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什么叫做不琐碎的工作呢?

优秀的人能把平凡的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能把复杂的事情处理得有条不紊,能在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力挽狂澜。踏踏实实做好手中的工作,把一切当作机遇和挑战,争取离这个目标近一点……

所谓职业,无非是将自己变成一个聪明的勤快人。

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让更多人对自己更信任……

2004年,集团下属科技公司改组,执行委员会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去兼任科技公司的副总,负责整个公司的业务和人事安排。工作于是无厘头地增加了很多内容。

当时公司招了大批应届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的新新人类。平均年龄25岁。那个新的助理,是经过多次面试后,我亲自招回来的一个女孩。名牌大学本科毕业,聪明、性格活泼。私下里我得承认,我招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她在大学里优秀的表现之外,还因为她写了一手漂亮的字。女孩能写一手好字的不多,尤其像她,看起来长发飘飘,多么女性化的一个姑娘,一手字却写得铿锵倜傥,让我对她不由多了很多好感。

手把手地教。从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她也学得快。很多工作一教就上手。一上手就熟练。跟各位同事也相处得颇融洽。我开始慢慢地给她一些协调的工作,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分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和沟通让她尝试着去处理。

开始经常出错。她很紧张,来找我谈。我告诉她:“错了没关系,你且放心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遇到问题了,来问我,我会告诉你该怎么办。”仍然错。又来找我,这次谈得比较深入,她的困惑是,为什么总是让她做这些琐碎的事情?我当时问她:“什么叫做不琐碎的工作呢?”

她答不上来,想了半天,跟我说:“我总觉得,我的能力不仅仅能做这些,我还能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那次谈话,进行了一个小时。我知道,我说的话,她没听进去多少。后来我说:“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发生,然后循序渐进吧。”

半年以后,她来找我,第一次提出辞职。我推掉了约会,跟她谈辞职的问题。问起辞职的原因,她跟我直言:“本科四年,功课优秀,没想到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却每天处理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情,没有成就感。”我又问她:“你觉得,在你现在所有的工作中,最没有意义的最浪费你的时间精力的工作是什么?”她马上答我:“帮您贴发票,然后报销,到财务去走流程,把现金拿回来给您。”

我笑着问她:“你帮我贴发票报销有半年了吧?通过这件事儿,你总结出了一些什么信息?”

她呆了半天,答我:“贴发票就是贴发票,只要财务上不出错不就行了呗,能有什么信息?”

我说,我来跟你讲讲当年我的做法吧:1998年的时候,我从财务被调到了总经理办公室,担任总经理助理的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跟你现在做的一样,帮总经理报销他所有的票据。本来这个工作就像你刚才说的,把票据贴好,然后完成财务上的流程,就可以了。

其实票据是一种数据记录,它记录了和总经理乃至整个公司营运有关的费用情况。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一堆数据,其实它们涉及了公司各方面的经营和运作。于是我建立了一个表格,将所有总经理在我这里报销的数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联系人、电话等记录下来。

我起初建立这个表格的目的很简单,我是想在财务上有据可循,同时万一我的上司有情况来询问我的时候,我会有准确的数据告诉他。通过这样的一份数据统计,渐渐地我发现了一些上级在商务活动中的规律,比如,哪一类的商务活动,经常在什么样的场合,费用预算大概是多少;总经理的公共关系常规和非常规的处理方式,等等。

当我的上级发现,他布置工作给我的时候,我会处理得很妥帖。有一些信息是他根本没有告诉我的,我也能及时准确地处理。他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了他我的工作方法和信息来源。

渐渐地,他基于这种良性积累,越来越多地交代更加重要的工作。再渐渐地,一种信任和默契就此产生,我升职的时候,他说我是他用过的最好用的助理。

说完这些长篇大论,我看着这个姑娘,她愣愣地看着我。我跟她直言:“我觉得你最大的问题,是你没有用心。在看似简单不动脑子就能完成的工作里,你没有把你的心沉下去,所以,半年了,你觉得自己没有进步。”她不出声,但是收回了辞职报告。

又坚持了三个月,她还是辞职了。这次我没有留她,让她走了。

后来她经常在MSN上跟我聊天,告诉我她的新工作的情况。一年内,她换了三份工作。每一次都坚持不了多久。每一次她都说新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工作。2005年的时候,她又一次辞职了,很苦恼,跑来找我,要跟我吃饭。我请她去写字楼后面的商场吃日本料理。吃到中途,忽然跟我说:“我有些明白你以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所谓的职业生涯,其实你很难预测到你将来真正要从事什么工作,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有关。大多数人,很有可能将来所做的工作,跟他当初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从22岁大学毕业到26岁之间这四年,不是你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养成了怎么样的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个良好的工作习惯指的是: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是否学会了如何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的事物,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别人更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处理好它们。具备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长为一个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人都有惰性,也都愿意用那些用起来顺手的人。当你具备了被人信任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渐表现出你的踏实、聪明和细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就会提供到你面前。原因很简单,用一句话就能交代清楚并且能被你顺利完成的工作,谁愿意说三句话甚至半小时交代一个怎么都不明白的人呢?沟通也是一种成本,沟通的时间越少,内耗越少,这是作为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当你有比别人更多的工作机会去接触那些你没有接触过的工作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多的学习机会,人人都喜欢聪明勤奋的学生,作为管理者,大概更是如此。

一个新手,大多数新手,在这四年里,是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的。但是这四年的经历,为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人不在乎年轻时走弯路,很多人觉得日常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好没什么了不起。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工作,循序渐进地、隐约地成为今后发展的分水岭。

漫不经心地对待基层工作的最大损失,就是将看似简单的事物性处理方式,分界成为长远发展的能力问题。

聪明的人,总是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时间长了,他会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抱怨那些看起来资质普通的人,总能比自己更能走狗屎运。抱怨她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更会讨领导欢心,等等。慢慢地,影响心态。所谓的怀才不遇,有时是这种情况。

工作需要一个聪明人,工作其实更需要一个踏实的人。在聪明和踏实之间,我更愿意选择后者。而踏实,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条件没有太大关系。

可恶的,卖火车票的

卖火车票的越来越会卖,越来越向着地铁小老弟学习。只要你买中点以后的火车票,对不起,不卖,只卖到终点的全程票,你买不买?可恶至极。就是这么榨人民的血汗钱的。

所谓赢利模式

一、

一个招聘网站,允许一个有招聘需求的公司花500块钱做这样的事:每个月发布20个职位,每天更新一次上列表首页。通常也不是按月卖,最低按季度,全年或长期合同优惠。

我们来算一笔账:假设有1000个客户,每月500×1000=50万,如果有5000客户则每月赢收250万。事实上一个招聘网站的客户远不止5000个,活跃用户都远远超过这个数。这只是基本赢收,还不算专项服务,如上首页,投广告等。按2/5成本计,利润一个月150万。

二、

一个卖电影票的网站,北京地区联合了15家左右的电影院进行网上售票,可以提早买票选好座位,到了电影院自助出票,非常方便,每张票多收5——10元手续费不等。

再来算账:每个电影院当期热映电影7——8部,每天每部场次10次左右,每场平均100个座位计,每天迎接5000人,如果按1/10的票来自这个网站,则网站一天一个电影院卖500张票,这个数好像大了,再打点折扣,一个电影院200张,10家是2000张,则每天是1万——2万的收入,一个月是30万——60万,再算上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昆明、杭州等地,一个月收入100万——200万。成本近乎一次投入,折旧到每月没多少。

三、

一个地区搞教育信息化,教育部强行规定每个学校都要建网站,无论小、初、高、大。假设一个行政地区有10个市,60个县,每个市有10所学校,每个县有5所(很少了吧)。

再算:每个网站建站基本费5000元(行政命令),再加可每年收取的域名服务器购买费,域名服务器管理维护费,网站维护费、网站升级费、培训费合计3000元,共8000元,第一年400所学校共收入320万,第二年开始每年120万元。

四、

一个真人CS俱乐部,有五块场地,平均每场地一天有一队客户(事实上火爆的时候同时就有几个队在玩),每队20人计,每个收费150元,一块场地每天收入3000元,五块场地每天1.5万,一个月收入45万。衣服每半年换一次,设备每两年换一次,固定折旧平均在每天里微不足道。场地租用成本较高,教练雇佣价也不高,一年赢利300万。

好的赢利模式都是这么清晰和可计算的,并不是冠一个云里雾里的商业名词,连基本的供求关系都弄不明白。

领导与管理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已经有了很多方面的论述。我只是借这个题目小小地发点感慨。我就打个比方说我老师的公司属于中国最典型的中小型企业,500余人,结构完整,市场、销售、研发等部门齐全,利润卡在每年10亿的那个卡上过不去。我老师把他的师提拔成了副总裁,老师的想法是让他成为一个领导,为其分担战略、方向性与公司管理上的问题,而他却在做着领着几个人讨论产品包装盒上字体要不要变的事,╮(╯_╰)╭

在我看来,领导首先是个方向,东南西北先要指个道道,定好我们从哪里走,向哪里走,这个方向到达的地方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地方,还是直接深入敌阵去拼杀。

其次领导应该能做出计划、部署和规划,我们走一百步还是五十步,是穿着马甲跑,还是骑着电动车走,如果定好是穿着马甲跑,那就找出神行太保戴宗这样的人(他其实是画好甲马去跑,马甲和甲马可不是一样东西,不必深究),让他自己根据对路况的了解,决定先迈左腿还是右腿,前提是我们帮他准备好甲马,待他跑之前我们再安排人帮他看一下阿迪鞋的鞋带系没系好。

再次领导就是要影响他人,尤其要影响把着每一块儿的那几个核心人物,时时刻刻提醒他们牢记公司的终极目标,以最终的利益为重,不要各自为战,不要看同级别的人都像敌人,我们是兄弟,同一个战壕里的人,我们要对付的是外人,不是自家人。要把兄弟团结起来,不是帮着A给B下套,不是为了制约C提升D,也不应该是展示个人的能力,是要让有能力的人卖更大的力气,要激励大家的斗志,赏罚分明…

最后领导就是要控制,和平时期控制好资源与分配,出现紧急情况又能力挽狂澜,对外部环境变化敏感,控制调配内部力量扭转局面。在内部矛盾突显的时候又能从容化解。

最重要的领导能识人,用人,让这些能人去做好管理。而不是代替这些人去深入到每个流程的每个细节中把自己耗乱了耗死了。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定位好好地思量一凡,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最应该把重心放到应该做的与能产生价值的事情上。

“时机未成熟”的反驳

昨天与老师聊一个“决策”和“推动”的属管理学的话题(凡是站在对面和我说话的就是“老师”),老师是一个对“推”和“拉”颇有领悟的人,我提出的问题是:

如果有合理的建议,并有正确的导向,形成了有操作性的方案,在执行之前先要会议讨论群体决策,之后就变成了四不象,综合了全部人的意见,甚至存在彼此矛盾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每个人都从自身的利益和专业角度对待问题,否定和掩盖了对自身不利的改变,也为了稳固不变对一些前瞻性的意见给予了消极性的意见。

老师说,如果从我们的专业程度我们知道所做的是正确的,也有相关的理论或数据支持,但是仍然为众人群殴和否定,这是因为人们“懒”,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愿意改变现状,更直接地说是时机和条件没有成熟,到了我们提出的问题人人都意识到是问题的时候,并对解决方案也达成了共识,这时候就好推动了,我们应该把握这个时机,如果提得早,到了真正能实施的时候我们的力气也快卸得差不多了,也不利于推动。

从操作层面来说,老师说的有道理,自古“识时务者为俊杰”。但是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到了所有的人都看到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晚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这个问题必然导致了被动,是疲于应付的局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远见的人对下一步可能发生的事情很敏感,采取主动的姿态,或促进,或提前解决,都有所掌控,即使一个临危不乱的人,总是去解决突发情况,一次两次还行,能应付过来也能体现出能力,常常这样,必然乱。

没有主导的能力,除了本身能力不够之外,也与官僚环境有关,在中国,任何形式的组织中都会掺揉一些官僚的形式,这与社会结构和文化有关,官僚制度很适合中国,但前提是幕僚中真的有能人,有明眼的人,至善至聪明,有方向有魅力,关键时刻能力排众议。群体策略看似民主实则发起的人把责任放在每个参与的人身上,事后有什么问题也会说这是我们大家开会时一起决定的吧?而每个参与的人各自心怀鬼胎,每一项决策的头条标准就是有没有干涉到自己团体的利益,有没有为自己团体带来更多的负担,而根本不是从一个全局的角度想问题,也不考虑一个公司或组织的终极利益和目标,各自为政,各有小算盘。会议中的领导如果不是前面提到的能人,则谁的话好听就听谁的,谁说的“貌似有理”也就欣然接受,外加点个人喜好和情绪,不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唉…

口号是个什么东西?

口号这个东西从古至今、从政治到农行各个领域都应用的很广,比如陈胜吴广起义之初就喊出了“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也有一说该句为口令,真正的口号应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管它是什么,总之有口号,而这样的口号对他们的起义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在大学时候我组织社团很早想到的一件事也是在学校的重点角落拉上社团的横幅,横幅上有社团的全称,还有半句是免费为全校同学服务的意思,学校不大,我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让所有的学生的眼睛里边时时能看到这个社团的痕迹,不断强化在他们脑子里这个社团的印象。

今天要聊的是“商业”范围中的“口号”,商品流通中各种产品、公司、品牌的口号更是无比迅猛地攻击着用户和人民,看到这里你的脑子里也应该浮现出几个产品的口号了,比如我现在想起的就是nike,justdoit.我们了解这些口号更多来源于它的广告,其次就是包装,或者LOGO旁边的一行小字。

昨天听“老师”说了一句话(凡是说的话能进入到我的耳朵的就是“老师”),他说口号这东西不重要,前几年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我们想起来好的就用,没好的就不用了。

我深深地惊诧了……老师是一个公司的市场总监。当时心里想了很多,现在摘其中几点记录一下。

一、

在我有限的知识凑合起的框架中,我理解口号绝对是品牌的一个延展,是对品牌的诠释,它对塑造品牌绝对是一个有力的武器,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也不是时有时无,它也不应该是一个多变的东西,而是相对稳定——即使要变,也可以构成一个系列,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口号不是一个现想的东西,而是市场和品牌的一个长期策略,应该提前计划好在产品生命周期里各个时期的宣传重点与方向,或者重心放到公司的形象的强化与升华上。如果是开会现想,没有长远的规划与策略,就是汇聚100个专业人士头脑风暴也很难产生一个恰到好处的口号,更别提不到10个人的非专业人士。

二、

口号的形式绝对是简短、有力、直接,这样才深入人心。它不同于“卖点”、“特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于可以从卖点和特性中提取口号,这只是产生口号的一个角度,如果只从产品特性中提取口号,不免有失专业,比如一款杀毒软件,引擎效率提高多少,病毒库有多庞大或精准,这样的口号用户记得住吗?听得懂吗?

口号更可以是公司的理念(专业的公司一般都这样),可以是针对用户需求的准确诉求(以卖产品为生存的公司更注重这一点),也可以是对行业对手的差异锚定,。还是用国产杀毒举例,假如面对卡巴这样的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让我想,我会为国产杀毒软件叫出这样的口号:“在中国,我更行”!体现应对本土病毒的优势,激发对国产的信任,有力,且自信。

游十渡

去年近九月,携几个兄弟一起游玩了苟各庄,途径十渡,心里期许着有朝一日访问此地。今年长夏择日与现在的同学挚友同游,愿望得已实现,且心身放松,旅途甚是欢悦。记下一笔,多载照片,记念越来越不容易满足的快乐心情。

挑起水上大战的是我,这也成了这次旅途中最尽兴的一个节目。每回归自然玩的时候,就尽情释放,像一个最单纯的人一样。

同行十七人,多靓女。回家前合影一张

 农家菜,主打野菜

 专业烧烤功夫

东港湖,竹筏,打水仗

望得见的差距

守着一片贫瘠的土地,辛勤地耕耘,有收获也沾沾自喜,遇低谷也愤懑与抱怨。总之也算是自得其乐,但或许已与朋友们的差距开始拉开,这体现在地位、收入、境遇等方面。与自己相比,我知道我在成长,成长来自于现在学校给的教育,还有我自己的猎涉、自悟。在现在的地方,积累不到任何资源,认识不到新人,旧的关系越来匮乏,现在只能局限于内部的几个人,腾出时间精力偶尔和过去高品质的朋友联系两句,原来都跑去了百度新浪腾讯,即使没去了这些好公司的人收入也提高到了四倍甚至更高,就连以前公司做助理的小师妹现在的待遇也和我持平,并她们公司还提供着住宿。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干的,忽然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以前同学朋友圈子都是以我为目标,现在我以谁为目标?难道我只是一个曾过领过先的短跑型选手?

在自己的领域里懂得了低头做事,也抬头望路。跳出来看,原来也还是在吭哧吭哧地干,我感谢提供给我的角色思路的改变,这样的改变承担了更多的活儿,与之而来更多的责任、压力和更多挑战情商的机会,其它的则未变。

人人都说是要生存也要发展,在我这里就成了要发展也要生存。

高品质的朋友,我很想念你们。

引语

生活品质&地位

身为人类家庭中的一名优秀的成员,

我发誓要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并透过言语或行动实践我的主张。

我发誓我个人的一举一动或所有决定,都将朝着提高生活品质的目标迈进,而不是向上攀升到自己无法胜任的地位。我发誓常和自己保持亲密的接触。

——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