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重上大学,我会对自己说……

上周高考可以查分了。大部分小伙伴两个月后就能走进象牙塔,享受至青春、至快乐的时光。提笔的当下,我都能回忆起上大学前那种后所未有的轻松。

当时对于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我并没有深思熟虑。后来的许多岁月中,我依然如此,对即将展开的新生活没有认真审视,以致于回头看时,空留一丝遗憾。

我想大部分人都这样懵懂,那些有清晰目标并为之奋斗的人,早已跃到上一个层级,享受他们的快乐去了。

我时常想,如果有人能在关键时刻给我一些建议,让我“早知三年事,富贵万万年。”那我多么幸运啊!

少走弯路,就是捷径。今年我身边有三个小朋友要上大学,这篇文章就当是小礼物送给他们。

如果给我一次重上大学的机会,我会告诉自己这样度过大学——

掌握学习的技术

如果上了大学后只有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学会学习。

寒窗苦读了十二年,难道还不会学习吗?

过去,老师制定教学计划,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熟记各门功课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力求写下正确的答案。

大学里的一部分课程同样如此,但更多的课程将引导自学的能力。

在大学里,要掌握自学的技能。自己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展开调研。当你想了解一个新领域时,能够快速地搭建起整体知识结构。明确学科要达到的目标、所解决的主要问题,了解它的历史进程和当前状态,能深入思考新概念的本质,了解不同派别的核心观点,掌握学科的精华和前沿内容,和过去的知识、思维建立起联系。

如学习历史、管理、营销、经济,学习写作、理财、人际关系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学习具体的工具和技术:乐器、编程、Photoshop、炒股等,都能快速阅读大量材料,构建整体轮廓,从中抓住重点,了解原理和本质。

并不是都要学,而是想学哪一样时,或被迫要学时(在工作中,通常要有很多新内容要学),都能迅速入门,进而精通。

以后的世界一定变化更快,需要终生学习,不断迭代更新自己的思维。最坏的情况是,当你需要转行时,也能快速掌握新行业、新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除此以外,工作、社会上的问题一般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越是开放,就越难获得最佳答案,就需要能够快速地获取新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没有老师带着入门、阅读、练习,自己有计划性地收集资料、调研实践,拿出自己的观点、思路和解决方案来。

我是大学毕业后很多年,才逐渐有了学习的心得。之前上大学学的两个专业分别是会计学和新闻学,都属于文科,和我从事的工作不直接相关。我的岗位是互联网产品经理,需要涉猎的知识面比较广,比如美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工程管理、数据统计、运营增长等,目前所在行业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是有大量新的艰涩的内容要学。除此以外,兴趣使然,我也学了 10 多年中医,略有心得。

就我的经验来讲,首先是学得越多,学得越快。尽量多地跨领域学习,知识会自动关联,潜移默化地融合,很多原理性的东西是相通的,“悟性”就会越来越高。

其次是知识框架、结构的搭建,先形成一份知识地图,始终知道所处位置,要去到哪里,全程有清晰的全局视角和脉络感。

然后是抓住某一点的主题性阅读,重点突破,就像“学习方法”这个主题,有非常多的书在写这个内容,拿来通读一遍,心里就有数了。

再是材料的收集整理,信息的选择过滤。建议会上国际互联网,很多最新的内容全球都是以英文首发的,能获得第一手资料。

再是对不同观点的容纳能力。

最后是基于输出的学习。

当然还有更多的技巧。

学习是一门技术,大学中牢固掌握了这门技术,以后将无往不利。

此为第一。

拆解观念

拆解观念的意思是松解已形成的固有观念。

18 岁的时候,很多观念已经形成了。比如,饮食健康观念、地域偏见等,也会有自己的一些禁忌、喜好和原则……上大学后,会有五湖四海的同学,能接触到不同的观念,这对松解观念有好处。

人和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三观的不同,人和人最多的冲突,也是三观的不合。

每每心中产生“应该……”、“不应该……”这种信念时,都要关注下心中之神发出这种声音的缘由,避免偏激、执拗。

这方面我也吃过很多亏,一直在修行。

为可预见的事做准备

上大学过程中和毕业以后,必然要发生哪些事儿?

期末考试、英语四六级、恋爱、考驾照、毕业、考研、找工作、买房、结婚、生子……

为必然要发生的事,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你可能面临非常具体的问题。比如,毕不了业、结不了婚、买不了车(需要摇号)、买不了房(需要若干年的连续纳税)、孩子上不了学(没有当地户口)……

每一个新的阶段,都是可预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以上列举的那些事情,是否是人生之路必然的选择?

有句话说:大多数人过的一生,才是值得过的。

还有句话说:人们还像两千年前那样生活,秉承着传统的理念。很多人都不用像过去那样生活,因为世界已经不同了。

结交优秀的朋友

大学时期建立的感情,和其它阶段不同。

大学之前的朋友,会因为走的路不同,渐行渐远。

大学四年,在同一个院系,学着相同的专业,毕业后留在相同的城市,大概率进同一个行业,将会有更多的合作基础。

那些行走在校园里的优秀的老师、同学,尽可能主动地结识他们。靠近优秀,就有机会变得优秀。

去欣赏他们的优秀,去感恩他们对你的影响,去珍惜共同的经历。

读 500 本书

这是个很量化的指标。

每周读两本半,四年后就能达到目标。

一本平常厚度的书,4 小时内可读完;稍厚的书,大概需要 8 小时以上。

就按读完一本书平均按 8 小时算的话(实际上要低于这个时间),5 本书需要 40 小时。

如果每天读 3 小时的话,一周正好是 20 小时。

也就是说,只要保持每天有 3 小时的阅读时间,上完大学后就能读完 500 本书。

每天少 2 小时打游戏、刷抖音,就能完成这个目标。

退而求其次,读完 300 本也能建立起读书的习惯。

如果本文里提到的其它事情都没有完成,仅完成了读书这件事,人生也将不同。

我现在尽量不开车,上下班地铁上看 2 小时,平均每年看几十本。很后悔浪费了大学时的时光。

看书尽可以从感兴趣的书看起,不需要刻意选择。看的多了,自然就会不满足低质内容,进入到更高质量的选择中。

书中自有千钟黍。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丰富人生经历

在同等时间下,经历的越多,人生就越有厚度。

所以,到达一个新的城市,进入一所新的学府,结识新的同学,尽情体验各种生活。去游玩,去远足,去恋爱……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没有经历过的,都可以尝试。

繁华落尽,才能平淡归真。经历过,方风轻云淡。

与过来人交流

年轻的时候,总是低估了经验的价值。有了一些经验后,才知道别人真的知道你不曾经历就不会懂的道理。

多少有点“年少不知曲中意,读懂已是曲中人。”的意味。

听闻过来人的一句话,感觉轻飘飘没有分量,甚至可笑,等到醒悟的时候,才感觉震撼。

我觉得人生的遗憾就在于这里,不经历,不经时间的洗练和社会的毒打,经验就无法获得。

不妨多和过来人聊聊。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过来人如果能分享一些经验,何尝不是快乐。

如果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能稍稍获益,那我的快乐就加倍了。

如果能重上大学,我会对自己说……》有1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