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常志

依然大霾。奇特的是难得一见的雾凇景象持续了半天,树枝开满了霜花。

同仁堂,服务算好。又一次见到了张大夫,简历上宣传是施今墨的弟子。前天带孩子看咳嗽,今天带岳母看便秘。张老的开方手法很奇特,两次开方没有用成方加减,而更类似于两两一组的对药拼装。病人不是很多,我请教了学医的方法。

必须转中医这一行。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提到的学习方法

  1. 诗词不需要每个字都理解,只需记住它,某一天、某一个时刻、某个场景下,其意会自现。
  2. 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3. 我们的眼睛是可以同时看几行,并且同时记住几行的内容。 用心的锻炼它(脑袋),它就能做到。
  4. 每一天,我都像发了疯一样做习题,我放弃了生活中其他的一切,每天清晨一睁开眼睛,就是竞赛;每天晚上闭上眼睛时,仍是竞赛。 我常常从梦里惊恐地吓醒,对我而言,这场竞赛完全不只是一场考试。它含着我报恩的心思,还含着我想自己证明自己的较量,如果竞赛不得奖就是一个世界末日。
  5. 收获是一个多变量函数,并非单变量函数。 耕耘是收获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 因为她喜欢,所以她做了,她压根不知道天下还有一件事情是需要关心别人想什么,她按照自己的心,活得淋漓尽致,这个样子才是真酷!
  7. 难题其实归根结底都是考思路。 题目在精,不在多,做得多了,脑子反倒乱了,纠缠于细枝末节。 我可以花半个小时,把十道作业题全应付完,却花费两小时只研究一道几何题,我会在脑海里反反复复思考它为什么要这么做,关键不是解法,而在于为什么要这么解。
  8. 所有课程中,最训练思维逻辑严密性的就是几何的证明推导题,如果逻辑推导的思维过关了,物理在本质上和需要死记硬背的历史地理政治无任何区别。
  9. 成功者的经营理念只是一盏指路灯,具体的路如何走还是要靠自己去悟,而且没有必要一定去复制别人的路,关键是如何开辟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到达灯下。
  10. 英文是一门语言,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说,你整天默背默诵,再用功都是事倍功半的笨办法。你应该大声读出来,不必刻意强求自己背下来,只需要反复读,以朗朗上口为目的,时间长了,你自然会培养出语感,有了语感,你做选择题时,有时候完全不用理会语法,只需读过去,你的舌头会告诉你哪个选项正确。
  11. 我一边走,一边仰望着天空的星星,一边脑海里反复推敲着今天的一道物理题,答案已经知道,只是想更清晰地理解整个思路过程,并把所有的相关知识点再在脑海里总结温习一遍,这就是我想一个人做的事情。20多分钟的回家路,足够我把一道题目反复的研究透彻。
  12. 洗完脸后,一边泡脚,一边拿着英语书背诵单词,只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不长,但是只要坚持,即使每天只背两个单词,一年下来也有600多个单词了。
  13. 只能凭着一股毅力,日日坚持,是不是坚持就一定会成功呢?不见得,但是不坚持,却肯定不会成功。
  14. 高考作文和明清时代的八股文有些类似,很善于扼杀创造力和幻想力,你要想拿高分,就去认真看看得高分的人如何八股的,不管有多好的想法,都别轻易跳出框子。
  15. 语文归根结底是一门语言,靠的是积累。你现在要找的路只是如何把你积累的知识和高考试卷接口。
  16. 高中部的这三栋教学楼里,每天都有很多人在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也每天都有人做不到。下决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坚持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17. 以后的关键不是在于一天花费了多少小时学英文,而是在于一年365天,我是否每天能早起半小时,背诵英文;是否能每天坚持记忆10个英文单词。从今天开始,坚持到高考前,如果我的英文成绩还不好,那么我认命!
  18. 我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各科老师的状况,制订了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学校里的时间。(具体各科的学法,我就不打上来了,因为各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这要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别人的不一定会适合自己。)
  19. 我和自己赌,书山有路勤为径!既然我不能找到原因,不能发现更好的学习方法,我就只能和自己赌古人的智慧。
  20. 我却没有因为停电就给自己借口,让自己不早起30分钟,所以依旧早起,点着蜡烛开始背诵英文。我只是坚持了自己给自己定下的游戏规则,停电停暖气这种事情太渺小,不足以让我打破自己设定的规则。
  21. 等你到了山顶时,就会明白,如果中途放弃,那么你就永远都不会明白了。千万别放弃!有了第一次放弃,你的人生就会习惯于知难而退,可是如果你克服过去,你的人生则会习惯于迎风破浪地前进。
  22. 我的手指在隐约有自己签名的地方摸过。这世上,他人可以背弃许给你的承诺,难道连你自己也要背弃自己吗?
  23. 只有辛劳付出后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唯有这样的成功会带给人真正的喜悦。
  24. 我以前是偶尔不交作业,现在开始每天都不交作业,我的原则是要么做,要么不做,绝不浪费时间去敷衍和抄作业。
  25. 宁可花一个晚上把这些题目吃透,别的题目都不做,也不要一个晚上去忙着完成所有作业。
  26. 5到7天,是记忆的时段点,在这个时候重复记忆,就可以保证记忆的长期性。
  27. 第二天早上,闹钟一响,我就强迫自己起床看书,堕落发泄的时间已经结束,看不进去也要看。人之所以被称为有智慧的高级生物,就是因为我们有智慧,可以用理智克制不正确的行为。
  28. 不管你取得多大的成就,我会自然而然觉得,只要我努力,我也能做到。如果我没做到,只是我不想或我没努力。
  29. 高中三年的关键是高一和高二,所有的知识都已经在高一和高二学完,高三只是一个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如果在高一、高二就把所有知识都真正吃透、刻进脑海里,高三当然不用费力。

霾天也有好照片

在霾中也能拍到好照片,霾是事实,好照片如同观念。影响我们的是观念,而非事实。

我们要向父母学习些做饭的手艺,要不然时间过得这么快,以后想吃的时候只能自己做给自己吃了。

我扮轨道,儿子扮火车,小小的身体在我背上爬行。

妹妹走了一万三千多步。社会上奔波,只能靠自己。

水之积也不厚,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篇写到一只超牛的大鹏,重复了三四个段落,以至于我一直以为是写大鹏。直到今天,读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顺着读下前三段,忽然悟到主角可能不是那只大鹏,而是那片海。

那片海象征着我们的精神力和心力,如果心力足够,则能支撑得起千里大鹏的展翅高飞;如果水浅,一只普通的船也会搁浅;如果只有一杯水的能量,那一个小芥末飘进去,也成了一只大船。心力太小,遇到很小的事就耿耿于怀、暴跳如雷,或者畏前畏后。

所以逍遥游的第一部分,可能就是告诉我们一个目标和方法——“厚积”心力到一定程度,那观察宇宙的视野就足够的广阔,世俗的庞然大物(权贵、名利等)就如同尘埃一般,生命现象也如同一呼一吸之间快镜头下的花开花落。

常见的认知扭曲

常见的认知扭曲——戴维·伯恩斯(David Burns)

  1. 全或无思维(也叫二分思维):即用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事物。
  2. 过度泛化:一个单一的消积事件,被认为可能带了一种永无止境的失败模式。
  3. 贬低积极的方面:否定积极的经历,坚持认为它们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算数;通过这种方式否定自己的成功,让自己仅仅关注于没做好的那些事。
  4. 读心术:消极地解读别人的想法或感受,即使没有什么可靠的证据来支持这种结论。
  5. 预测未来:一个人可能会预期未来会变糟,并把这种预测视为已经确立的事实。这种悲观预期带来的焦虑称为预期性焦虑(anticipatory-anxiety)。
  6. 灾难化:预期可能出现最坏的结果,并对它作出反应,就好像预测已经成真一样。这通常会导致一个高度夸张的结论。
  7. 情绪性推理:假设自己的消极情绪反映了事件的真实情况,“我感觉到它了,所以它一定是真实的”。
  8. 应该性陈述:用“应该”和“不应该”来激励自己,仿佛有一个严苛的声音在督促你。
  9. 贴标签:这是过度泛化的一种极端形式,你并没有鉴别出思维中的错误,而给自己或他人贴上负面的标签,例如“我是一个失败者”。

凡人

我有两个下属都是北京女孩儿,我特别羡慕她们。不管挣八千还是一万,统统都是自己拿到手里的,不用支付房贷或房租,也不用来作为养家的主要支出。衣食无忧,没有生存压力,吃吃饭逛逛街购购物聊聊时尚,聊点生活琐事,开怀畅笑。

如果我也有这样的境遇,不用为生计奔波,把我满腔的热情用在热爱的中医事业上,以我的悟性和操守,我想我就算成不了大医,也能超越一般的医生。

昨天岳母去看中医拿回来的方子,我能说出每味药的作用,并能拆解出四物汤、知柏地黄丸、酸枣仁汤的结构。这是目前的水平。

叔本华在书中提过,他非常感谢他无需为生计烦恼,每天只需要休息、思考和观察,如果没有殷实的经济基础,他不会成为一个哲学家。

很多人其实都有机会不做一个平凡的人。

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

一个金融性工具APP,功能主要是信用卡还款,首先在风格上应给用户信任和安全感,配色是决定风格的主要因素,看支付宝和京东金融的配色,以白和黑白为主,图标以VI色彩做点缀,没有成片的颜色,给人简单可信赖的感觉。其次作为工具,应让用户拿起来就用,用完了就走。所以80%被用到的功能和自己主推的功能放出来,其它放进更深的层次。把所有的功能和信息都平铺出来,用户需要思考和处理,要有学习适应的过程。

以上,是公司会议上新产品UI选型会上我的观点,但我只放在了心里,没表达。两个美工做了两套界面,产品负责人提前已经给我打了招呼,让我投票选A。A的风格是国外的配色和UI框架上改出来的,国外的东西,一上手就让人感觉舒服,另外这个美工来的早,已经做出来的页面多,参会的人包括老板就聚焦在这一方案上了。而我更看好另一套。

不发声,在这种环境下是不是正确的做事方式?肯定不是,但恐怕是目前格局中最好的方式。大家是不是在做正确的事?肯定不是。

看似民主,实则已暗箱操作,这是不是正确地做事?或者是不是正确地做人?

用了不正确地做事的人,肯定是做了一件不正确的事。

公平、正直地做事,是不是等同于正确地做事?

做正确的事,需要强大的判断能力。正确地做事,是方法和效率的问题。

小论管理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管理的文章,但往往力不从心,半途而废。今天再奋力努一把。

管理一是识别有能力的人,二是让有能力的人有意愿去做事,三是让有能力的人团结在一个目标之下。

识别能力,对领袖是最大的挑战,这需要智慧、眼光和胸怀。凡人皆有能力,一是能不能看得出来,二是能不能用对地方。孟尝君用鸡鸣狗盗之徒、韩信从项羽跳槽到刘邦处、曹操用许攸和张绣三个例子足以说明道理。

让有能力的人有意愿去做事,这点其实好办,求仁得仁,求利得利。难在懂人心,现代企业中,老板常常与理想主义者谈利,又与务实者画大饼。把个体心理普遍化是最大的失误。不懂人心,不足以谈管理。不去懂最不起眼的人的心理,管理将难以持久。价值感是任何一个层次的人的首位,凡抹杀别人价值感的管理者斩立决。

庸才好管,能人难御。能人会聚,祸起萧墙。把内耗减少到最小,保护(平衡)好每一个出力气的,是栽树结果之前最值得关注的日常事务。否则没等果子结出来,树都会被挖断。人性使然,客观之自然规律,不要以为做对事了,人就对了。每天忙于事而非忙于人,是管理最大的失误。

以上三点,对于管理足够。而作为领袖,还要有分到最多果子的能力。长久共赢当然是理想,但人心不足。

任人唯能,能是彼时最适合干彼事之人,足以成大事。任人唯亲,这么干的皇帝全都倒霉了。

信息最大化,是多谋善断的前提。假设谋和决的能力不高,掌握最多的信息,管理基本不会犯太多的错误。如果偏听和只看浮于表面的信息,谋和决的能力越高,付出的代价越高。

事业时移世易,事物千变万化,人心亘古不变。既不要高估任何一个人,也不要低估任何一个人。

管理是行,而非知。对于懂道理,而不想、不愿去践行的人来说,不适合做管理,我就是这样,价值感太低。有其乐无穷的感觉和藐视一切的信心的人最适合。

以上,是今天所写。以下,是从前的草稿,基本说的是目标和方法的关系。

管理的目的是使各项资源整体产出最大化的价值——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不是权力的象征。管理的结果是提高经济效益。而制度、流程、奖惩等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能把手段看成管理本身。管理的方针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和因事制宜。

在奴隶社会,鞭子是最有效的手段。反应到现代企业组织,对于以低廉劳动力为红利的企业来说,强有力的监督和标准化、流水线作业能保障质量,同时效率也最高的。对于有服从文化的地方,如军队、监狱等也需要如此。在学校这种地方,30年前家长嘱咐老师最多的话就是:“我家小子如果不听话、不服管,使劲揍他”。但在10多年前已然不是这样,我听说过学生和家长联合把老师揍了的事情。暴力或恐吓做为管理的手段是非常高效的,事到如今适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了,除非是不合法和不正规的组织。对于知识拥有者,以开除走人威胁,最不济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

说到标准化和流水线,以前有一家想做公务和商务消费返利的网站,名字叫约惠网。副总安排下边的运营、技术写网站作业手册,目的是使所有干具体工作的员工认真阅读这份手册就可以独立完成某项工作。他的经验是来源于父辈对药品工厂的管理,从进药厂车间前准备工作,穿多长的消毒服,戴什么手套,到进去后行走的路线,第一步、第二步做什么,都有严格和详细的规定,他把这套管理用在了互联网的管理上。流程、规章制度好不好,当然好,它是工业制造行业的法宝,质量和效率能得以有效控制的核心就在这里,可是它适合互联网企业吗?这个公司结果就是一年后就倒闭了。

开会在各种类型的公司都是司空见惯的。有的人讨厌无休无止的会议。偏偏有的领导就把开会作为管理,释放喷的快感,体现其存在感。开会就是一种沟通形式,用于沟通以外的都有特殊的目的。如整风运动基本是在会议中展开的。有效沟通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主观、客观上能做到第一步信息不失真就已经非常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