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抖音变现小思路

在抖音中,有一类账号的内容制作较为简单,这类账号就是「书摘」。背景是一本书,从网上搜索一些金句放在书页上,静态图片配乐。以下面这个账号举例:

可以看到,编辑这种视频非常简单,所需时间也短。视频的质量关键在于搜索和选择「书摘」的内容。

我们来看看这个账号的数据方面:

点赞量和粉丝量分别是 430 万和 38 万,最高的一个爆款视频获赞 9.8 万。

那么它又是如何变现的呢?通过橱窗和小黄车,这个账号橱窗中销量排名第一的图书,显示销量为 10.3 万册。现在还没研究清楚销量是如何统计的,假设佣金每本只有 1 元,光这一个产品就赚不少。

这个思路,用在视频号中也未尝不可。

晴转小雨

🌧

把时间、精力和情绪,用于产生长久价值的行动上。

尤其是情绪,包含着创造和毁灭的能量,不要把情绪用于无意义、无价值的事情上,更不要让情绪蔓延。

平静地说出正确的观点,至于别人如何理解,如何抨击,都是别人的事,不必解释,更不必重复去解释。

大格局,第一步是识别长久价值,第二步是为长久价值提供空间,供它生存、发展、壮大。把多余的东西扔出去,空间就变大了。

想清楚那些真正对我有用的,对我长期有用的,把时间、精力和情绪,都放在它上面。

能不能看懂随缘了

商业的本质是使资源和需求对齐过程中产生溢价。商机,就是发现需求,发现资源,发现对齐的最优路径。

资源分为信息、物质、能力。信息就是我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物质,包含一切有形的商品和产品,也包含资本;能力就是我能而别人不能的无形力量,关系是能力,研发、生产、包装、渠道、流量也是能力。

从拥有的角度来说,分为我的资源和世界的资源。我的资源是有限的,世界的资源是无限的。

我的资源中有重要的两项:发现自己核心资源的能力,发现并使用世界资源的能力。

拥有我的和世界的资源的成本不同。世界的资源在未动用之前,可能无需成本。《老子》说,资源向低姿态方流动。

需求产生市场。市场有不同的维度,客户性质维度有 to B 和 to C,客户的生理属性、社会属性都构成维度。时空均在这些属性中。

可以卖我的资源,或世界的资源。卖向维度切割出来的市场。

发现一个好资源,或创造一个好资源,推向有需求的那群人。

人接收信息的渠道只有眼(50%)、耳(40%)、鼻(10%)。眼睛看到的有静态的和动态的,耳朵听到的是声音。形式上也有维度。对人施加影响的形式,也由此固定。

如果能重上大学,我会对自己说……

上周高考可以查分了。大部分小伙伴两个月后就能走进象牙塔,享受至青春、至快乐的时光。提笔的当下,我都能回忆起上大学前那种后所未有的轻松。

当时对于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我并没有深思熟虑。后来的许多岁月中,我依然如此,对即将展开的新生活没有认真审视,以致于回头看时,空留一丝遗憾。

我想大部分人都这样懵懂,那些有清晰目标并为之奋斗的人,早已跃到上一个层级,享受他们的快乐去了。

我时常想,如果有人能在关键时刻给我一些建议,让我“早知三年事,富贵万万年。”那我多么幸运啊!

少走弯路,就是捷径。今年我身边有三个小朋友要上大学,这篇文章就当是小礼物送给他们。

如果给我一次重上大学的机会,我会告诉自己这样度过大学——

掌握学习的技术

如果上了大学后只有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学会学习。

寒窗苦读了十二年,难道还不会学习吗?

过去,老师制定教学计划,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熟记各门功课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力求写下正确的答案。

大学里的一部分课程同样如此,但更多的课程将引导自学的能力。

在大学里,要掌握自学的技能。自己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展开调研。当你想了解一个新领域时,能够快速地搭建起整体知识结构。明确学科要达到的目标、所解决的主要问题,了解它的历史进程和当前状态,能深入思考新概念的本质,了解不同派别的核心观点,掌握学科的精华和前沿内容,和过去的知识、思维建立起联系。

如学习历史、管理、营销、经济,学习写作、理财、人际关系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学习具体的工具和技术:乐器、编程、Photoshop、炒股等,都能快速阅读大量材料,构建整体轮廓,从中抓住重点,了解原理和本质。

并不是都要学,而是想学哪一样时,或被迫要学时(在工作中,通常要有很多新内容要学),都能迅速入门,进而精通。

以后的世界一定变化更快,需要终生学习,不断迭代更新自己的思维。最坏的情况是,当你需要转行时,也能快速掌握新行业、新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除此以外,工作、社会上的问题一般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越是开放,就越难获得最佳答案,就需要能够快速地获取新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没有老师带着入门、阅读、练习,自己有计划性地收集资料、调研实践,拿出自己的观点、思路和解决方案来。

我是大学毕业后很多年,才逐渐有了学习的心得。之前上大学学的两个专业分别是会计学和新闻学,都属于文科,和我从事的工作不直接相关。我的岗位是互联网产品经理,需要涉猎的知识面比较广,比如美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工程管理、数据统计、运营增长等,目前所在行业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是有大量新的艰涩的内容要学。除此以外,兴趣使然,我也学了 10 多年中医,略有心得。

就我的经验来讲,首先是学得越多,学得越快。尽量多地跨领域学习,知识会自动关联,潜移默化地融合,很多原理性的东西是相通的,“悟性”就会越来越高。

其次是知识框架、结构的搭建,先形成一份知识地图,始终知道所处位置,要去到哪里,全程有清晰的全局视角和脉络感。

然后是抓住某一点的主题性阅读,重点突破,就像“学习方法”这个主题,有非常多的书在写这个内容,拿来通读一遍,心里就有数了。

再是材料的收集整理,信息的选择过滤。建议会上国际互联网,很多最新的内容全球都是以英文首发的,能获得第一手资料。

再是对不同观点的容纳能力。

最后是基于输出的学习。

当然还有更多的技巧。

学习是一门技术,大学中牢固掌握了这门技术,以后将无往不利。

此为第一。

拆解观念

拆解观念的意思是松解已形成的固有观念。

18 岁的时候,很多观念已经形成了。比如,饮食健康观念、地域偏见等,也会有自己的一些禁忌、喜好和原则……上大学后,会有五湖四海的同学,能接触到不同的观念,这对松解观念有好处。

人和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三观的不同,人和人最多的冲突,也是三观的不合。

每每心中产生“应该……”、“不应该……”这种信念时,都要关注下心中之神发出这种声音的缘由,避免偏激、执拗。

这方面我也吃过很多亏,一直在修行。

为可预见的事做准备

上大学过程中和毕业以后,必然要发生哪些事儿?

期末考试、英语四六级、恋爱、考驾照、毕业、考研、找工作、买房、结婚、生子……

为必然要发生的事,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你可能面临非常具体的问题。比如,毕不了业、结不了婚、买不了车(需要摇号)、买不了房(需要若干年的连续纳税)、孩子上不了学(没有当地户口)……

每一个新的阶段,都是可预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以上列举的那些事情,是否是人生之路必然的选择?

有句话说:大多数人过的一生,才是值得过的。

还有句话说:人们还像两千年前那样生活,秉承着传统的理念。很多人都不用像过去那样生活,因为世界已经不同了。

结交优秀的朋友

大学时期建立的感情,和其它阶段不同。

大学之前的朋友,会因为走的路不同,渐行渐远。

大学四年,在同一个院系,学着相同的专业,毕业后留在相同的城市,大概率进同一个行业,将会有更多的合作基础。

那些行走在校园里的优秀的老师、同学,尽可能主动地结识他们。靠近优秀,就有机会变得优秀。

去欣赏他们的优秀,去感恩他们对你的影响,去珍惜共同的经历。

读 500 本书

这是个很量化的指标。

每周读两本半,四年后就能达到目标。

一本平常厚度的书,4 小时内可读完;稍厚的书,大概需要 8 小时以上。

就按读完一本书平均按 8 小时算的话(实际上要低于这个时间),5 本书需要 40 小时。

如果每天读 3 小时的话,一周正好是 20 小时。

也就是说,只要保持每天有 3 小时的阅读时间,上完大学后就能读完 500 本书。

每天少 2 小时打游戏、刷抖音,就能完成这个目标。

退而求其次,读完 300 本也能建立起读书的习惯。

如果本文里提到的其它事情都没有完成,仅完成了读书这件事,人生也将不同。

我现在尽量不开车,上下班地铁上看 2 小时,平均每年看几十本。很后悔浪费了大学时的时光。

看书尽可以从感兴趣的书看起,不需要刻意选择。看的多了,自然就会不满足低质内容,进入到更高质量的选择中。

书中自有千钟黍。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丰富人生经历

在同等时间下,经历的越多,人生就越有厚度。

所以,到达一个新的城市,进入一所新的学府,结识新的同学,尽情体验各种生活。去游玩,去远足,去恋爱……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没有经历过的,都可以尝试。

繁华落尽,才能平淡归真。经历过,方风轻云淡。

与过来人交流

年轻的时候,总是低估了经验的价值。有了一些经验后,才知道别人真的知道你不曾经历就不会懂的道理。

多少有点“年少不知曲中意,读懂已是曲中人。”的意味。

听闻过来人的一句话,感觉轻飘飘没有分量,甚至可笑,等到醒悟的时候,才感觉震撼。

我觉得人生的遗憾就在于这里,不经历,不经时间的洗练和社会的毒打,经验就无法获得。

不妨多和过来人聊聊。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过来人如果能分享一些经验,何尝不是快乐。

如果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能稍稍获益,那我的快乐就加倍了。

性格和职业

端午期间,和老婆刷了一部剧,名字叫《隐秘的角落》,是最近很火的一部网剧。

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连续剧了,因为很耗时间,现在几乎连看完一部电影的完整时间和耐心都没有。

这部剧只有 12 集,所以很快就看完了。结局真是细思极恐。当得知作者紫金陈原来是一名产品经理时,我就对作者更感兴趣了。找了他的小说来看。

据一篇文章写到,紫金陈是这样的经历:

紫金陈原名陈徐,紫金陈是他的笔名,86 年生人,08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水利系。因为对炒股感兴趣,毕业后他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就是做炒股软件的同花顺,并在这里干了三年。刚入职时,他的工资只有 3500,后来涨到了 4000。很多人觉得 3500 的工资太低了,跟现在的应届生都没法比。但要知道,那是 2008 年,12 年前。

2008 年的时候,我也转型为了产品经理。工资应该是比紫金陈多 1000,但我是在北京。

紫金陈的性格:

他说自己其实挺适合做产品的,觉得做产品和写小说很像,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二者缺一不可。但他觉得自己性格内向、情商低、合作能力差,认为自己不适合在公司生存。上班时觉得领导智商低,领导也认为他沟通能力不行,一来二去互相看不顺眼,后来就被公司劝退了。没了工作的他想过做其它事,计划考公务员,但又不想过那种一眼看到头的生活。计划学习编程,想做一些网站接广告联盟赚钱,后来觉得极消耗精力又赚不到什么钱。后来,经过对自己的分析,他找到了一条或许可行的路,写小说。

我觉得内向、情商低、合作能力差这三点,和我真是极像。「不需要太多与其他人打交道,专注干自己的事就行」也和我对自己的认知是相符的,类似的话我也说过很多次。

还有很相像的是,我现在都在学习编程,运营网站,想通过网站赚点钱,也往往是因为太消耗精力、时间,不能持续地进行。

我也想过写小说,甚至想到了以这次的新冠疫情为背景。武汉第一次正式报道疫情的时候,我在武汉,大规模爆发的前两天,领导又让出差去武汉,我不愿意去,他还问:「你们就这么害怕吗?」直到除夕的那天,才刚过 14 天潜伏期。提心吊胆好几天。

那几天就和老婆闲聊,可以以这个内容作为开头,接下来写,主角感染到了病毒,这一切都是瘟神的阴谋,但主角意外获得了超能力,一路过关升级获得了蝙蝠的全部能力,但并非吸血鬼编制……为保护人类,和瘟神 BOSS 来一场决战,最后发现吸血鬼和瘟神,都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成员,而自己获得这些能力,也是地球长治久安的命运安排……

但是没有写的信心,一直没有开头。是不是也该试着写写?

记日记是一种生活方式

昨天整理微信的收藏列表,找到一些儿子小时候的视频,发给老婆看。我们对一些细节已经记不起来了,视频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在一个视频里,餐桌上摆了一碗韩国杂酱面,这和老婆的印象不一致。在她的记忆里,那些年应该不会吃这种饭,也没有地方可以买。

所以有必要每天都写日记,记录当天的所见所闻。若干年后,当记忆已经模糊,再翻看这些细节,可以了解当时的状态和情绪。

下班回家吃过饭,基本已经到了 8 点。在电脑前坐一天,又在地铁上站一小时,饭后只想葛优躺,刷刷各种信息流放松一下。疫情期间,老婆辅导儿子一整天的学习和其它课外练习,也非常辛苦,她希望我回家后可以多陪陪儿子。

我每天也规划了一个小时用来陪伴儿子,但不够自律,没有做到。希望从今天开始,尽可能做到。

每隔较长时间后,一个月或两个月,我都会集中几天玩王者荣耀或刷抖音。

连续刷几个小时抖音,我就有种莫名的感动,接着就是归隐田园生活的冲动。

短视频里,拥有不同才艺的人展示着他们的活力与激情,或抚弄乐器,或吟唱舞蹈,姣好的面容、帅气的脸庞、完美的身材,还有那么美丽的风景与世界……

衬托之下,我如此平凡,生活平淡乏味。

特别想回到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置身在湛蓝的天空之下,呼吸纯粹的空气,感受晨露湿土。

过一段,自给自足、无忧无虑的生活。

回归本质很简单

偶尔读到某一主题,相关内容像听从了召唤,奇妙地从各个地方涌现出来。早上看一本政治相关的书,下午在不同的地方就看到了几篇相关文章,如中苏核危机、中印冲突、古巴导弹危机等。

国家之间的博弈,和人与人之间的差不多。就那么几招:不卖你东西(非卖不可就提价),不买你东西(非买不可就加税),不借钱给你,没收你存在我这里的钱和资源,把武器架到你家门口吓唬你。到处说你的坏话,破坏你的形象,让别人都讨厌、害怕你,号召别人孤立你。支援你的敌人,送钱、送弹药,给他充值压制你。

反制方法也就那么几招,找别人贸易,找别人保护,你亮牙齿我就露爪子,实在不行就假装怂一下,说几句好话,时机成熟再报仇。

依附于人,很难展开博弈,对方随便在哪个领域封锁一下子,就受不了。

什么是你可以控制的

你能控制的是脑子,不能控制的是心,心只可以追随。

脑子也是一个器官,和手、腿、眼、耳、嘴没有本质不同,在功能用途上稍有特殊。经过科学的锻炼,可以很好地控制。

先从眼、耳说起。它们是标准的输入器官,看了什么、听了什么,大脑接收后,产生相信、怀疑两种基本反馈,相信和怀疑的程度,则是进一步判断和决策的根据。

商家为销售产品,重复让你看到、听到一些内容,我们称之为广告。其作用,浅层次地传达信息,起到告知的作用,如降价、促销等;深层次地植入一些观点、信念,改变人的认知,总的目的是影响购买决策。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如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等。既然是经济,那一定是有人利用我们的注意力赚了钱。

注意力如何不被利用?很简单!给眼睛、耳朵装个开关。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孔子对此的定义,包含了一切负面的内容,如出轨、抢劫、杀人等,多数是娱乐、社会新闻。对于明星的关注,头条反复推荐的社会新闻,一律都关掉眼耳,就能过滤到一大部分的噪音。

这是反人性的。对安全的需求,人需要密切关注和安全有关的信息,以保证不受到伤害,这和鸟儿边啄食,边东张西望是一个道理。人们爱看社会新闻,表面是猎奇,实际是对安全的需要。在大陆生活,日常生活、旅行等安全是较有保障的,所以要克服基因惯性。

(2)没有用的不看不听。生活常识、养生保健之类,随着科技发展,有些已被证明过时或谣言,停止接收无效信息,把注意力保护起来,大脑开始运作的时候,你发现有些知识是可以想出来的,而不用靠外界输入。

(3)消费类的信息不接触。现在很多人对「种草、拔草」情有独钟。这是希望和奖励两种组合力的驱动,确定目标、行动、达成、即时奖励,和游戏的设计原理一样。其它目标没有这么一帆风顺,购物是对其它成就不能获得的一种满足性补偿。

(4)碎片化的东西,有选择的看和听。选择的原则在于碎片有没有归属之地,有没有一个结构化的框架去容纳它、连接它,使它成为整体的一部分。

控制了信息源的输入,是控制脑子的第一步。为了获得脑子的运算时间和算力。

时空观

我在北大学习的时候,有一位教语文的吕艺教授。忘了在课堂上,还是某一次聚会,有同学请教他一个对人生之路有所帮助的观念问题(这个同学可能就是我,但确实记不清了)。

当时他这样回答的:“遇到问题,要有时空观,拉长时间来看待这个问题,并且把它放在更广阔的环境中。”

这几天车坏了,坐地铁上班,又有时间看书,在《创始人手记:一个企业家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这本书上,作者有一个更形象的说法。

想象一条横坐标,X 轴上,向左延伸,延伸到一颗受精卵的时候,向右延伸,一直到死亡那一刻。一个人站在某一点上,这个点和他现在的年龄有关。相较于历史长河,人的一生几乎就是短短一瞬。当遇到不决之事时,想象站在遥远的右端来看,是非对错与重要与否,就会清晰一些。

再想象一条纵坐标,Y 轴,向上无限延伸,飞机的高度,人就变得很小,继续向上,地球也变成了一个小点,到了太阳系、银河的高度,地球上这个小点,就不再重要。颇有《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眼下的世界。往回收,到人体的内部,存在于人体「宇宙」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在积极新陈代谢,为身体生态稳定运行贡献能量。

这种空间的伸缩和时间的穿越观念,可使人的心态格局宽广起来,也会更加积极,经营好一生,更少留下遗憾。

以历史为尺度,绝大多数人是尘埃,以宇宙为尺度,我们都是尘埃。

加油少年

制定计划,固定几点干什么,在学生时代是可行的。工作环境中,如果把某件事的起止时间限定死了,很容易被其它事情插入打断,导致后面不能坚持。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每天固定写作的好时段,早上、下午或晚上,固定好具体时段,只可以坚持几天,某天中断,后面就很难再持续。今天索性想,一天不择何时,只要写够一定时长,比如半小时,或许可以好坚持些。

每天要做的事包括,陪伴、教育、锻炼、更新网站、阅读、写作、编程、学习、工作任务。每项平均用 1 小时,也会用掉 9 小时,时间非常不够。执行力现如今是一种稀缺资源。

这也是职场中年的尴尬,35 岁以后,精力和注意力不如年轻时候,需要操心的事变多,既要照顾家庭、教育孩子,还得持续学习,跟上行业的节奏,不免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