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人脉与广结善缘

本来想以“如何成为受人欢迎的人”来命题,但这样说似乎带了更多的功利目的,事实上起这个题目更为准确一些。本文又将是宏观上的方向和策略性的话题,于细微处无所用。这就像这本来是对我认识世界的一点总结表明我已经能认识这些问题,但我生性内向,言语木纳,从这个基础上想要做到见人三分熟,基本上是很困难,成为受人欢迎的人便遇到了第一个坎。不过熟人自然是不惮这个疑虑的,日久见人心,天性善良的人几乎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第一段可以跳过去不看。世界观发展到现在,总结出两个观点,一是“目的论”,二是“关系论”。目的论简单地说就是在做一件事前先要明白它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意义决定了我们去不去做这件事,其次才是怎么做的问题。目的论简单却至关重要,它直接指导了事件性质、结果以及事态发展方向和程度等,它的另一层含义是目标。今天略过不谈目的论,简单地说说关系论。

我脑子里总结的这个关系论其实是矛盾论的演生。我理解世上的一切事的处理的途径,都是在处理与此事物相关联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内部的、外部的以及各阶段的。事说到底其实是人,那么处理事的根本,实际就是在处理与人的关系。人分两种,一种是自己,另一种是别人。换言之,处理事情归根结底是在处理与自己、与别的关联人的关系。

终于引到了待己、待人的这一对范畴上。人生不外乎这两件大事,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如何对待别人。行于世,除了处理与自己的关系便是处理与别人的关系,如此而已。

首谈态度兼谈方法。宏观层面上:知人与爱人;行为层面上:放松与信心。

一、知人

理解和疼爱相比哪个更让人吸附于你,有过恋爱经验的人明白是前者。事理同一,对待别人上理解比关怀更打动人。你天天买好吃的,好礼物送对方,吃的穿的方面千叮咛万嘱咐,也未必比得上一句深刻理解对方的话。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如此,疼爱不等于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都是这样。相反在外人上,初期这种以物质利益博取其好感还比较有效,但仍比不了理解这二字的威力,一语中的,心灵间那种共鸣,言谈间为其明辨了是非,指明航向,这种层次上的理解,已经不是平等关系上的好感,而是对方开始从心底追随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固然就是这个道理。前者为男人,后者为女人。闭上眼睛想一想,有多少男的朋友遇到了事的时候,想着来找你商量商量谈一谈,听一听你的见解和看法;又有多少女人把你作为了蓝颜知己,顺心的想和你分享,烦心的愿意向你倾述,如果有一定的量,那么你此时的心情一定是不一样的。

理解人,一是换位过来设身处地为对方想想此时处境与出路。另一方面,是把你的经验或是你确实判断无误的结论准确地传达给他,不要怕给别人出错主意,哪怕是换一种方式一个提问接一个提问地问醒他。或许,坐在你对面的这个人已然有了他的打算,他过来只是想听到你对他的肯定和支持,那么,不要吝啬一句强有力支持的话,如果他的决定在你看来不对,你一定要先和他说明你的观点,然后再接着说,我们是朋友,如果你决定了这样做,那么,我肯定会支持你。

二、爱人

再说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从来认为这句话只有机器人或者疯子能做到,机器人没有父母子女,疯子则辨别不清。除此之外,但凡我们凡人大概谁也做不到这一点。但是悲悯一点,我们要尽量朝着这个方向走。为什么呢?

还人心愿,如还己心愿

这是我看电影中印象极为深刻的一句话,也是有的人问起为什么对他那么好的时候我用来作答的一句话。这句话说的妙极。在你仅需举手之劳的那个档间那么就举那么一下手,毫不费力,别人也许就真正得到了帮助和实惠,也就是说你这个人好说话好办事。拿捏有时候是一种技巧,千万别当成了习惯,他若从你这里得到了好处,别看他不说不念叨,他是记在了心里(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关键时刻,别人会搭你一把手。知恩图报是广泛人群的潜在心理,有的人甚至是受人滴水之恩不仅涌泉相报更涌血相报。不排除有那种知恩不报拍拍屁股就走,那是势利无比的人,或是得了便宜卖乖的人,或是落井下石以怨报德之人。不要担心这类人,自己要往窄走自己的路,谁也没有办法,到哪儿都是一锤子的买卖,最后的结果总是很凄凉。你照样还他的心愿,他都不好意思来找你第二回。

佛那种慈悲为怀的境界我们达不到,与人方便,就是图个自己方便。善待别人,该出手时就出手,别人不会亏待了你。

如何爱人

再就是如何爱人的问题,除了像公关公司的员工讲究一种日常关系维护的技巧之外,我认为“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有价值的多。人总是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对伸出的一双手和一席鼓励的话铭记在心。在人踌躇满志,飞黄腾达的时候,你的赞美和鼓励淹没在了别人的鲜花和掌声中,极其的普通。若是在别人穷困潦倒之时,你的援助变得极有意义。爱别人就要这样去爱,把你有限的精力和财力用在对于别人来说最为关键的时刻,注意是对别人而言。

三、使人在你面前能得以放松

从行为层面上来讲,想要受到别人的欢迎,首先是能让别人在你这里得到全身心的放松。认识的朋友大多数在你的面前,不必再装,把面具统统都能摘掉,那么无疑你是个受欢迎的人。这点太难做到。

有一记重槌叫作“幽默”。高中同学中有一刘二,像我这样常常严肃的人在他面前也是嘻嘻哈哈,动手动脚,更别说别的同学那种亲切和融洽。他的特点就是爱开玩笑,胡言乱语,类似童言无忌的那种。校友录上一旦有他的照片或是言行,下面一定会有大量的回复,开玩笑、讽刺似乎每个人都会洋洋洒洒。谁都敢和他开玩笑,他不爱生气不爱恼,这样的人就是有亲和力,有极棒的群众基础,人气就表明了他的受欢迎程度。在以上的篇幅中都没有举实例,并非没有事例。而在这里,我曾仔细分析过这位同学的这样一种行为。如果从人缘这方面来讲,确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揣摩。

四、让人在你面前得到信心

综合三、四这两点来看,其实后面这些行为层次的东西是“知人”的分支和细化。尤其是四,让人在你面前得到信心更是如此。简单地说几句,就该行文结束了。现在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一写就写很长,和在写之前想要的简洁的目标总是不符。例如像前一句这类的话我也总想写进来,不知道是为什么,这是博客,也不用去让老师指点,那肯定是说离题万里了,要是去换稿费,那更是有换稿费之嫌疑。嗯,博客就这么自由。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唱的,那就播客。打住。

要说让别人在你面前能得到信心,就是不要总是打击一个人,不要说些丧气的话,一次两次无所谓,说多了,人便会离得你远,昂扬一些不好吗,让人心里没底,没谱,太罪过,这样和成为受人欢迎的人初衷几乎就是相违背。

最后总结两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想要受到人欢迎的一个基本点。另外一句话,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请注意,是一句特别重要的话,可是突然就不记了,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大概是事不能满,多少都得保留一点。只可惜是我自己也不明白这将是一句怎样的一句箴言了。写这篇开篇的时候也说明白了,这些道理只是个总结和记录了,我懂了但未必能运用得到位和执行的无误,但起码懂了,善于总结了,也就是一种欣慰吧。你看了,觉得有点收获了,那基本上我更满足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