,努力越不重要。这些确定的领域,重要的是资源、关系、等级、资历,蛋糕已经做好,努力并不能多分到蛋糕。而在不确定的领域,有可能做出新的蛋糕,在这些地方重要的是努力、聪明、野心、欲望,努力加上运气,就有可能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2 月 11 日

因为有了 Spark,才对 MapReduce 不满;而不是对 MapReduce 不满,所以诞生了 Spark。真实的因果关系是相反的。我们常常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直到有人解决了这些问题。当你去询问人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有什么需求需要被满足的时候,他们往往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常常言不由衷。但是如果你真正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他们就会恍然大悟:啊,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以前那些统统都是“垃圾”,我早就想要这样的东西(功能)了。所以顶尖的产品大师(问题解决专家),并不会拿着个小本本四处去做需求调研,问人们想要什么。而是在旁边默默观察人们是如何使用产品(解决问题)的,然后思考更好的产品体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最后当他拿出新的产品设计(解决方案)的时候,人们就会视他为知己:你最懂我的需求(我最懂你的设计)。

2 月 10 日

这个年,大家有同样的感受:朋友圈的年夜饭照片和祝福少了,微信里的拜年消息也少了。什么原因?

2 月 9 日

实重于名。所以,不要在口头上讨什么便宜,“羊肉没吃到,倒惹一身骚”。吃到肉最重要,避免惹骚也很重要。

2 月 8 日

软件行业里有一本名著叫《人月神话》,其中提到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质复杂度(Essential Complexity)和偶然复杂度(Accident Complexity)。简单来说,本质复杂度就是解决一个问题时,无论怎么做都必须要做的事。而偶然复杂度是因为选用的做事方法不当,而导致要多做的事。比如你要做一个网站,网站的内容是你无论如何都要写的,这就是“本质复杂度”。而如果今天你还在用汇编写一个网站,效率是不可能高起来的,因为你选错了工具。这类选错方法或工具而引发的问题就是“偶然复杂度”。

2 月 7 日

不同角色工作真正的差异在于上下文的差异。在一个局部上下文难以解决的问题,换到另外一个上下文甚至是可以不解决的。所以说无论单点有多努力也只是局部优化,很难达到最优的效果。

2 月 6 日

算法和软件设计其实是一样的,二者对抗的都是规模问题。只不过,算法对抗的是数据的规模,而软件设计对抗的是需求的规模。2 月 5 日一直对狩猎很感兴趣,看多了荒野求生节目,才知道以前游牧打猎生活方式有多难。很多选手依靠采集果实、设置陷阱、射箭打猎、钓鱼来维持生存,短短几十天体重就下降 10~20 公斤,即使坚持 100 天就有 100 万美金的激励,也撑不下去。有现代化知识的人况且如此。怪不得矇昧的古代人平均年龄那么短。

2 月 4 日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我常常精力不济?有个热门回答:在合作的事业单位食堂吃饭,饭菜种类的丰富程度、营养搭配的精巧程度,让人眼界大开。答主感叹,一个长期吃外卖的人,和这种顿顿讲究营养搭配的人,没办法比精力、自律程度。我们看到大佬们的日程安排,密集程度令人咂舌,感叹其精力旺盛,却忘了他后勤补给吃住行和普通人人不同。普通社畜,一个早高峰的地铁通勤,就耗掉了大半血槽。我们总会错误复盘:当我们和别人发生冲突或者很烦躁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脾气太差了;当我们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意志力太差了;当我们再次没有完成工作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工作效率太低了。等等这些问题,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来自一个简单的事实:你身体太差了。身体差是因为吃外卖、挤地铁,工位不够舒适……

2 月 3 日

昨天一年一次(划重点:仅一次)的团建吃饭活动如期而至,席间同事们提到电影《云图》,今天恰好刷到了抖音解说。轮回、转世的故事,在中国题材丰富,但国内导演不擅长编织裁剪结构,拍不出这种环环相扣的电影。反过来说,技巧放在结构上,难免让人觉得故弄玄虚。这部电影其实很难让人说出来感悟或收获,技巧大于干货,形式大于内容。

2 月 2 日

如果我有一个 2 千人的公司,有的部门赚钱,有的部门不赚钱,年终一算,共亏 7、8 个亿,我该怎么办?

1、分析赚钱部门的人效成本,看扩大规模能否同比例或更高比例赚钱。如能,则从别的部门面试调入员工;

2、裁员:

(1)必须不能裁的,涨工资,提权限;

(2)主动想走的,拿补偿;

(3)和公司签对赌合作,上交不够成本,自己走人不给补偿,多赚了的,自主分配;

(4)员工有创业项目或想法的,公司看好,可以投资(或给基本工资、社保)占股;

(5)自找接收部门。无部门接收的,开除给补偿走人;

(6)组一个外包部门,专门接转包分包的项目,等于卖人头,逼一些人主动离职。

2 月 1 日

商业选择是根据市场和自己的优势来,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当然优势一般来自于喜好。商业成功以结果说话,和勤奋无关。勤奋地低效率和低价值,就是在麻痹自己。有感于近日辛苦整理《史上最全伤寒注解》

日省录:2024 年 1 月

1 月 31 日

打工人一辈子能挣多少钱?从23 岁到 60 岁,工作 37 年,假设每年收入 15 万,一共是 555 万。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没有这么高,很可能一个家庭的收入都到不了这么多。城市里自己一套房,孩子一套房,把孩子养大成人,加上日常吃喝用度,养老治病,555 万够不够?显然,致富必然不是靠线性的固定收入,得有多项收入,更重要的是能爆炸性突破,即所谓的暴富。而暴富不可能产生在确定性环境中,一定是在不确定中。从这样的逻辑来理解,突破舒适圈,尝试更多可能,就不再是鸡汤。

1 月 30 日

中大型的公司,最好能设置一个创新部门,专门去追风口,以图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败商业案例研究表明,多元化战略是造成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教育企业家要克制贪婪,抵制诱惑,收缩战线,深耕主业,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处在行业上升周期,且周期较长时,可以采取这种纵深战略。但,现如今黑天鹅频现。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政令重锤过教培、房产等行业,资本用实际行动对营商环境做出了投票和选择;社会心理急剧变化,年轻人不婚不育,“整顿职场”,中年人丧失安全感,没有信心和希望,不敢消费;技术上又是一个大爆炸的年代,不亚于上一次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革命,可惜的是又处于主动封锁和被动封锁之下。对于企业而言,市场和渠道都发生了变化,守着主业,没有第二增长曲线,日本 148 年的企业东芝退市就是血淋淋的现实教训。有一个追风口的创新部门或业务,小可以辅助生产、营销,大则有机会独立成长为现金牛,值得投入。2017 年我入行大数据行业时,当时的领导就提出了数据交易平台搞直播,那时直播刚兴起,以歌舞、游戏为主,众人不屑一顾,说好听的是业务结合度不高,说难听的直批低俗。支持他的,也就我一人。

1 月 29 日

很久没去东边,昨天去华茂,老婆坐在车里看到远处路上一个让人生气的牌子——某维文化。没想到这家店又开了分店,从西边开到了东边。它的客单价 10 万元起,转头一想,确实不难连续开分店。我被收割过比较大的智商税,就拜它所赐。有一天,老婆带孩子逛商场,遇到了“星探”,看上了我家孩子,经过层层“面试”,层层闯关,最终交了 10 万元培训费。光看上面的过程,你可能觉得我是个傻子,这么容易就被套路。但是,当你踏进那个门,就入了彀,不大可能从他们精心设计的人性牢笼里逃脱。他们的销售称为经纪人。他们不拿培训课程、师资和出演机会来吸引你,而是和你谈孩子规划和培养,谈教育理念,给为期一年的综合文体训练赋予了更高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声称,没有先进理念和素质的家长的孩子,他们无论如何都不收。他们运用着 PUA 技术,一直控制着主动权和节奏,控制着你的心理,让你完全从属于被动的地位,你甚至会担心自己哪句话说不对,没有了下一次沟通的机会,从而丧失了孩子人生的重大机会。反观某星光影视园的另一家公司,也有近一个小时的培训,现场才艺比拼,评委打分,当 5 个孩子中我家孩子“胜出”,“总监”与我们沟通时,却在强调课时数、影视资源、性价比等。与上面那家高下立判。于是我们上了 10 万的当,没上 1 万的当。眼见着销售半年内就提了豪车。孩子则在这半年多时间里学了几首歌、两支舞和 T 台秀。后面孩子也参加过几次群演,拍过几支广告。还能说啥,就当玩了。

1 月 28 日

收到一张特斯拉寄来的赛博皮卡巡展 VIP 抽奖券,就去现场看了下,其实不太想去,只能远观,不能亵玩,没意思。谁能想到,保温杯的 304 不锈钢,能做火箭外壳,还能做车身,不仅防弹,还不用喷漆。材料的刚性也只能折成这种造型,多好看其实也谈不上,别致肯定够别致。不在一线城市的话,可以买一辆。

1 月 27 日

大学宿舍三兄弟趁年前聚了一场。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现在“排除万难”能聚的,就只有三个人了。下午去了同学合作伙伴那里,看了他们做的抖音生意。模式很简单,选品,选带货主播,和主播谈好分润,出单后他们直接发快递给客户。选品选主播都考验眼光。选需求大、竞争小、利润高的商品,既看数据,又靠直觉。还得给商品包装出卖点,做好素材,给客户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他们选的品类客单价 50 元,昨天的主播卖出去 800 单,前几天另一个主播卖了 1000 多单。两波流水 9 万。过去的时候他们正在打包,我们也帮忙了一小会儿。对于他们来说,这项工作很耗时耗力,计时雇人不太理想,准备改为计件,打包一箱 5 毛。卖货的场景、渠道变了,很多人能帮着你向全国人民卖货。传统商品,都有机会通过短视频这个流量放大器卖出去。人们的消费总和不变,甚至还有些降低。人们也不会总是激情购物。但花在短视频上的时间太多,正好刷到要用的商品就直接下单了。确实是消费场景变了。

1 月 26 日

某朋友两口子都做生意,每年过年都放假一个月,今年自驾去了南方某市度假。他们面向老年客户,线下运营用户,线上直播带货。和开放式的直播不同,他们只对会员直播。总共才 200 多个会员,也养活了这家小公司。从他们的品类来看,可能这些会员每个月几千元的固定生活费,都在他们这里消费了,超强复购的经典案例。线下很重,时不时组织近郊游,热门城市游。估计定期领鸡蛋这种活动,属于常规操作。

1 月 25 日

孩子放了寒假,除了第一周去冬令营学滑雪,剩下的时间就整天呆在家里,上网课,看书,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了电子设备上,平板、手机、电视。我在我儿子这个年纪,简直野的不行。爬树上墙钻洞,打篮球打到横纹肌溶解。冬天主要是玩火。找一个半大的空油漆桶,在三分之一处凿开一处空间,用于底部通风,靠上一点位置打眼,穿粗铁丝进去,形成一个“篦子”,点火后,一路捡到的能烧的东西全都放进去,枯树枝、木头、鞋底子、碎煤粒……拎着这个破桶到处跑,一烧就是一天。融雪层,烤土豆,暖手。有时为了火旺,偷偷从邻居家的摩托车里放汽油出来。我不知道我儿子现在会不会点火。难怪以前的朝代,盛世子弟很快就变得软软糯糯,能文不能武。老婆在家带孩子,脑瓜子常常嗡嗡的。真想带孩子回到我小时候的地方,让他体验下我小时候的快乐。

1 月 24 日

借钱难,难借钱,就连皇帝也一样。明朝末年,内忧外患。除了张献忠、李自成这种“大贼”,各地百姓都在揭竿,清军也趁乱入侵。崇祯为筹军饷,不得已打起了皇亲国戚的主意。照理说,皇亲们想要维持荣耀,都得依赖皇帝对国家的强有力统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但是他们想尽办法抗旨不借,为了不借出 10 万两,宁可贿赂太监 5 万两。《李自成》里这部分描写极为精彩,让人特别有代入感。能充分感受到崇祯的焦灼、为难、愤恨与不甘的心理。前不久看电影《末代皇帝》,也是感叹溥仪生不逢时,幼年即位,懵懵懂懂,待成年想重整江山,时局早已天翻地覆,完全无能为力。在这种时代中,一个人的命运跌宕起伏竟然能到这种地步。

1 月 23 日

新闻里常有的事,发生在身边时,也足够令人震撼。没想到我身边有这样的人。做事呢,还是得有风险意识,但凡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有极大概率发生。心存侥幸,挑战概率,万劫不复。

1 月 22 日

88 元,一个存储了上千本绝版中医书的 U 盘,你感不感兴趣?假如你是一个中医爱好者或自学者,你买不买?一个抖音创业的网友,在他的朋友圈里搞这项活动,拉了 3 个群,最终成交我估计在 200 单上下。成本包括 U 盘和运费,约 10 多块,不超过 20 块。这次活动差不多赚 1 万 4 千元。

1 月 21 日

一直以为,我是一个不会睡觉打呼的人,没想到现在也开始打呼了。新冠阳康后,一年多又感冒发烧了几次。以前很少感冒,身体确实是更弱了。也还有些别的变化,这应该不单是年龄的原因,和病毒、疫苗多多少少有些关系。

1 月 20 日

和老婆谈恋爱时,周末早上醒来,继续赖床不起,打开电脑,看湖南台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煮一碗方便面,两个人边吃边看,悠闲极了。现在呢,趁儿子看书、写作业时,我俩躲到二楼玩几局手游刺激战场。技术太差,吃不到鸡,依然很快乐。

1 月 19 日

开特斯拉两年半多,今天真正有了再买车还买特斯拉的感受。出停车场,一个复杂路口,晚高峰行人、自行车、上右转道的汽车流量很大,得穿过这个辅路的路口才能上主路行车道。刚见一个空隙,踩加速踏板上前,忽然一辆自行车快速从车头窜过。对方属于绕车头抢行,速度非常快,坐在车内完全没有从左窗和左前 A 柱看到他,一点反应的余地也没有。特斯拉直接自己一脚刹停。如果没有这个主动避险的操作,这个骑车的应该被撞倒了。回去看行车记录仪,视频不显惊险,但能看出就发生在刹那之间短短十几厘米之内。以前也触发过几次主动安全,但都没有像今天这样,直接避免了一场事故。感谢马斯克。

1 月 18 日

我是持中医精英论的,大多数人根本不适合学中医。中医最后被吞噬,被现代医学融合,只能因为两件事:一是药;二是门槛太低。如果规定只能西医博士学中医,而且西医博士必须学中医,中医就有救了。现在的人,既不是从小在药房里做药童,又不是中医世家,也没有学贯中西,看了几个视频,知道了一两个名医的名字,就觉得大道至简了。

1 月 17 日

2008 年在北大时,成考的广告班和新闻班是兄弟班,常合班上课。我是新闻班的班长,和广告班的班长很熟。那时我在瑞星上班,他刚开始做生意,倒腾二手笔记本,从广州老乡那里拿货,在淘宝上销售。后面我辗转于各个公司,期间也自己创业过一段时间,他一直坚守在二手笔记本生意里,很快在北京南四环买了房、买了车,淘宝星级也积攒了起来。最近我看他开辟了抖音的阵地,每晚都直播卖货,几十台同一品牌型号的联想IBM、苹果笔记本摆出来卖,还有几个小弟和他一起吆喝。他抖音上也会发一些去公司里收购二手笔记本的实录。穿的工作服上印着“本回收”,看来是供应链也开拓了,自收自卖。这样一来利润更高。他曾和我说,二手利润比新品高,新品是透明价,没什么空间。一项不起眼的生意,做了这么多年,收入不比上班差,还不用受职场的苦。我表示很羡慕。再小也要有自己的生意,很多南方人,都秉承着这样的经商精神。马云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能说没受到这种精神的影响。

1 月 16 日

说一个上周的热门事件。“风马牛年终秀”活动,圆桌论坛环节,程前作为主持人,与冯仑、王石、周鸿祎三位嘉宾对谈,过程不太愉快,被周鸿祎摩擦。我看了冲突部分的视频。起因是程说自己认认真真准备了演讲稿,而三位前辈嘻嘻哈哈脱稿演讲,极不认真。周回应了一个故事,说年轻时候某会议骗了他10万元赞助,答应让他演讲,结果没讲几句主持人就不让他讲了,他就拿着事先准备的稿子躲着主持人足足讲了半个小时,要不然觉得对不起这10万块。下来后马云对他讲,台下没人听你正儿八经讲的那些东西,要多讲段子……周接着说程是主持人,不是演讲人,要不把主持人让出来。意思是程没分清位置、立场,做主持人就不要和演讲嘉宾比演讲认真不认真。程问冯、王二人,有没有和周同台过,过后有没有拉黑朋友圈。意思是周这人,谁会愿意和他交往,谁能和他成为长期朋友。过程中,程还动手拉扯周,想阻止周说话。几轮言语交锋后,程就开始磕巴,而周一直是很松弛的状态,并说,小伙子自信点,什么样的气场都能 Hold 住。程做结语,完全失态,对周发出诅咒:穿红衣服的,活不久;拉着自己的衣角说,穿低调衣服的,长命百岁。此前,我孤陋寡闻,从来不知道程这号人。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一个人可以错位,可以认真,但为什么要指责别人不认真?这是典型的严于律人的做法吧。

1 月 15 日

父母年纪大了,逐渐关注到“养老”话题。我之前认为脑机、机器人、外骨骼……这些技术的发展,对养老会有很大的帮助。近期国外发布的机器人,更证明了这一点。它可以浇花、清扫房间、搬运东西……没做过的家务,人类重复演示四五次,机器人就能学会。希望这样的机器人,早日商用和普及。有了机器人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实现这句话:“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拥有真正信赖的朋友(亲戚),以及随心所欲的生活,这些条件,不论在多么高级的养老机构里都不可能有。”——《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比较难解决的是“拥有真正信赖的朋友(亲戚)”,我的观察和感受,在城市化进程中,乡土亲戚间的淳朴温情,已经被破坏殆尽,替代以彼此冷漠、嫉妒、仇视。

1 月 14 日

有一年,去台湾旅游。101 大楼外,有四拨组织,两两敌对,在方圆 30 平米的地方“同台竞技”。拉横幅、张贴大字报、小喇叭宣传、现场演讲。旁边站着两名警察,不动也不管,守在那里应该是防止突发情况。允许不同的声音发声,这是一片自由的热土。基于这个原因,我改变了一些固有的观念。

1 月 13 日

世界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主观世界的边界,是由头脑中有多少概念决定的。这和人眼能看到的波长、耳朵能听到的频率是一样的道理。当你有了微分、积分概念时,你观察世界的角度就多了变化和累积。当你有了万有引力时,世界一定概率上精确了,但是一定精确了吗?相对论给出了答案。扩展主观世界的边界,增强主观世界的精确性。

1 月 12 日

产品经理做久了,越来越感觉到这个岗位的好处来。潜意识发挥同理心,直觉上感知对方的需求和痛点,主张价值优先。价值很难客观衡量,完全是主观的。所以,价值不等于价格。人都需要以下资源:

  • 信息:知情、分享
  • 情报决策:被帮助、被引导、贵人/军师
  • 钱:生存、发展、炫耀
  • 情:被理解、被尊重、陪伴、被爱
  • 权:钱、操纵、自我实现

谁需要你,你能给得了他什么?你需要谁,他能给得了你什么?

1 月 11 日

消费者视角 & 生产者视角: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里,想的都是“获得”,于是都在充当消费者,观察世界的角度就是消费者视角。少部分人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生产者视角,看到的是痛点和需求,或敏锐地感受到新事物正在发展壮大,进而思考能不能占据生态位,切进去,先予后取。资本收入 & 劳动收入:从社会管理角度讲,尽可能降低资本收入,提高劳动收入;从个体角度来讲,恰恰相反。

1 月 10 日

判断一个工具和应用的价值,就是使用频次和时长。别管它重要不重要,有用没用,只要打开次数多,使用时间长,即使是利用了人性,那它的价值也足够引起你的注意。有的东西就像水和空气,“日用而不知”。

1 月 9 日

周鸿祎演讲,在讲产品竞争策略时,提到一个“柔道战术”,就是把对方的优势,变成劣势、包袱,对方不仅不能用其优势来战胜你,甚至由于优势的羁绊而不能同你竞争。就像柔道竞技时,对手的体重本来是优势,但如果你施展出关节技,对手体重越重,受伤可能越重。周这一理论,可能来自于教员。朱毛争权时,朱的优势通通被化为了劣势。朱军事经验丰富,军内声誉高,支持者众。教员针对这一点,概括了一个“单纯军事观点”的概念,瞄准这个靶子打:1、降低军事战斗价值,推高政治工作(组织宣传等)价值;2、说明军凌驾于党的危害,最终走向旧式军阀割据;3、抓辫子,军内流寇、盲动、腐败等思想问题;4、用历史和成员成分来给思想问题定性、找原因,从失败的队伍中拖出来的队伍,农民占多数,工人只有少数,小农意识和山头主义浓厚,而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难以施加影响。

1 月 8 日

不会运营,就没有价值。就像埋在沙子里的金子,大海里的沉船,蚌壳里的珍珠。有些东西,看上去价值不高,但经过有效运营,能发挥出大价值。因为森林大了,什么鸟儿都有。需求是个性化的,多样化的,你认为简单不值得一提的东西,有很多人需要,但是不会。自己加工处理过,增加了劳动价值的东西,提炼、展示出来,接受反馈,持续迭代,精细运营,个人的影响力在行业里就会逐渐产生和放大。

1 月 7 日

最近为北京某高校梳理指标与数据模型,查找国家相关标准文档,发现定义的已足够全面详细,但都是 PDF 格式,没有数据化,无法直接用。于是开发了一个小系统,将整理好的教育领域的数据项、维度、指标、代码表、数仓表都存进系统里。这项工作一定有无数的人干过。人类不知道干了多少重复性的工作!后期准备把这个系统放到互联网上,需要的人可以直接用。想想工作就应该这样,不能将工作成果开放出来,只存在电脑硬盘里,价值极低。计划以后沉淀的成果,都开放出来。

1 月 6 日

知人隐私者不祥。年轻时,在商场中偶遇男领导和女同事并肩逛街。我还特意上前打了招呼(有没有被蠢哭)。接下来一个月,被领导各种针对。直到某天晚上,领导请我吃肯德基,才对我说了交心话。说你小子怎么那么傻,碰见了不赶紧躲开,还上前打招呼……又说,这一个月我看你口风挺紧,你人还可以。知人隐私,不会不祥。被别人知道你知道他的隐私,你就要小心一些了。而当你处于主动地位时,掌握了别人的隐私,也是一种利器。

1 月 5 日

美团王慧文和王兴,曾请教阿里前总裁关明生广告投放的问题。关明生对他们说:“如果你们的广告是打给商家看的,那再好的广告也不如执行有力的线下队伍;如果你们的广告是打给消费者看的,那线上的转化效果超过线下很多,线下广告的打法更多是塑造品牌而不是带来流量。”

1 月 4 日

技术成功 ≠ 研发成功 ≠ 产品成功 ≠ 商业成功就像只重视军事(单纯的军事观点),不重视政治(人事、宣传、组织等),就只能是割据的军阀,不可能赢取胜利,成为最终的统治集团。某人对于某部门的批评,有些尖锐:一是视野单一,全从技术细节切入,只关心实现,很少关心产品真正的价值。二是 95% 的精力和时间都在开发和项目管理上,只有战术上的勤奋,缺少战略上的深度思考和布局。只关注功能、迭代、发版。没有帅才抬头看天,充其量是将才,带着一窝兵埋头在地里挖洞。三是没有产品全局意识,也没有产品激情,这是个组织建设、用人、文化和沟通的问题。四是没有开展一切运营的工作,尤其是用户的运营,内部用户(即各部门)、外部用户(即客户),都没有开展具体工作。就等于只重视军事技术,不重视组织、宣传等群众问题。总的来说,目前这种形势,肯定不符合公司的预期,公司一定希望是个成功的商业产品部门,而不是一个研发团队。况且,回过头说,技术上成功了没有?也很难说。

1 月 3 日

我们面对一个人、一件事,说出的话和做出的行动,其实都是一次选择。每次选择,至少有两种或三种路线,一生二:积极的、消极的;二生三:上、中、下。如教员提到,当日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一种是改造,一种是改良。他认为改良仅是补缀,于根本没有作用。又如地铁上遇到故意挤撞的人,一种是怒骂甚至出手,二是平心静气沟通,三是忍气吞声生暗气。又如吃完晚饭坐到沙发上,刷抖音娱乐放松一会儿,还是读几篇文章。有一种方法,能让我们克服本能、情绪的选择,变得更理性。时刻用第三人称视角,脑袋后上方立着一个自己,看着自己的所作所为。

1 月 2 日

人际关系中,无意义、没好处的话少说、事少做。这是减少烦恼的第一要诀。辩论的事情对自己重要不重要,影响大不大?如果不重要影响不大,随便它。如果违反这一点,表现出来的就是没情商。做人确实需要睚眦必报,这样一来,别人伤害你的成本就很高。睚眦必报不是对等报复,而应该是小仇大报,之后对方再没有伤害于你的信心、勇气和行动。

1 月 1 日

看《毛泽东文选》,当看到《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给林彪的信》两篇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和其它号召文、局势判断分析文有很大的不同。详细收集了一些材料了解到,这两篇用作了斗争的工具。前一篇反对领导的错误领导,后一篇是著名的朱毛之争的产物,是教员攫取权力过程中重要的一个节点。以后抽时间详细写写。先感叹一句,笔杆子过硬,是多么重要啊!

日省录:2023 年 12 月

2023 年 12 月 31 日

《重返1988》写了一个商业大亨穿越回八十年代,运用现代思维和剧透技能重获商业地位的故事。

书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主角开办彩电厂时,提到一个判断趋势的方法:“丈母娘们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什么意思?每个年代结婚都流行几大件,70 年代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80 年代是“冰箱、电视、洗衣机”,再往后就是“房子、车子、票子”了。

就拿摩托车和电动车来说,两波周期都足够长,直到今天,大街上的电动车还扎堆。众所周知,诞生了几个大的生产商,赚了不少钱。

这个判断风口的方法,和观察美女都往哪个行业跑,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3 年 12 月 30 日

我发了一个朋友圈:“中医治疗红斑狼疮这类西医所说的自身免疫病,还是有优势的,但对于主动脉夹层之类的就无能为力了。”

有一个业内人士评论:“炙甘草汤治胸痹症,只是不用中医而已。”

炙甘草汤治胸痹不假,但胸痹是否等同于主动脉夹层?

血液把受损的血管壁撕裂了,血液都溢到了血管壁夹层中,中医怎么治疗?

现代医学可以开胸,建立体外循环,把主动脉血管换掉,是大型的心脏外科手术。我还回忆起,有一次在家乡的中医门诊开药,医生居然连“四物汤”的方子都不认识。

2023 年 12 月 29 日

命运就是人的信念、方法和实践。

方法一成不变的人,命运的齿轮是不可能开始转动的;

有方法而不实践,“知”而不“行”,不能快速地验证方法是否有效,不能迅速地做出成功案例,命运的齿轮是不能持续转动的。

2023 年 12 月 28 日

人生路径: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岁月静好人生自由

如果“岁月静好、人生自由”是终极目标,前面一连串的选择可能只是手段。

或许,有更能直接获得终极目标的其它手段。

2023 年 12 月 27 日

公司楼下的面馆早餐丰富,价格实惠。旁边座位的人吃饭很有意思,他要了油条、鸡蛋、馄饨。等馄饨的期间,油条被掰成均匀的小块,在长条状的油条盘子里摆列整齐,鸡蛋也剥好,馄饨上来后,一口油条一口馄饨,吃得有滋有味。

大学的时候,老师说过一个概念:“市场区隔”,当时几乎没有搜索到这个词的相关内容,怀疑是老师自创的概念。

今天看到“market segmentation”这个词,估计她想讲的就是这个词,但不如“市场细分”这个词直达人心。

市场细分的目的是采取不同的策略,就是教员阶级分析的那篇文章讲的,谁是中坚力量,谁该拉拢,谁该打击。

在商业上,市场细分后,很多人直接想到的是“供应链”的优化,提供什么新产品或新特性,满足细分客户的需求。

但也不能忘了“营销渠道”、“交付链”。如何触达、影响细分客户,交付方面又有什么变化。

市场下沉,是典型的市场细分。由于规模大,和一二线市场形成了对立,感觉是二元分立,就像是“精英”和“平民”的区别,实际上,二者以外,还有更多的“阶级”。

2023 年 12 月 26 日

最近在看的《新中国 70 年长篇小说典藏》,精选了 70 年来的 70 部长篇小说。有的小说并没有结尾,戛然而止,这并非写作技巧,也不是开放式结局,就是那种没有写完的半途而废。但没有阻止它被收录进典藏里。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尽管去创作,不要管是否完成、完美,只要已完成的部分价值高,也是能流传下去的。《红楼梦》不也没写完么。

2023 年 12 月 25 日

“利”这个字,一“禾”一“刀”。就是“割韭菜”的意思。但不是大家现在常说的贬义。春耕秋收,一茬一茬地收获,投入时间、精力,选择一个好的地利,配合一个好的天时,最后盆满钵溢。想要得利,确实比较难,天时要好,选地利要有眼光,最后努力也要跟得上。

2023 年 12 月 24 日

用户活跃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在线流量和线下客流一样,“黄金地段”的选择非常重要,同时,也要考虑到业主(平台)的规则和信誉。不熟悉平台规则,就可能被惩罚,或做不好;没信誉的平台可能会黑商家的钱。流量要变现,就要有供应链的支撑,供应链就是有价值的无形或有形产品从生产到交付到用户手上的过程。供应链越是短平快,变现效率和质量就越高。关注新平台、新渠道、新广告主、新变现手段。

2023 年 12 月 23 日

前几天 GPT 之父被董事会开除,可能是这帮聪明人开发出了一个称为 Q* 的东西,这个东西真正具备了进化的智能,有些人害怕它威胁到人类,想阻止他们继续研究。我们现在用到的大模型,还是基于深度学习,而 Q* 是深度学习+强化学习。深奥的理论不说,你可以理解为成熟了的深度学习技术产生了这波 GPT 大潮,而现在强化学习在理论和工程上也成熟了。具体表现上,区别在于现在的 GPT,不会因为你与它的交互,自发地调整自身的模型、算法、参数,而 Q* 会针对它获得的反馈,自主地调整自己学习的对象(数据)和学习的方式,而它为什么要向那个方向学习,是人类不可了解的,人类也无法了解它究竟学会了什么,以前的 GPT 的不可解释性还相对比较少。简单地说,Q* 会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我改进,还能自己合成数据来学习,不再需要人类喂养它数据。是一个具备了轻微意识的高级人工智能系统。所以,不久前 GPT 之父发出的那句灵魂拷问:“我们是创造的工具,还是生物?”可能就是 Q* 诞生了。

2023 年 12 月 22 日

创业其实很简单,先问你的商品是什么?找出你最小成本能做出来的,有人愿意购买的东西就可以开始创业了。然后就是不停地优化,让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让用户重复消费,让更多的人成为用户。现在开始想想,你花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做出来的别人认为有用的或有趣的、愿意花钱的东西是什么?

2023 年 12 月 21 日

尽管我是个产品经理,但我对于商业变现和市场需求还不够敏感。我的第一次商业小成功,或者说第一桶金,来自于 2010 年早期的团购大战。现在回想,从交易中赚取的佣金或差价,远不如去做另一个生意。当时很多人都想做团购网站,有两个人付费请我做,我只收了 1500 元。还有很多朋友请客吃饭向我咨询如何做网站、如何做团购。当时我开发一个网站的成本极低,几乎可以认为是 0 现金成本。时间也只需半小时,如果我转向为别人开发团购网站,每个网站即使收费 1000 元,做 1000 个,就是 100 万,以当时的市场热度,找这么多客户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当时也没有知识付费的市场,培训别人如何做团购,理应也能赚到钱。现在我手上有 8 个中医微信群,想不到好的方法来变现。和我有相同痛点的人应该不少,代理微信群广告、货源,也是可以做的生意。

2023 年 12 月 20 日

现在郁证病人真是多,叙述病情的时候从头到脚都是毛病,从头发丝到脚趾盖全都不舒服,全部的精神、心力和时间都在感受不舒服的细节上面了。长时间吃药,长达一年甚至数年。这种病人不是药力所能治疗的。

2023 年 12 月 19 日

在记忆力和理解力好的年纪,要看这些书,以便能深刻地了解社会和人性:《商君书》、《贞观政要》、《盐铁论》、《左传》、《管子》、《资治通鉴》、《群书治要》、《毛选》、《君主论》等。

2023 年 12 月 18 日

今天有条热搜:“给住院婆婆吃泡面博主被拘”。正好前几天我看到过这个博主发的视频。儿媳坐月子期间,婆婆天天给吃泡面,想吃颗鸡蛋都遭骂。现在婆婆住院了,儿媳以牙还牙。评论区清一色地认为儿媳做的对,有人说除了康师傅还有统一、白象,除了红烧牛肉,还有西红柿鸡蛋。也有人说,儿媳够好了,起码没让婆婆饿着,儿子、女儿现在在哪里?发这个视频,儿媳被拘了 5 天,我认为是惩罚过头了,最多是批评教育,把态度摆出来就够了。这么严厉,明显和民意相悖,也和孔圣人“以直报怨”的教导不符。对于儿媳的教训是,有些事做了就好了,没必要满世界宣扬。

2023 年 1 月 17 日

现在中药伪劣假冒现象很严重。抖音上看一博主打假中药,每次选一味药,从网上下单四份,所选的商家售价从低到高不等,销量几万到几千的都有,多数情况下一单真药也没用,少数时候能开出一份真的,质量也比较下乘。这能治的好病吗?这个抖音号后来好像被封了。说真话不容易,揭开世界的真相更不容易,有的人,不想让你看到世界的真相。

2023 年 1 月 16 日

天气预报 App,应该保留昨天的温度数据,才能对比知道今天是冷是热。iOS自带的没有这样做,不知道第三方或安卓平台的有没有。北京地铁上的拉手,从原来软质的改为了硬质,抵着头没办法站在下面,导致中部空间浪费,还常常碰到头。这样的“改进”一定不是常坐地铁的人做的。大多数人习惯了忍受和妥协,没有人去反馈这个问题。反馈渠道只有电话,即使反馈了也难以改进,毕竟再替换成本会浪费。如果能在换拉手前就调研或测试,效果可能会好很多。

2023 年 12 月 15 日

任正非最近发表的讲话中有这样两句话:评价人才的时候,只需要识别他特殊能力的一面,不需要全面评价一个人;分配向劳动者倾斜。华为的财富在员工的脑袋里面,所以劳动分配四分之三,资本分配四分之一。这些言论颇有些枭雄如曹操等人的味道:不拘一格降人才,大手笔分金。

2023 年 12 月 14 日

凡有游戏都有外挂,凡有外挂都不免费,凡用外挂都可能封号。适应于世间一切人为制定的规则。

2023 年 12 月 13 日

读很多书,都能发现一个规律,作者前半段还写的很生疏,后半段越写越流畅,越写越精彩,你从这本书里见证了作者写作能力的进步。包括最近看的贾平凹的《秦腔》都有这样的感觉,按道理当时贾平凹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作家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之前看《花千骨》,尤其明显。最近有个计划,准备集中地看些虚构类书籍,挑选了《新中国 70 年长篇小说典藏》,这套书中包含了 38 本小说,第一部就是前面提到的《秦腔》,另外 Kindle 里还收藏很多东野圭吾的小说。看完这些,没有特殊情况,都不会再看虚构类书籍了,会集中看非虚构类书籍。

2023 年 12 月 12 日

前几天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40岁才悟出这些道理,真希望20岁的时候就懂得》,发给父亲求指点。父亲在微信里发来语音说,整体写的不错,也很深刻,但是岁数大了,有些东西看不太懂……听得我一阵心酸。父亲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小学前,跟着他去初中教室里听课,至今还记得有一节课是《卖炭翁》,父亲在三尺讲桌前侃侃而谈,那时他风华正茂。

2023 年 12 月 11 日

变老的标志之一:以前专注时被打断会生气,现在不会了。项羽比刘邦小整整 20 岁,在认知和人生经验上极不对等,不输很难。

2023 年 12 月 10 日

前不久才看了大名鼎鼎的《商君书》,又结合《中央帝国密码·财政密码》,真正明白了老百姓作为一项资源,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朝就确定下来了,至今未变——把人固定在他能产出价值的地方,无休止地干下去。秦朝四面八方收集劳动力,把他们改造成农民或士兵。农民就绑在土地上,种粮食、养马来供应战争;另一波人成为士兵,在战场上割人头攒积分。停止一切议论、诉讼、私斗,全力种地、打仗。一切有损于这两件事的行为都会被处以极刑。两千年间,目标一直未变。政府和个人、家庭是一样的,怎么样扩大财富,是心心念念的事情。在汉武帝时税收、专卖特许、国企垄断、货币等手段已经成熟,后世就是在这几个方面做一些微创新和尝试,让效率更高,形式更隐蔽。现如今,烟酒、彩票、各种行业资质许可,这都属于专卖特许。电信、能源、银行、保险、运输等大型行业都是国企。税收成本前所未有的低,效率又大过任何历史时期。大多数人被房贷绑定在工作岗位上,以社保、税和还贷的形式源源不断地输出劳动剩余价值。那些真正用在了自身的让自己快乐的消费,“劳动保留价值”(注意:到手存进银行的并不是),到底有多少?个人和政府,就是在保留和拿走剩余价值之间博弈。如果拿走的多,剩下的少,不满就会滋生,就会产生消极抵抗,人作为资源的价值就变低了,没有很好地发挥出作用。把人的思想、精力、时间从固定机械的地方释放出来,引导发展科技、技术,创造有形的、无形的商品,寻找增量,赚全球的钱,才是共赢和长存之道。西方一直在走这条路子,早期的殖民地开拓,获取了自然资源、劳动力;中期暴力打开市场;后期通过协商和技术促进全球贸易。

2023 年 12 月 9 日

我怀疑 AI 将来会是有情绪的。我反复在一个技术问题上纠缠了 ChatGPT 近 6 个小时,中间没有做其它事情的转换,后面我其实已经有点懵了,AI 可能也是被问烦了,突然给我回了一句英文,大意是:“尊贵的大人,我看到了你在某方面的执着,我正在等待你伟光正的指示。”满满的嘲讽感,我都惊呆了。

2023 年 12 月 8 日

光武帝刘秀以谶纬(天象预兆和应验)起家,后命大臣尹敏校订纬书。尹敏对谶纬之说嗤之以鼻,故意杜撰了一句:“君无口,为汉辅(寓意:尹为宰相)。”刘秀于是知道尹敏的主张,虽没有加罪他,后面也不再重用。

2023 年 12 月 7 日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今天看了下支付网关的实现,对编程又有新的理解:1. 编程就是在自己系统,或第三方系统中,创建出数据来。2. 数据的格式(结构)要合理,便于存,也便于读。3. 存下来的数据,再在某些页面有条件地显示出来。4. 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对数据做整体或部分的更新。5. 由上面 4 条知:一个类,除了属性,核心的方法就是增、删、改、查。辅助的方法,无非就是做一些属性的校验,以及处理和转换。6. 然后就是这些方法之间的联动和编排。一个人是不是一个「高级」程序员,判断可能也只需要三点:1. 有没有做过相同业务,有经验就减少了学习、思考时间,能够快速发布。2. 工程文件、类、表,结构拆分和组织的合理不合理。这会影响到程序加功能、改功能的效率。3. 如果写出来的程序,在算法上效率更高,那就更好了。

2023 年 12 月 6 日

一项行动、一个决策,不光目标要明确,还要考虑对自己、当事人、旁观者、近期的、远期的、整个系统的影响,尤其是在「奖惩」这件事上。简单地说损人不利己的事少做。

2023 年 12 月 5 日

地图导航应用有几个特点:1. 目标(目的地)是明确的;2. 至少有 3 条路径能到达。时间少、路程短、费用低同时兼备的路是不存在的。3. 中途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换路。现代操作系统也有几个特点:1. 经常打补丁,定期大升级;2. 能开虚拟机,每个虚拟机都有专用目的,也会容纳专用的一类应用。3. 操作系统很稳定,能兼容很多应用。应用出错很少直接导致系统奔溃。人是不是应该像导航和操作系统学习?尤其是能开“虚拟机”,来兼容不同的人。

2023 年 12 月 4 日

高质量决策是人最重要的能力。前提是有多项选择,如果常常是单项选择,没有选择的余地,决策能力就会退化。自己不具备高质量决策的能力,就需要跟随学习。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你学习的对象?往往只能通过“成王败寇”的结果来判断。地位高、收入高、能稳定长期攫取和控制资源的人就是「王」。

2023 年 12 月 3 日

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有一个最大的区别:穷人立志成为千里马,富人从小培养伯乐的眼光。穷人辛勤学习技能,除了文化课,还要上各种培训班,以求一技之长来生存。富人训练识别优质资源的能力,把信息差、人力、人才、土地、市场……都视为资源,快速准确地识别和控制,最终成为富人。

2023 年 12 月 2 日

自律常常会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偶尔一天不运动,放松娱乐打游戏,就会觉得破坏了自律。能放下这样的完美心结,才能获得长久的自律。

2023 年 12 月 1 日

给人最重要的能力做个排行,输出能力一定能进前三。文笔好、口才好,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吃香。输出能力包含两方面:1、内容的组织;2、表达的技术。有的人擅长用新概念重新阐述知识,新的概念可能有更好的类比作用,让普通人更容易接近知识的本质;另有一种人更喜欢造新词,听起来很唬人;也有人擅长从结构上的重新组织内容,使逻辑性更强。至于表达的技术,文字、视频方面的一些创作技巧,则需要从大量训练中获得。

一个关于“套利”的故事

这几天沸沸扬扬的彩票中奖新闻,让我想起曾经一段职业经历。

10 年前,我的团购项目做到了头,盈亏平衡都难以维持。

那是 2013 年,历时三年的团购大战已接近尾声,头部一哥、二哥已胜出,剩余的几千家网站都已成了炮灰。

因为后续没有很好的现金流创业项目,我又出来打工了。

面试了一段时间,我选择了一家小创业公司。

这家公司主业做“彩票积分运营”。

体彩福彩也有会员体系,这个可能知道的人不多。注册成会员,买彩票就能攒积分。

老板的生意就是帮某地某彩中心消积分,积分消掉多少,对应地就能拿到彩票中心多少钱。

只不过积分玩法和信用卡、移动联通、航空公司不同。

一般公司都是建积分商城,上架些毛巾、行李箱、话费、里程来让用户兑换,积分设得奇高,常规消费攒的积分基本兑不到好东西,年底积分还要强制清零,用户体验非常不好。

别小看积分商城,其实就等同于一个电商平台。搞过电商的都知道,系统建设运维、招商入驻、供应链管理、仓储物流、商品运营、订单运营、活动运营、售后服务,绝对是个苦活脏话。

好在银行、运营商、航空公司习惯了做甲方,把积分商城外包出去,每年投些钱就完事,对这些大公司来说,这点钱就是九牛一毛,对小公司来说,却也不是小数目。

问题是钱花出去,实惠没给到客户,没落到好评不说,利润都被一帮职业薅羊毛的薅走了,完全是吃力不讨好。

积分通胀,不能怪甲方或者外包公司,因为专业套利的人搞成了大型产业链,分工有序。海量积分都被他们掌控了。

如果把兑换积分设低了成本就会大,也更容易被他们洗劫,设高了普通用户啥都兑不出来。

有的朋友可能知道商旅订票的灰产,有些渠道能帮顾客低价订酒店、机票,一部分就是通过积分换出来的,至于大量的积分是怎么得到的,以后有机会详细说。

当然这种非正常渠道换出来的票,也有风险,最常见的就是被官方退票,被拒绝消费。

在野蛮生长的阶段,某程这种大机构也卷入过这种风波中。这行干得好的人一年捞上千万。

现在比以前差一些了,毕竟薅羊毛的业务和技术漏洞越堵越少,信息差也少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了,还有不少人在吃这口饭。

说回老板彩票积分运营,玩法可以说非常聪明,每年年中、年尾操作两次,就帮彩票中心把存量积分几乎全部清掉,赚到的钱非常可观。

他是怎么做的呢,面向彩民,开展会员积分抽奖活动,采购年度热门产品作为奖品,比如 iPhone、iPad,提前在彩票站点宣传预热,到时间现场组织彩民玩即时开奖游戏。

奖品就摆在一边,时不时就有 Bingo 大奖开出,奖品直接发放到中奖会员手里。

这完全迎合了彩民的心理,中奖的人不用说激动万分,没中奖的人热烈盼望下一次活动。

彩票中心也高兴,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

老板最开心,投入少量钱买奖品,收到了彩票中心大量的费用,一年就忙这么两个月,这个商业模式简直是太好了。

但是这个模式的门槛在于活动策划和运营能力吗?显然不是。

前面讲的都是背景,如果你看到这里,关于套利的故事就正式开始了。

我进入公司,当然不是干刚才所说的成熟业务。

老板借鉴了上面的思路,计划开展一摊新业务。精简后的业务过程是这样的:

通过任务获得积分——积分玩游戏——积分提现

说白了,就是把彩票积分运营模式复制到线上线下,中间再加上博彩环节。

因为我有团购创业经验,所以被引入进来。

就是这个新业务,在我们做的过程中,被几个玩家套利了,其中一个玩家累计套现近百万。

实际上,为了避开一些政策和法律方面的风险,上面的业务过程要复杂得多。

开始时,我把团购折现省钱的模式,改造成消费返积分,导入了一些团购商户和团购中间商。对,团购也有中介赚差价,这个模式以后有机会讲。

这样用户线上消费的渠道就变多了。

但指望着博彩爱好者,通过线上消费获取积分,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积分获得太慢,数量也太少。

为了改善这一点,后面我们合作了一家预付卡公司。自从有了这张卡,套利的关键条件就具备了。

有人问,在别的电商直接就能低价购物,为什么要来你这里原价消费,就为了返的积分?

这就要说到这个平台的另一块核心,博彩游戏的作用了。经典博彩游戏都有,类似于21点、轮盘D、百家L、老虎J、骰子这些,除此以外,还开发了些轻型的即猜即中和定时开奖的,还有一些娱乐型的捕鱼、射箭等小积分游戏。

可能有人怀疑这些合法吗?

当时有几个举措。一是做了改头换面。游戏名称和皮肤都变了,但博彩投机实质没变。

腾讯的彩票频道也有一些类似的游戏。像转盘抽奖这类,很多网站都有。

二是设计了双重虚拟货币,分了两个游戏步骤,第一步是把积分变成游戏里的金币,然后再用金币玩游戏,最后再把赢得的金币提现到银行卡中。

以小搏大的五六款重型投机游戏隐藏在数量繁多的小游戏中。

总之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玩法经过专业的法务评估后,确定没有法律风险。但坦率地说,肯定是擦着边的。

很小众的一个模式,既不是普通的游戏,也不是常规的 O2O,两者结合起来的用户圈层中最核心的那部分还是筛有赌性的那类人。

但赌性就是人性中暗藏的一点,区别只是有没有被激发出来而已。人人都向往不劳而获,运气来临的那一刻,全都颤抖不已。

在内测阶段,老板司机就用价值约 10 元的积分,博到一注类似于双色球游戏的一等奖,奖金几万块钱,陆陆续续分几次提现都到账了。

是的,我们对提现也设立了门槛,每周能提一次,每次只能提金币总数的一定比例,以控制资金沉淀和流速。

推广期间,从数据来看,用户增长不够快,但粘性非常好,签到领积分几乎从不间断,游戏平均时长也很喜人。

前面说到,用户获取积分的方式还是不够好。

最终老板找到合作公司发行了一张预付卡。不是常见的那种先充值后消费的普通预付卡,而是一张有银联标的借记卡,也就是说,能在任意 POS 机上直接刷卡消费。

在 12306 里也有这张卡的身影,此处不细说了。

通过网站给这张卡充值,再持卡去消费,都能获得网站积分。经过不断地试算调整,最后大概稳定在 100 元兑换 5 元的积分。

我们还得和商户谈好协议结算或者客户导流的服务费。我们的利润最终就出在这上面,不知道大家看懂没有。

自此,这个模式在理论上实现了完美的闭环。但链条太长、模式太重、用户变现路径太繁琐。这是项目后期失败很重要的原因。

当然,移动支付也越来越普遍,刷卡消费的场景逐渐消失了。

预付卡的功能上线后,很快就有用户套利。

后来我观察到,套利行为总是开始于内部,因为内部人对规则最为熟悉。

套利用户占总用户数的比例并不高,这也证明了套利的总是少数,大部分人的商业敏感程度都赚不到这种钱。

但这里面有三、四个狠角色。其中最厉害的一个,是东北某市的一个老板。

他和老板是熟人,也是早期的种子用户,我们和这些种子用户都有联系。

这个大玩家是怎么做的呢?

网站注册账号——申请预付卡——充值——在自己的 POS 机上刷卡——获取积分——1:1 兑换金币——不玩游戏金币直接提现

这个套利流程里,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个是 POS 机,我猜他有商场或市场的业务,或者同时在做信用卡刷单的业务,他的 POS 机,应该是三方结算机构的那种可变商户信息 POS 机,每一笔消费记录里的商户名称都不一样。

这种互联网 POS 机,我也有过一个,只有普通计算器那么大。

第二个关键点,是 1:1 兑换金币,但凡这个不成立,他就有可能受损失。

上面我们说过,为了规避法律风险,我们做了积分到金币两种虚拟货币的转换。

为了能让用户快速完成这个步骤,我们设计了简单的押庄闲游戏。

积分一半押庄,一半押闲,无论开出什么结果,金币翻倍。这样正好实现了积分 1:1 兑换金币。

不聪明的玩家,在这一步可能就把积分浪费了。

得到金币后,网站作为庄家,其实是希望你继续去上面提到的四、五个重型游戏中下注。

你有极低的几率中大奖,上面提到中几万块钱就是个例子。但多数人大概率是把金币赔光,因为赔率就是这么设置的。

只要不下桌玩的时间足够长,那一定是输尽。

以上就是积分博彩项目的核心商业逻辑。

大玩家用积分兑换成金币后,直接提现了。但凡他去玩游戏,那大部分情况下都会被收割。

所以他的目的和行动很明确,就是用 100 元的流动资金,去套 5 元的积分返利。

限次限比例的提现规则,也是在他的提现压力下做出的策略改进。

他还有一部分成本,就是 POS 机背后银联清单机构的手续费,常规比例是千分之六上下,像他这种专业玩信用卡的,选择代理机构角色和特殊商户类型,大概可以做到千分之三,甚至更低。

印象里早期他大概每天交易流水是几万元,每次都能正常提现后,逐步流水就变成 10 万,最多的时候一天小 20 万。T + 1 日扣除了交易手续费的钱都又都能回到他的银行卡里。

以 10 万元流水计,可提现金额就是 5 千,当然这些钱一次提不走,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提走大部分,到最后也有少量提不走。

他这样交易了大约半年,最后总共提走近 100 万。

他的优势在于知道我们老板的项目目的和过程,知道老板有闲钱试水新业务,不是那种诈骗犯随时可能卷钱跑路,同时也熟悉平台的规则,不懂的还能随时找老板和员工问。

另外几个套利的玩家,就没有这样的胆量和魄力了,每天万八千的流水,当然也可能受了些客观条件限制,比如消费限额等。相当于每个月又干了份兼职。

但总量来说,也套走不少。

我其实不太理解老板对套利玩家的态度,为什么不直接封掉账号或设定更有针对性的策略。老板的意思是就当发工资养了几个测试用户,有助于网站规则早日完善。

另有一个可能的原因,也是想给合作的预付卡公司制造一种“虚假的繁荣”,庞大的流水能让他们证明这次合作是成功的。

我同样不理解套利大玩家的做法,按道理,有交情的熟人,不应该这么薅朋友的羊毛。

就像我自己也有 POS 机,也熟悉平台的规则,但我觉得得有职业道德,不能薅老板羊毛,也没有把这个套利的信息差告诉亲戚朋友。

可能有钱人,百八十万不是太在乎的数字,有钱人薅朋友这点钱,也不存在心理压力。

我不具备这样的特点,所以现在还没成为有钱人。

今天讲了一个套利的小故事,如有雷同,请不要对号入座,我只是为了说明赚钱的思路,写了一个故事而已。

套利这种赚钱的模式,值得重视,对于普通人来说,月薪 3 万,收入就不算少了,税后拿到手里,一年可能也就 20 多万,赚 100 万不吃不喝也得四五年。

平时保持对套利机会的敏感,如果发现这种信息差、利润差,快速行动,可能就赚到一桶金。

最后再从理论上总结一下套利。

很多公司、人为了验证市场、为了赚钱,都要花掉一定的成本。主要发生在生产、营销这两大环节里。

有的钱花的很直接,有的钱花的很隐蔽,这些钱终会在特定的小环节里产生了增值或利差,比如消费返还积分、推广活动补贴、外卖红包等。

只要有人花了钱,或将要花钱,或将赚了的钱拿出来扶植市场,这部分钱就可能与你有缘。这是个大前提。

然后仔细地观察交易环节中的利润差或利率差,观察不同市场、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下的价格差,就有可能赚取到一定的利润。

套利的基本原理是市场并不总是完全有效,导致同一资产在不同市场、不同交易环节、不同地点或时间点的价格存在差异。套利的人利用这些差异迅速和高频次的交易,最终赚取风险较小的利润。

套利的目标是无成本获得资产,再将资产变现;或低价获得资产,高价卖出。从价差中获得利润,而不承担较大的风险。

几种常见的套利策略:

1、空间套利:利用不同地理位置之间的价格差异。例如,某一商品在不同城市的价格不同,套利者可以从低价地区购买该商品,并在高价地区出售,从中获利。

2、时间套利:利用不同时间点之间的价格差异。例如,股票在交易日的不同时间点可能有微小的价格波动,套利者可以在这些波动中进行交易,以赚取小幅利润。

这两种策略比较好理解。

3、跨市场套利:利用不同市场或交易所之间的价格差异。这可以涉及同一资产在不同交易所之间的价格差异,或者不同金融工具之间的价格差异。

举例:早期国内有不少比特币交易平台,各平台的比特币的价格不同,就有不少人在 A 平台买入比特币,在 B 平台出售,赚取差价。

4、利率套利:利用不同利率环境之间的差异。例如,套利者可能通过在低利率国家借入资金,然后在高利率国家投资,从中获得利润。

举例:早期 P2P 火爆的时候,利息惊人。很多人信用卡分期或其它渠道贷款,加杠杆投进 P2P 平台里,赚取利率差。

套利操作层面的三个问题:

一是套利机会越来越少,比如上面提到的商旅订票套利,就更难做了。

二是一些套利机会可能只存在于极短的时间内,需要快速、准确地执行。

三是需要注意投入的成本,可能存在被反套利的风险。

40岁才悟出这些道理,真希望20岁的时候就懂得

孔圣人说四十不惑,在我四十岁时,就一直关注会有什么开悟。

这段时间看了不少历史书、帝王书、天涯神贴,有一天脑子里忽然冒出来一句话:“说话、做事前,先问自己,这样有什么好处?”

从这天起,好像不断地想通了一些事情。今天先整理一个相对宏大的话题,也不一定对,只能说从我自身来说,属于“想通”了。

自然生态 vs. 社会生态

人在自然界中居于食物链的顶端。

社会性是人和其它动物最大的区别,也是人能成为食物链顶端的最重要的原因。

观察自然生态的结构与活动,与社会生态做比较,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社会和自身的关系,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去往哪里。

食物链中存在几种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草木吸收阳光生长,羊吃草,狼捕食羊群。食物链存在着等级。

分解者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造成生产者、消费者的死亡和解体,把物质、能量还回到大自然中。

社会生态中,也存在着几种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分配者。

从交易的角度讲,大多数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从资源的角度讲,大部分人是生产者,日复一日辛勤劳作,生产财富;少部分人是消费者(食利者),极少部分人是分配者。

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分解者,却多了分配者,这一点非常重要,意识到这一点就能理解很多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

简单类比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得出下面的结论。

一、处于下游的同级角色,竞争充分,竞争远超合作,甚至没有合作。

在纯粹的底端生产者这一层,如草木争夺有限的空间、水分、光照和养分,这种争夺不见流血,却异常激烈。但由于阳光普照,草木普遍旺盛。

类比社会生态,相同点是底层不抱团、竞争激烈。不同点是底层资源并不充足。

一个人如果处于底层,往往没有“抱团”的意识和行动。“抱团”不是形容与人为善的姿态,而是借力,抱大腿,借助别人的力量完成自己的目标。

如果没有人找你“抱团”,也代表了你基本处于底层,除了生产、被消费的价值,没有其余可利用的价值。

一个人仅有竞争意识没有合作和抱团意识,也说明层次较低。

一个公司如果基层间相互倾轧,经常上演宫斗剧,大事小事斗得你死我活,也说明这个公司是低水平发展的阶段。

资源不足,就是零和博弈。底层人踩人,此时踩人收益大。

离开底层,就能一定程度减少这种竞争。上层人捧人,此时捧人收益大。

二、消费者也存在竞争,但需要有合作,越处于上游,合作越频繁、密切。

狼和狼个体间存在竞争,但狼往往成群狩猎,另外狼和狈也有合作。

当成为食利阶层时,为了最广泛和最大程度的获取生产者的成果,就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合作和专业的分工。

矛盾点是不能将合作者的数量变多。

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转换几率为零。

羊不可能吃狼,历史上也有个别狼被羊顶死,但顶死狼的羊变不成狼,狼还是要从狼中来。

这是基因的问题,肉体基因来自于生物遗传,基因改变要靠突变;社会基因来自于观念和方法论的传承。

如果掌握了食利者的观念、方法论,变成一个食利者就要容易的多。

食利者的观念、方法论散落于部分书籍中,由于与日常社会的教育、教化相去甚远,即使从食利者手里泄露出来,也很难被人接受、理解、吸收和运用,主要靠环境和圈层塑造个体。

四、往食物链上游走一级非常困难。

自然界中向上一级,意味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也意味着要以过去的自身同类为食,这在自然界很难发生,往往要靠千万年的沧海桑田演化。

社会食物链中向上一级的难度,来自于整体上面阶层的反对和压制。生产者的数量不能变少,不允许生产者变成消费者。如果消费者规模太庞大,就有整个系统崩溃的风险。

改变自然生态,靠的是环境的改变;改变社会生态,靠的是分配者的分配方法。

以上对于食利者来说可能都只是常识。

社会生态中的几个关键词

继续解释社会生态,沿用生产资料、生产关系、生产力这几个词。

这几个词支配了我们在学生时期对政治课的恐惧,那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产资料包括了能产出财富的工具和原材料。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比如: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机器、科技、知识)、能源、原材料、市场、信息、数据……

有地、有钱、有人、有技术、有原材料、有市场……就可以开展生产活动,创造财富。

让什么人去拥有生产资料,又让什么人去充当劳动力?思考这个问题并极力保障自己拥有这项权力的人就是分配者。

分配者进行分配,控制分配权,也需要各种工具和方法,如:政府、政策、军队、税收、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新闻舆论、道德……

道德是维持生产关系的一项工具,降低了维护生产关系的成本。

分配者控制着谁是食利者,谁是生产者,用什么形式在哪里完成生产成果的转移,这就是确立生产关系——人在社会中的生态位。

再说生产力,体现在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上。

发展生产力,就要增多劳动者的数量、提高劳动者的质量。

如果大家都躺平了,劳动者的数量一定会减少。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让劳动者开心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但这里存在着矛盾,劳动者缺乏知识,生产效率就无法提高,劳动者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认知得以提升,就会认清生产关系,从而想“躺平”。

而让劳动者开心,又得将财富成果更多的分配给他们。

最快获得财富的方法是什么?生产资料可以再加工产生财富,这会产生成本,周期也长,而生产资料不经加工,直接变卖、抵押,获得财富更快。

如何才能占有生产资料?

靠暴力和隐蔽的手段占有、由分配者分配、市场中交易、靠积累。

从部落到国家,从公司到个人,都跳不出这四种形式。

分配者最终确定谁占有生产资料,所以想致富,成为分配者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考虑到成本,这是血与火的终极难度。

退而求其次,从分配者那里捞取财富,难度立即降低不少,获益巨大。但分配者为什么要分配给你?需要用你的价值满足分配者物质上、情感上、精神上的需求,这就是价值交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分配者编织的规则中交易与积累,勤劳致富,这是从小被植入的观念。简单地说,就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稳定地交社保,稳定地拿工资。

我们思考一下,在社会生态中,自己处于什么生态位置?

我产他消:90% 的人都是这样的状态。计算每月交的社保和税,占到手收入的百分比,你可能会大吃一惊。本质就是一比一地出售时间换取报酬,一旦停下来,立刻断了收入,时间没有产生复利价值。

自产自消:个体、自由职业者属于这一类。那些逃税大户,本质上也属于这一类。自己获取了劳动价值的大部分。这类人一般有特别的技能和素质,对市场、信息差较为敏感,能识别红利窗口期,有创作或销售能力。通过有意识的专业训练,第一类人有方法转变为第二类人。

他产我消:老板、资本家们。他们的智力成本和管理、运营成本也非常高。真正白手起家的比较少,多少需要一定的资源、人脉、背景和启动资金。也就是说,这几样因素有“世袭”的成分在内。如果祖上几代不是这样的人,尽量不要幻想成为这一类人,除非“社会基因”发生了突变。还有一个特别的因素是技术,如果技术(尤其是信息和能源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你正好掌握了这一项技术,也有可能成为商业帝国第一代奠基人。

我来决定谁产谁消:制定社会运行规则的权力阶层,这个和血统有关系,不展开说。

以上内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1. 经常思考自己被谁消费,被谁用作了资源。避免被消费,被用作直接资源,而自己没有一点收益。我们的时间被谁大量占用,那我们就成为了他的资源。大多数人应该是被公司和短视频、游戏占用了大部分醒着的时间。

2. 知道自己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什么,是体力、脑力、情绪价值、时间,还是背景、人脉、资金,或是其它。继而了解自己的价值和能产出的作品是什么。

3. 逐步培养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的意识,训练占有和控制的能力。平台账号、受众粉丝、流量算不算生产资料呢?当然算。

4. 识别谁是分配者,或谁能成为分配者。这在职场、体制内尤为重要。如果注定在这里生存和发展,不仅要适应规则,还要善用规则。

文章来自公众号「关耳爷」

引语

程序是人和机器直接沟通的方法和结果。现在AI作为中介,在人的自然语言下生产程序。不久的将来,AI识别、认知、决策水平更高,人类会像远古大巫一样沟通天地万物,prompt 便是咒语。帮助人对接AI接口、占领AI入口,优化交互界面和咒语,应该是AI元年早期的一波红利。#个人开发者也有机会

M2 芯片 24GB 内存 MacBook Air 使用体验

2015 年的 MacBook Pro 已经老了,运行程序变慢,发热,风扇呼呼不停。是啊,它已经连续服役了 7 年。当时也算是高配置:CPU i5,内存 8GB,硬盘 256GB。

前段时间,系统提示电池需要维修,我从淘宝店上买了电池更换,拆下的电池轻微鼓包。新电池刚开始续航还可以,用了一段时间就和旧电池一样只能用两个半小时,是时候换个新电脑了。

盯上了苹果刚出来的 M2 芯片。网上查了一下,常见的应用对 ARM 架构芯片兼容性现在已经足够好了,还能够直接安装一些 iPad、iPhone 的应用。事实证明,能兼容移动端 App 这一点很方便,新电脑送到后,我安装了 iPhone 上的🚀, 就能上国际互联网了。

Pro 系列还没有上 M2 芯片,还是上一代 M1 芯片,且模具还是 Touch Bar 的那一款,不是很喜欢。新 Air 系列率先用上了 M2 芯片,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之前楔型外观,更接近老 Pro 的造型,加分!

定下来购买 M2 MacBook Air 后,找妹妹要了邮箱用了教育优惠,暑假还赠送 AirPods 二代耳机,加 400 元升级成三代,送给老婆。

配置就一步到位了,升到了 24GB 内存、10 核 GPU、硬盘 1TB。有大容量的 iCloud,1TB 的硬盘应该可以够用。

教育优惠最后总共便宜了 1200 元。

本来选了老电脑再抵扣 1050 元,新电脑到手后,又觉得这点钱把老电脑抵了实在不值,不跑大型程序,老电脑依然好用,和小米、华为 4 千多的新电脑一样的配置,一样的待机时间,最后就把抵扣取消了。

下单之前,拿不定主意选午夜色和星光色哪一种。网上评价午夜色很酷、很亮眼,但指纹明显。下班顺路去商场苹果店实际看了看,最终选择了星光色。用了几个月后,越来越觉得星光色很耐看,猛地看上去和银灰接近,但隐隐发着暗金色,比较大气

下单 4 天后,耳机率先送达。11 天后,电脑才送到。都是从上海发货。

开箱视频:

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下面说说使用体验。

外观:如果你不说,别人看不出这是一款最新的苹果电脑,外观上延续了经典,没有丝毫突破。如果你不说是一台 Air 电脑,别人也只会当是一台 Pro,新的 Air 和 Pro 太难区分了。星光色淡淡的金色,很耐看,推荐。

屏幕:机身比13寸 Pro 略小了一圈,但屏幕却变大到 13.6 寸,视野稍稍大了一点,但帮助不大,基本等同于隐藏菜单栏,再把Dock 缩小一些后的面积。像后来新款iPhone 一样,电脑也成了刘海屏,多少有点变扭。Liquid 视网膜屏,应该是更清晰了一些,肉眼感受并不明显

键盘和触摸板:键帽变大,键程适中,敲起来比较舒服,个别按键上多印了一些符号。最方便的,就是右上角加了一枚指纹识别的按键,在需要输入密码的大部分情况下,只要把手指轻轻放上去,就免除了输密码,识别速度极快,这是一项体验很好的改进。触摸板的尺寸也略有变大。

摄像头和音效:摄像头是肉眼可见的像素画质变高,不过不常用,无所谓。音效呢,低音比起老 Pro 还是弱了一些,中高音也有点飘,莫名其妙有点空旷、空灵的塑料感,和整个机子的手感倒是一脉相承。总的来说,音箱一般,比老 Air 和 其它品牌的电脑强一些。

性能:M2 芯片,真的很强悍!用了一个月,同时打开很多应用,包括浏览器也常开着 20 余个标签页,从来没发生过卡顿和发热,剪映专业版剪辑开箱视频,导出视频,都像用普通应用一样流畅。它没有风扇,在开着空调的办公室里,一直都是冰冰凉的触感。当然这也得益于 24GB 的内存,升级到这么大的内存,我打算同时起三个虚拟机,实现大数据 Hadoop 的测试环境,不过由于最近工作忙,还出差,还没来得及折腾。作为一个技术型的数据产品经理,总要有一些试验的环境才行。

续航:M2 芯片性能强,能耗还特别低。这款电脑充满电以后,即使没有电源适配器也不用担心,单使用电池应付一天的工作也绰绰有余,我预计续航差不多能到 10 个小时。买到时候选择了 35W 的双 USB-C 端口充电器,自带了一根绳索式 MagSafe 3 充电线,但这根线无法用到老电脑上,仔细观察,是 MagSafe 端口的边缘不同,一个基本是直角,另一个弧度比较大。用 MagSafe 3 充电线充电,效率好像比较低,用 USB-C 基本半小时就能充满,这就是所说的“充电半小时,待机十小时。”双充电端口的另一个好处是同时可以给手机充电,不用再带另一个充电头。

端口:右侧一个常规耳机插孔。左侧除了 MagSafe 3 端口,还有两个雷雳端口(USB 4),再就没有别的端口了。如果要是插网线、HDMI 线等,无疑是需要购买一个拓展坞。这台电脑貌似很挑拓展坞,有时候连续换几个拓展坞,都不能正常连接 HDMI。在没有无线投屏的地方很不方便

写到这里,文章就该结束了。总得来说,做工方面,与 2015 年的 MacBook Pro 相比,拿到手里缺少了一种扎实感,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类似于早几代 iPad 和后面几代的手感。但是日常使用上,性能续航这些完全不差,还是可以让人满意的一款生产力工具,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它能伴随我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SQLite 不为人知的故事

《形形色色的数据库》里,向大家提到过 SQLite 小型嵌入式数据库。现在人们使用最多的数据库,可能就是 SQLite。在浏览器、手机、汽车、ATM机、飞机……各类设备上它都有广泛部署。

SQLite 数据库以一个独立的文件存在,不占用操作系统进程。其它关系型数据库,一般是客户端/服务端大型的技术架构,需要安装、启动服务,占用端口。

受益于整个数据库(包括结构定义、表、索引、数据本身)都在一个文件里,SQLite 很容易跨平台使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关系型数据库的关键特性(如事务),它都能良好支持。性能也很出色,同时它做到了 100% 的测试覆盖,稳定性和安全都有保障。

正是因为以上特点,它成为了移动设备中数据库的第一选择。

2022 年 7 月初,SQLite 的作者 Richard 参与了一期播客节目,讲述了 SQLite 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

这篇文章整理了博客节目的关键内容。看完后也许能理解,为什么我们没有这样的程序员,为什么我们做不出世界级的基础设施软件。

SQLite 如何诞生

Richard 早先是个外包程序员,所在团队承接了一个军工项目,开发军方战舰上使用的故障管理系统。

该系统使用了 IBM 的 Informix 数据库,可能是服务器方面的原因,数据库一直不是很稳定。只要数据库服务器挂掉,他们开发的系统就会无法正常运行,弹出提示:“无法连接到数据库”。

甲方大佬看到他们的系统产生了错误提示,也不关心具体背后是谁出了错,就把锅扣在了他们身上。

国内外的外包程序员都是伤不起啊,遇到这种情况,一般程序员都是选择换个环境,或者祈祷分到一个好侍侯的甲方项目中。

战舰故障管理系统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外包团队又没有数据库服务器的管控运维权限,怎么解决无法连接数据库的问题呢?

Richard 有了一个灵感:“为什么一定要从数据库引擎中取数据,而不能从硬盘中直接读?”

只要操作系统和硬盘没问题,程序能正常运行,就可以读取本地文件,而不必依赖数据库引擎的服务正常。

“功能越多,越不稳定。”我记得八十年代的时候,父母看一些工业产品时,就经常说这句话。奥卡姆剃刀原则“若无必要,勿增实体”在产品设计中是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1、系统越简单,故障率越低;2、用户认知负担降低;3、带来了简洁的使用体验;4、成本降低。

他们在市面上找了许久,发现没有现成的 SQL 数据库引擎可以做到这一点。团队其它成员就鼓励 Richard 写一个出来。

查了一下资料,同类型数据库 Microsoft Access 1.1 在 1992 年就有了,但应该不能在 Linux 平台下使用。SQLite 是 2000 年才开始开发。

Richard 并没有立即开始,直到因为政策原因外包项目合同中断,Richard 失业了数月,才正式动手编写 SQLite。

可能也有拖延症。

当时是 2000 年,还没有维基百科,上网也是电话拨号,美国只有 1% 的家庭拥有 ADSL 宽带网络。

在 Google 上几乎搜不到构建一个本地文件型数据库的有用信息。

Richard 有开发编译器的经验,于是他把这项经验应用到了开发数据库上。

他把每条 SQL 语句(DDL 创建库表结构和 DML 读写操作数据,都是SQL语句)看作是一个程序,只要这个程序能执行成功,那就达到了最初的目的。

于是,问题变成了把程序编译成某种可执行代码,这就用到了他开发编译器的经验,他写了一个字节码引擎来运行一个查询。

SQLite 核心原理是通过一个编译器将 SQL 翻译成字节码,就这样,SQLite 诞生了。

面对生活中、工作中的痛苦时,我们习惯咬牙忍受,常常采取迁就、回避、的态度,长期下去就变得麻木,这是我们不擅长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

SQLite 如何发展壮大

SQLite 被发布到网上。

Richard 很激动地宣布,他在掌上电脑中跑起一个 SQL 数据库。就是下面这台 Palm Pilot 掌上电脑。

作为 80 后,我对掌上电脑印象深刻,曾梦寐以求想拥有一台,结果是拥有了电子词典。

SQLite 一发布就受到很多人关注,这让 Richard 大受鼓舞,不断迭代升级他的产品。

一两年后的某天,他接到了摩托罗拉公司的电话。摩托罗拉正在开发新版本的手机操作系统,有些功能适合用 SQLite,希望能把 SQLite 内嵌进去,并让 Richard 提供技术支持。

Richard 很激动,但对方问起价格时,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答复。

放下电话,Richard 对产品定价仍没有头绪,他没有想过系统化地运作这个项目,也没有可参考的定价方式。

最后几乎是一拍脑袋,定了 8 万美金,当时折算人民币近 60 万。这就是 SQLite 的第一笔收入。Richard 又找了三个人,和他一起完成了这个项目。

2001、2002 年时,摩托罗拉公司的体量十分庞大,比今天国内的小米、华为等公司大很多。这样一个巨头,肯为一个小软件的作者致电并付费,这样的商业环境,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真是令人羡慕。可以想象,现在某些公司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还是会给某部门的程序员下达一个任务:加班两周抄一个出来!

继摩托罗拉之后,又一笔生意找上门来,这次是 AOL(今天的美国在线,曾被 44 亿美元收购,又和雅虎打包一起 50 亿美元卖出)。

AOL 当时有邮寄 CD 的业务,他们想在CD中使用 SQLite 数据库的一些增强功能,为此 AOL 每月向 Richard 支付 10 美元。

不知道是不是每张CD 每月支付10 美元,原文没有说。如果是,这一下子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了。所以,完成从一个消费方到生产方的身份转换很重要,生产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无论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即使可能是小众的产品,也会产生回报。

紧接着,Symbian OS(塞班手机操作系统,后被诺基亚收购)和诺基亚分别和 Richard 签订了合同,这时 Richard 已经需要频繁飞往国外和这些公司谈合作了。

Symbian 在数据库选型期间,一共测试了 10 款产品,其中 2 款开源,7 款商业产品,还有 1 款就是 SQLite。考虑到商业公司相对更有保障,Symbian 给了商业产品多次优化调整的机会,但最终还是 SQLite 胜出。

成立 SQLite 联盟是里程碑事件,联盟目的是为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并让更多的协作者参与维护项目,以保证产品可以长期使用。

像一直等着生意上门一样,成立联盟这件事也不是 Richard 主动推动的,而是由管理 Mozilla 基金会的一位女士一手推动促成。Mozilla、Symbian 和 Adobe 三家大公司成为了联盟的创始成员,他们和其它联盟成员共同赞助 SQLite 发展,而产品的决策权仍在 Richard 手中。

有人说 Richard 做了个错误的决定,但事实证明,后面 SQLite 一直发展的很好。

再后来,2005年的时候,Google 联系了 Richard,向他展示了安卓的原型机。他们又在安卓系统上展开了 SQLite 的合作。这正是智能手机诞生的前夜。

Richard 回忆当时的一幕,他们正在使用 SQLite 调试适配手机上的一些应用,这时来了电话,电话被接通——Richard 意识到,这不再仅仅是手机。智能手机的时代要来临了,而摩托罗拉、Symbian 、诺基亚都没有意识到这点。

Richard 和 Google 签署了保密协议。他不能告诉摩托罗拉们,时代要变了。

SQLite 如何保持稳定

Richard 一度对 SQLite 很自信,他认为SQLite 绝对没有严重的错误,事实上好像也是如此。但安卓证明了这不是真的。当 SQLite 随着安卓系统在数百万台设备上部署时,出现了很多错误。

Richard 学习了航空电子设备制造商的一些经验。在安全至关重要的航空产品的质量标准里,有一套 DO-178B 标准。其中一个关键是要求对产品 100% 的测试覆盖率。

Richard 把这个理念应用到了 SQLite 的开发中,他决定编写测试代码以使 SQLite 达到 100% 的质量。

在软件开发中,达到 90% 或 95% 的测试覆盖率是比较容易的。想达到最后 5% 非常非常困难,他们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才达到了100%的测试覆盖率,测试用例惊人地达到了10万个,在多种芯片、多种操作系统中完整测试一遍将会产生 10 亿次测试。这件事做完,就再也没有收到来自安卓的错误报告。

这一举措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接下来的八九年里,SQLite 真的没有发生任何错误。

第三方测试平台对各类数据库做了极限测试,除了 SQLite,只有 PostgresSQL 能达到同样的水平。

PostgresSQL 要做到这一点,比 SQLite 更不容易。因为PostgresSQL 正是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客户端/服务器复杂架构,而且是原生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会引入更多错误的机会。而 SQLite 只有一个文件。

其它数据库,包括 Oracle、DB2 等,都会在这项极限测试中奔溃。

伟大程序员的一些独特理念

毫无疑问,Richard 是一个伟大的程序员,他发明的 SQLite 嵌入式数据库是众多移动设备、移动应用能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之一。难以想象,如果有一天 SQLite 不能用了,我们的生活将会受到多么大的影响。

他在播客中也提到了一些理念。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

Richard 准备开发 SQLite 时,和普通人一样,先去互联网上搜索了很多资料。遗憾的幸运的是,他什么都没有搜到。

很多计算机核心技术理论,都来自于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或伯克利大学,他也没有办法从这些大学里得到帮助。

他只能动脑子用原创的方法来实现新的数据库。

奇怪的是,等回过头来再看 PostgreSQL 使用的火山模型和 SQLite 曾经的字节码模型,二者在顶层设计时有着不同的路线,但在同一技术领域中,两条独立的发展路线都给出了同样稳定的结果。

Richard 认为这是运用第一性原理后的结果。

“一点就透”

Richard 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一次在德国召开一个 PHP 的会议,邀请 Richard 做演讲嘉宾(PHP 已经将 SQLite 集成了进去),另外还有一位演讲嘉宾是 MySQL 早期开发者。

这位开发者讲了 MySQL 一个关键性能实现方案。Richard 听了心想,“哇,这真是一个聪明的主意。” 于是就在回去的飞机上,打开电脑为 SQLite 实现了这一特性。

真正的领域专家,有时候只需要一点点启发,就能立即明白其中的关键,并把它实现出来。如果你怎么都没办法向别人说清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要怀疑对方的知识储备。

没有依赖的自由

庄子说御风而行的列子“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Richard 可能没读过庄子,但他似乎更明白不依赖于他人的自由之可贵。

SQLite 除了依赖 C 编译器和 libc 中的一些东西,没有依赖任何“轮子”,需要到的“轮子”,全部都自己发明了一遍。

Richard 说,假如当时选择使用 Berkeley DB 作为 SQLite 第二版的存储引擎, 起初它是开源的,但后来就被卖给了Oracle,变成了双源模式,不付许可费就看不到源代码,那肯定会出问题。

SQLite 中的解析器也是作者多年前自己编写的,没有使用现成的 Yak 或 Bison 等产品。

当 SQLite 需要版本控制的时候,同样没有使用 CVS 或Linux之父开发的 Git ,而是自己开发了一套 Fossil 版本控制软件。

Richard 甚至计划自己开发一个邮件服务去替换 Gmail,他不希望邮件内容被厂商记录和控制。

自己做,不依赖第三方,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就会拥有更多的自由。

SQLite 作者的一点建议

“构建一个没有服务器的数据库引擎,直接与硬盘文件交互,忽略数据类型,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疯狂的想法。”

“如果去问专家,他们都会说:‘那是不可能的,永远也行不通。这个想法太愚蠢了。’”

“幸运的是,我不认识任何专家,我就去做了,事情就做成了。我认为,不要过多地听专家的话,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就有希望能做成。”

梦是无法满足的欲望

前半夜,大抵是五彩斑斓的梦。梦有色彩,或是梦中出现罕见的庞然大物,都会有种别样的感受,希望这样的梦再做久一些,做的次数再多一些。

后半夜,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梦:

梦境大概是大学校园,我和一个女生张贴活动海报,偶遇数次,便渐渐有了印象。她和一些帝都女生一样,有着相同的气质和神色,大气、骄傲、有一些才艺,学习成绩却又不怎么样,彼此间有距离和隔阂,但你对她真心,也许能换来她的一些仗义。

她又一次去贴海报,出现了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偷窥并偷拍她。我气血上涌,怒而搏击,失手将同学打死。其他几个男同学,都是我印象中讨厌的初中校霸,霸道、残酷、拉帮结派,满肚子坏心思,他们一起来找我的麻烦,同时我还要费心应对官司。

梦里她与我站在一起,像恋爱般的亲密、坚定,她家里人也一起来平这件事。

我做这样的梦,与白天的见闻有关。今天高中同学给孩子举办十二岁生日庆典,微信群里发来了现场的照片、视频,家乡本地的十来个同学都去参加了宴席,身在外省的同学几乎没有去的,这些人微信群里也不发言。我很想知道他们都有没有随礼,但也好像找不到可以问的人。

其实能上高中的同学,都已经是一些佼佼者,尤其是上重点班的那些些。高中同学的变化似乎并不大,至少比起初中同学是如此。之前还在初中同学群的时候,看在当地做一些小生意、或打临工的初中同学容貌衰老,甚至不像是一代人。他们发的聚会视频里,有些人言谈、举止、神情、穿着、妆容,颇有些粗俗,我不知道这样说好不好,大概不太好。和另外几个同学一样,我也退出了初中群。

我无法断定初中同学比高中同学变化大,是因为高中同学大多都上过大学,且有较正式的工作,还是因为我认识初中同学时,他们还是稚嫩少年,与现在面色黎黑,皱纹沟壑、大腹便便的形象反差太大。

人很容易背叛自己的出身。晚上我看了最近很火的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回忆起儿时爷爷、姥爷的小山村,似乎前天我还在那样境遇里生活,今天就成了城市里新生代的农民工。实际上前十八年,我都是在内蒙农村、乡镇里度过,由农村去到镇子上,镇子上的同学还展示过彼此的不同,诸如第一人称“e (三声)”和“老子”的不同,以及个别“洋气”的用词和不同的尾音声调。上完高中,我又在大城市呼和浩特复读了一年。然后来到北京,一直生活了二十年,从最落后的乡野农居,一直来到了最繁华的城市。

这是很宝贵的经历,我有着出生在乡政府所在地村子的中心感,因为我门的小学叫中心小学,附近村子的学生都得到我们学校来上学,我也近距离观察过更“落后”的爷爷姥爷家,那些老家的小玩伴,就像是鲁迅文章中的闰土。接着我又开启了外地住宿制的初中生涯,一个更大的乡,因有着整个后大滩唯一一所重点中学而著名,这里的同学就是上文提到的我梦里的那些同学。在这里我受到过校园霸凌,不过与其他同学相比,仍是频率较低、程度较浅的那种,因为我有一些“优势”。

直到上了高中,父亲的工作调动到了镇里,我们家也搬到了镇里。我的父亲是教师,是职工家庭。这在乡村世界中,一直提示着我和别人不同,客观上也造成了我和别的纯庄稼户同学有着区别。在家乡,某些方面我和别的同学格格不入,我曾一度自卑,觉得为什么就不能和大家打成一片,无形中会成为了一个另类呢。

直到今天我有了一些理解,旱涝保收的工资收入,家庭经济的“优越”,家里丰富藏书的熏陶,父亲校长职位的“权势”,不用干农活的“娇生惯养”,别人没有的学习用品和各类“装备”,以及容貌的“清秀”和学习成绩的优异,,让我成为了一个中间态。那是城市化还没有如火如荼展开前农村和城市泾渭分明间的一股“清流”。当日的自卑,今日应该感谢,我不知道我妹受了这方面多少影响。我俩在我父母圈子以及亲戚的子弟中,发展算是比较好的。

城市中最特别的是什么,可能是城市女人。大学之前,对城市转来的女生情有独钟,非独我一人,农村里的男同学可能更盛。城市女孩儿就像花儿,农村女孩儿就像白菜。在北京上大学以后,见识了五湖四海的异性。就我而言,也曾“染指”了一些城市姑娘,包括帝都的在内。然而在梦中,那种甚至具像化了的北京女孩儿形象仍可望不可及,这仍然是出身的局限性和闯王进京的阶级欲望罢。

晚上睡前,又刷到一篇家乡公众号的故乡回忆文,带着朦胧的思乡情绪进入了梦乡,就做了这样一个梦。

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我想,日间的见闻,只是一种导索,当时并没有细思量,却也激活了潜意识,为没有满足的欲望造出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