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今漂京数久,深以为然。一日两餐均为饭店繁荣献薄力,日久天长,吃得膘薄体弱,人比黄花瘦。纤纤淑女试比腰,比的她,啊呀呀!掩面而泣,长叹不已。报以一句羡慕我吧!实则心里爆寒,如此苗条身材,天可怜我。

天天吃、顿顿吃,直吃尽繁华似锦、直吃尽日落西山,终无所食,又不可不食,坐饭店,俯望菜单,抓耳挠腮,垂头丧气,长吁短叹,费煞心机,道一声难矣!终大喝一声:“来一份鱼香肉丝盖饭!”胸中困顿终得解脱。

吃饭亦不是没有快乐的事,就听我谦谦君子择其一二道来。

DIY篇

适逢家中有锅有酒,周末聚一帮好友,男男女女,极尽巧手作炊之能事。

锅里青烟缭缭,案前手忙脚乱,乍猛香味飘飘,娇柔MM手背揩额,笑逐颜开,放下手中那铲子,左右视众观望者而曰:大功就要告成!众人无不喜上眉梢。忽有帮锅小工惊呼,糊了糊了!一时间,铲子碰锅叮当作响,嘈杂之声不绝于耳,油来水往,铲子翻飞。盘盘鲜菜如此青脆,引无数好友尽垂涎。

鄙人也做的两道名菜,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辉煌中的辉煌。一道名曰:剁黄瓜段,一根儿黄瓜三段除2,有酱蘸酱,没酱省喽;另道就称作那切火腿片,切得薄中有厚,薄的如纸入嘴就差找不着,厚的耐嚼无比费你半天劲。这两道菜谁吃谁知道:)

一时间,饭菜皆上齐,你拥我挤绕桌子坐定,这是我做的,那是你烧的,来来来,尝尝、尝尝!姑娘好手艺,你那夫君真真幸福。这个衰人也做菜?诸位且慢,让我来鉴定!咦,怎么这么淡?那边愧然:偶忘了放盐……该打该打。共饮了此杯中酒,你再找我,我再找你,轮着再转上一圈,待到尽兴豪爽时,你喷我一句,我扭你一把,欢恰得意,舒心那叫一个快意!

饭毕,姑娘们把锅洗,帅小伙儿们来打牌。待到人齐时,一起磨刀霍霍把人杀。月黑阴气糁,风高杀人快,莫叫凶手任逍遥,哥们儿,冤枉啊!我的ID是警察~~

合众篇

念大学岁月葱葱,独呛然泣下,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课堂上不见他的踪影,穿梭往来于各社团、活动、组织。圣人也吃饭,宿舍三五人,睡至半响,饥不择食,仓皇奔至食堂,白的桌,黄的椅,择MM临桌坐,或曰,这样吃饭有滋味。然米饭间赫显头发一根半,一根黑来半根白,捶胸顿足,咬牙切齿,骂尽食堂师傅三代半。倒扣盘于餐桌上,愤愤然站立离去,引一旁美女尽侧目。

最是一天之计在于晨,不留神游荡于冬日晨曦中,口中吐纳白气,被四食堂的人来人往吸引进去。薄薄一层鸡蛋饼,中间夹着辣喷喷的几根咸菜,一碗粥,一木筷。香矣!

每遇节,三八节、儿童节,同舍六七人,兑足银子二三百两银子,超市携酒赴郭林,话尽女人薄情,兄弟情,英雄泪,杯盏交错,挑理磕头认错……干了!

有朋自别校来,不亦乐乎,一顿饭店解口馋,一顿食堂尝对比。最后产生至强结论:食堂的饭菜是一样差啊,一样差,啊,啊,啊……

打工作之后,聚餐吃饭多成了应酬。身心皆疲,或被答谢,或答谢于人;或求人办事,或被人求;至少也是担时间久了,心里少了对方,于是乎,某某某天有时间否?某某某地咱俩聚一聚?给面子的痛快的,即刻应承下来,到约会之日不见不散。不爽快的,心里多少有点XX,叫你你还不去//

尝有餐谓之为“沟通”而来。媒体工作一载余,“媒体沟通会”参加若干次,同桌的也有XX门户XX报纸XX杂志之同行,也有厂商、公关之东家。聊近期IT热点,聊媒体业界变革,爆炒观点,水煮看法。有沉默寡言者,有滔滔不绝者。有恭耳倾听者,有沉迷美食者。见面先名片分发,XX编辑XX记者,XX部长XX专员,久仰久仰,幸会幸会!以后还得帮我多发稿啊!好说好说!有空一起出去玩啊!一定一定!近来公事繁忙,又加班呢?是啊是啊!来,来,快夹菜,大家多吃点……

忽忽悠悠、转来转去。饭菜精致、可口,无论如何,吃不爽快,亦有不平凡之人,落落大方,不观他人心思脸色,一心一意奔温饱,小勺把那螃蟹敲,梆梆梆!梆梆梆!直敲的汤汁飞溅,直向那对面坐的时尚公关MM胸前而去,惊呼起座,抢纸不迭,忽又反应过来,安慰对面肇事者:“不要紧不要紧!大伙儿接着吃。”脸微红,心暗骂:“这个老不死的。”

林林总总,描写了几处饭桌景致,仍有心不甘,却没有的写了。就这样,吃饭去罢~

以此为借口的理智男人和聪明女人

当一个女人美貌和才情并重的时候,她又是以聪明吸引着你,那么你离万劫不复不远了。

她在网络那一端嬉笑着说,现在,只对女生感兴趣,那一刻的妖娆、粉红如一湾溅了血滴的湖水,蔚然腾起的雾气,让现实在其中若隐若现。

《刺青》里,彼岸花几乎载着了她十年的记忆。肉体裸露给不曾谋面的男性,唯独灵魂雕刻在了另一个女人的手臂。

保护有很多种,存活于记忆中。或者无厘头的借口。

现实中,只有以此为借口的理智男人或聪明女人。

中庸果然是王道

昨夜小雨下得甜滋滋,两个大男人本来是在人大校园里悠哉悠哉看美女,结果被雨逼进了自习室里上了一小时自习。进去后发现广大MM们也转移了进来,刹那间觉得月朗星稀啊

五一那阵子每天过得不紧不慢的,《蜘蛛侠3》却一直没有机会去看。想想这样的影片得去哪里看呢,非去华星欣赏IMAX巨屏莫属。上一次在IMAX厅还是看得《金刚》,当蜘蛛侠同金刚一样出现在四层楼那么高的影屏上时,我想我应该受到极重的压迫感才对。

7点半的那场已经爆满,于是选择了近10点的晚间场,人大校园因此才有幸迎来了我和我老朱同学的大驾光临。去华星当然得试试旁边马华家的大盘鸡,两个人只干掉半盘,战斗力之薄弱,就像我们是国民党遇到了共军一样。

坐到那舒服的椅子上,我默念:下次记着是K排、K排……通过两次分析得出结论K排中央是最佳观赏区,众看客也记好了。

开篇一个旋转画面,音乐分明从右耳、脑后转到了左耳,立体环绕效果明显,我半仰在椅子上盯着这大屏等着主角出场,唉,老了、老了,帅小伙有皱纹了。还有还有,我这里有王老吉,看帅小伙上火的,脸上痘痘太多啦!来上一罐吧,中国产,效果咣咣的!

《蜘蛛侠3》的怪物算着蜘蛛侠共有四个,阵容强大,喜欢蜘蛛侠变成黑蜘蛛时的表演,非常有张力,动作特别传神。他扭呀扭呀,他指呀指呀,指着了PP指着了胸。

结局高潮,蜘蛛侠被那个小人勒着脖子绑在钢筋架上,一旁SB沙人变那么大个儿,和周边高楼大厦相差无几,擂起拳头一拳一拳砸在蜘蛛侠身上,打在他身,痛在我心,我那小心肝呀,扑扑的直跳。紧要关头,哈里终于踩着那只冒火的飞行器赶来了,我庆幸这小子可算来了,彼得却报怨人家来晚了,真是的……嘿嘿,这又不是约会,哈里告诉彼得,不要得寸进尺啊,握着手的那一刻,两个至爱的朋友终于重归于好!两人开始上窜下跳地救人、放火、结网,那时音效、视觉均极为震撼,看着四个怪物在屏幕上忙碌,我也就差痉挛了呢。

结论一:好人死得快。代表人物,哈里。上一部里总是被老爸骂没出息,这一部里先把脑袋碰傻再毁容后又丧命,可怜的虫子啊!

结论二:坏人转变过来的好人死得更快。代表人物,仍是哈里。一闭眼一咬牙,你一条道就走到黑呗,给彼得头顶上染了点绿,朋友妻你也欺了,差点送了彼特命的坏事你也干了,还不如坚持你的信念干下去得了。思想一转变,挂了吧!做人啊,千万不能朝三暮四!

结论三:坏人如果爱贪念促使会死得快。代表人物,受蜘蛛侠侮辱的小人。他都已经被蜘蛛侠都从那邪恶的东西里边拽出来了,最后毁灭的一刻,居然又纵身跃了进去,炸个粉碎,贪心枉送了小命。见好就收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话是这样说,当可以拥有一种力量比做皇帝都爽的时候,谁能忍得住不张开双臂去拥抱呢!

总结:好人死得快、坏人比好人死的慢一点,但终究难逃一死……那么,大概应该中庸一些,不好不坏,那就是又好又坏,或是时好时坏。总总迹象表明,蜘蛛侠其实就是这样的人……我说的是真的,要不然你仔细分析。结果果然活得很逍遥自在,名誉和美女都有,甚至拍自己的照片都能卖钱。。。不地道。那其实我想说的那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外儒内法、外圆内方,果然是游活于世的良方啊!

结外:做不死的好坏人最洒脱……没有弱点,拳打不烂、水浇不化、火烧不朽,你忧郁的眼神告诉我,做个坏人不是你的本意……你随风消散化,作尘土滚滚而去,流下天地间的黄风黑土,就像那北京前些日子的沙尘暴,那该不会是你到来的痕迹吧?轻轻地你走了,迷了彼特的眼,他泪眼婆娑,我们还以为他那是被你感动所掉的眼泪

看电影的代价:呃,我的神,打车回家,上了楼已经是12点半多,电梯又停了,14层,偶在暗夜里爬啊爬~~

Comments

DongRosemary-2007/5/109:56:28

呜呜,我也想去吃大盘鸡,看蜘蛛侠,可是没时间

鸿雁angela-2007/5/2211:15:53

要是有个美眉陪你们就更好了,吃这爆米花~~~

嘻嘻!

做事的原则

做事,做出判断,或者面临选择,难以取舍时,都应该有并且确实有(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一种指导性的思想。暂且称之为做事的原则。

第一大原则,不要让自己后悔。

做了一件事,回过头来看,不会产生后悔的念头,这是做事的底线。这会逼着人们有着“向前看”的意识。做事往远了看,试想想结果,是不是所想要的,是不是有违普遍公众道德的舆论,是不是有违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

做事为好的结果和不好的结果负责任,也为参与的人负责任,更为自己回首往事不后悔而负责任。

第二大原则,能共赢,绝不损人。

做事涉及到当事人参与,大家能有共赢的局面,那将是最好的解决途径。有时候做事绝不是损人才能利己,利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利别人,并非一定踩着别人的肩膀或是置别人于死地。起码这会少一些尔虞我诈的精力在里面,起码在别人勾心斗角的时候对你会多一些仁慈。想要共赢,哪怕是简单地双赢,那么至少要换位以及全面地思考问题。

做事首先不会让自己后悔,其次让别人跟着受惠,善莫大焉。难是难了些,但凡事能从这两个基准出发,行事的思路向着这个方向上靠拢,只会越来越好。

闭关修炼

这几天确实写不出东西来。勉强写了两篇,力不从心。别人不知所措,我更不知所措。快到五一了,于是干脆打算闭关修炼。

写一是为了总结,为了再回顾的时候能一节一节拔高;二是为了练笔,这就是每天逼着自己写的原因。

但显然现在只是为了写而写。于是俺打算停下来,理一理脑袋里这混沌的世界。没有能力控制乱窜的意识的触角,感觉像要爆炸了,得赶快找到一个正确的喷薄而出的方向。

拼命吞食吸收,时间短沉淀不下来,又无从化解,提炼不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个混沌的世界就形成了。就像编辑的工作做多了做久了,到处都是转载。广泛宽博,却又注定了无法深刻。

五一这些天的打算,把自己的网站再做起来。

博之惑 遐(瞎)思

惑儿子

思想和文字就像两条吐子信子的毒蛇,缠绕着我的身体,我难以与之纠缠,又疲于应付。

当我竭力想表达清一个思想的时候,文字便统统跑掉,像顽皮的孩子一样,越叫越远;又如鲠在喉,想吐却怎么吐也吐不出来。

文字优美而又意境界幽远之时,思想却姗姗来迟,或者犹抱琵琶半遮面,想用些不必惊世骇俗的思想来成就一点类似灵魂的东西,却也难觅踪影。

老子索性由着两条毒蛇作恶,灵魂出窍,留这肉体同着两条恶蛇打结,任其纠缠。花开了,自然有果要结。

遐思——驾驭,驾驭着思想与文字并驰的时候,那种刺激和快感难以言表。计算机技术和写作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能同时在一个人身上显露出点山山水水的时候,那只能用“驾驭”这个词来体现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尽管驾驭的好很难,但极具成就感,所以就精益求精,越当熟捻。那位仁兄说了,那你为啥不去驾驭人呀,那多快感呀!我也想,但驾驭人不像驾驭物那么玩得活络,人心多变,脾性难测,还是玩玩物便了得。

惑孙子

只字可表达的东西总要落满一行句才罢休,洋洋洒洒下笔总要千言才停止。你像那少女的裙摆,岂不是越短越好?你为何总要像那老太太的裹脚,臭且长才得意?

我须把那妇孺皆知的道理,渐渐转化为清新的思路和简单的文字。华丽和漂浮都不易长久。不要琐碎、无病呻吟。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不要流于小伤感和小感动。去重新接触悲痛,深刻和厚重。要舍得自己。被时间洗刷且留了下来,将是一个时代和过去的时代,真正美而有力量的声音。

遐思——化繁为简,行文如此,行事更当如此。倦态横生,定当是把简单的事看得复杂,心血干洒了无意扩大的事态上,浪费的何止是青春,凭添的何止是白发,更一抹烦愁,难堪化解。有这等闲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爷把那年轻与时间用在了学、思、辨、玩、乐、唱之上,何乐不悠哉!

惑丫挺的

偶一日博起,临到终点就等那一泄千里畅快迸射之时,忽一句用于作结的句子遗失了,顿时无比失落,抓破头皮再也无从拾起,根本不像是从指尖偷偷溜走,就是倏的一下便无了踪影,似乎本没来到过这世上一般,丫挺的,这种感受着实让人难受无比,瞬时选择性失忆不知道是不是一种病态。

遐思——果然关键时刻又让人空虚失落了。想要说些什么,已然忘记了……

卑微

在微微吹动的春天里,眼前是熙熙攘攘的车流。他站在站牌前,看一个收破烂的老妇人在暖意的微风中蹬着三轮板车。伛偻身材,头发花白,鬓发在风中散于耳后。柏油马路反射着青白的光,他蹙了蹙眉头,苍白的脸上似乎又没有表情。

他等的车还没有来,他就一直那样斜垮垮地站着。老妇人缓缓停到站牌下,她的目光集中在了一黄一绿的两个垃圾筒上。轻挪身下车,斜转车把靠在路边。她走近垃圾筒,带着些期许吗?没有犹豫,动作缓慢地把手伸到垃圾筒里,如同电影里一帧一帧过着慢镜头。前倾着身子,瘦小的背驼了起来。她努力盯紧了垃圾筒里。

他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老妇人,一如从前的平静神色。他希望她能从那里拿出点什么。缓缓地,缓缓地,带着思考的,她先拿出一个喝光了的矿泉瓶来,接着又拎出一个黑色塑料袋来。一捧的体积,黑色掩罩下的该是怎么神奇的“礼物”?老妇人重又现出思考的神奇来,但未迟疑,她打开了袋子……

他忽然心里绷紧了,伴随着似乎是激动的心绪。皱起眉头,一眨不眨地盯着。

——几支黑了皮的蔫了的香蕉暴露在阳光下。

他长长呼出一口气来。风小了些,他觉得这个春天的暖意来得真早。

老妇人爬满皱纹的脸一刹那儿间变平了许多。动作似乎也快了一拍,她扯去了两旁更加衰败的两支抛进垃圾筒里。左右翻转着剩下这几支,满意了,板车的前筐里接纳了这些新朋友。

几辆公交车来了又走,不知道有没有他要等的车。

远处又有一老妇人踏着同样的车缓缓靠近,两个老人熟络地打了声招呼。

车筐感到了新朋友的离去,它还未来得及使劲嗅嗅它们的香味。

老人托起它们,掰下两支来,递一支给后来的老人。两个老人温和地笑笑,剥开泛着黑的皮,露出了黄灿灿丰实的肉来。和他想的一样,香蕉内部没有一点颓败的气象,完全可以入口。

她们很简单地吃着这意外得来的美味,没有狂喜,也没有不认真。

又一辆车驶来,它惊动了他。他似乎收起眼神想要动。下车门一个接一下下着乘客,两个人开始争吵起来,衣着光鲜。

他笔直地朝前走了,没有坐车。背影越来越修长。而环境也越来越宽,他透了一口气。

每个人本来都是一只蚂蚁,卑微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他想。

自恋引发的思考

每个人都自恋,不可否认这一点。但自恋的方式又各有不同。

我的自恋就表现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我原来写过的文章,越读越欣赏,越读越得意,竟飘飘然起来。

朋友问了,说你写博客是为啥呢。一楞神儿间居然回答不上来。写了许久,写了许多,居然一直不明白为了什么而写,而且,竟然也一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孔圣人立言传学,把一套儒家的思想推行出去。意义不同,在我想来,这千千万万的人——名人、普通草根民众,夜以继日,笔耕不辍,但凡这样勤快都带有同样的一个目的: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推行出去。从这点来讲,圣人和草根的想法是一致的。

那么推行出去之后呢,是想得到别人对这一看法的认可。这事实上是人在精神层次上较为高级的一种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理论,它大致居于最高层。这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抛开最顶层,再往下,有人不断博起是为了起到交流的作用。博客作为web2.0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它肯定要具备的互动性无疑很好地满足了这样一种需要。交流这种属社会性质的需求恰好低了两层。

有人不断记日记式的生活点点滴滴,如果她想要人看到,愿意与周边的朋友、同事分享,那么说明了她带有一种被重视的期许。

不同的需求不断被满足着,也不断被利用着。博客真是个好东西,我自恋的同时,也得夸夸它呢。

拓展人脉与广结善缘

本来想以“如何成为受人欢迎的人”来命题,但这样说似乎带了更多的功利目的,事实上起这个题目更为准确一些。本文又将是宏观上的方向和策略性的话题,于细微处无所用。这就像这本来是对我认识世界的一点总结表明我已经能认识这些问题,但我生性内向,言语木纳,从这个基础上想要做到见人三分熟,基本上是很困难,成为受人欢迎的人便遇到了第一个坎。不过熟人自然是不惮这个疑虑的,日久见人心,天性善良的人几乎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第一段可以跳过去不看。世界观发展到现在,总结出两个观点,一是“目的论”,二是“关系论”。目的论简单地说就是在做一件事前先要明白它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意义决定了我们去不去做这件事,其次才是怎么做的问题。目的论简单却至关重要,它直接指导了事件性质、结果以及事态发展方向和程度等,它的另一层含义是目标。今天略过不谈目的论,简单地说说关系论。

我脑子里总结的这个关系论其实是矛盾论的演生。我理解世上的一切事的处理的途径,都是在处理与此事物相关联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内部的、外部的以及各阶段的。事说到底其实是人,那么处理事的根本,实际就是在处理与人的关系。人分两种,一种是自己,另一种是别人。换言之,处理事情归根结底是在处理与自己、与别的关联人的关系。

终于引到了待己、待人的这一对范畴上。人生不外乎这两件大事,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如何对待别人。行于世,除了处理与自己的关系便是处理与别人的关系,如此而已。

首谈态度兼谈方法。宏观层面上:知人与爱人;行为层面上:放松与信心。

一、知人

理解和疼爱相比哪个更让人吸附于你,有过恋爱经验的人明白是前者。事理同一,对待别人上理解比关怀更打动人。你天天买好吃的,好礼物送对方,吃的穿的方面千叮咛万嘱咐,也未必比得上一句深刻理解对方的话。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如此,疼爱不等于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都是这样。相反在外人上,初期这种以物质利益博取其好感还比较有效,但仍比不了理解这二字的威力,一语中的,心灵间那种共鸣,言谈间为其明辨了是非,指明航向,这种层次上的理解,已经不是平等关系上的好感,而是对方开始从心底追随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固然就是这个道理。前者为男人,后者为女人。闭上眼睛想一想,有多少男的朋友遇到了事的时候,想着来找你商量商量谈一谈,听一听你的见解和看法;又有多少女人把你作为了蓝颜知己,顺心的想和你分享,烦心的愿意向你倾述,如果有一定的量,那么你此时的心情一定是不一样的。

理解人,一是换位过来设身处地为对方想想此时处境与出路。另一方面,是把你的经验或是你确实判断无误的结论准确地传达给他,不要怕给别人出错主意,哪怕是换一种方式一个提问接一个提问地问醒他。或许,坐在你对面的这个人已然有了他的打算,他过来只是想听到你对他的肯定和支持,那么,不要吝啬一句强有力支持的话,如果他的决定在你看来不对,你一定要先和他说明你的观点,然后再接着说,我们是朋友,如果你决定了这样做,那么,我肯定会支持你。

二、爱人

再说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从来认为这句话只有机器人或者疯子能做到,机器人没有父母子女,疯子则辨别不清。除此之外,但凡我们凡人大概谁也做不到这一点。但是悲悯一点,我们要尽量朝着这个方向走。为什么呢?

还人心愿,如还己心愿

这是我看电影中印象极为深刻的一句话,也是有的人问起为什么对他那么好的时候我用来作答的一句话。这句话说的妙极。在你仅需举手之劳的那个档间那么就举那么一下手,毫不费力,别人也许就真正得到了帮助和实惠,也就是说你这个人好说话好办事。拿捏有时候是一种技巧,千万别当成了习惯,他若从你这里得到了好处,别看他不说不念叨,他是记在了心里(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关键时刻,别人会搭你一把手。知恩图报是广泛人群的潜在心理,有的人甚至是受人滴水之恩不仅涌泉相报更涌血相报。不排除有那种知恩不报拍拍屁股就走,那是势利无比的人,或是得了便宜卖乖的人,或是落井下石以怨报德之人。不要担心这类人,自己要往窄走自己的路,谁也没有办法,到哪儿都是一锤子的买卖,最后的结果总是很凄凉。你照样还他的心愿,他都不好意思来找你第二回。

佛那种慈悲为怀的境界我们达不到,与人方便,就是图个自己方便。善待别人,该出手时就出手,别人不会亏待了你。

如何爱人

再就是如何爱人的问题,除了像公关公司的员工讲究一种日常关系维护的技巧之外,我认为“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有价值的多。人总是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对伸出的一双手和一席鼓励的话铭记在心。在人踌躇满志,飞黄腾达的时候,你的赞美和鼓励淹没在了别人的鲜花和掌声中,极其的普通。若是在别人穷困潦倒之时,你的援助变得极有意义。爱别人就要这样去爱,把你有限的精力和财力用在对于别人来说最为关键的时刻,注意是对别人而言。

三、使人在你面前能得以放松

从行为层面上来讲,想要受到别人的欢迎,首先是能让别人在你这里得到全身心的放松。认识的朋友大多数在你的面前,不必再装,把面具统统都能摘掉,那么无疑你是个受欢迎的人。这点太难做到。

有一记重槌叫作“幽默”。高中同学中有一刘二,像我这样常常严肃的人在他面前也是嘻嘻哈哈,动手动脚,更别说别的同学那种亲切和融洽。他的特点就是爱开玩笑,胡言乱语,类似童言无忌的那种。校友录上一旦有他的照片或是言行,下面一定会有大量的回复,开玩笑、讽刺似乎每个人都会洋洋洒洒。谁都敢和他开玩笑,他不爱生气不爱恼,这样的人就是有亲和力,有极棒的群众基础,人气就表明了他的受欢迎程度。在以上的篇幅中都没有举实例,并非没有事例。而在这里,我曾仔细分析过这位同学的这样一种行为。如果从人缘这方面来讲,确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揣摩。

四、让人在你面前得到信心

综合三、四这两点来看,其实后面这些行为层次的东西是“知人”的分支和细化。尤其是四,让人在你面前得到信心更是如此。简单地说几句,就该行文结束了。现在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一写就写很长,和在写之前想要的简洁的目标总是不符。例如像前一句这类的话我也总想写进来,不知道是为什么,这是博客,也不用去让老师指点,那肯定是说离题万里了,要是去换稿费,那更是有换稿费之嫌疑。嗯,博客就这么自由。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唱的,那就播客。打住。

要说让别人在你面前能得到信心,就是不要总是打击一个人,不要说些丧气的话,一次两次无所谓,说多了,人便会离得你远,昂扬一些不好吗,让人心里没底,没谱,太罪过,这样和成为受人欢迎的人初衷几乎就是相违背。

最后总结两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想要受到人欢迎的一个基本点。另外一句话,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请注意,是一句特别重要的话,可是突然就不记了,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大概是事不能满,多少都得保留一点。只可惜是我自己也不明白这将是一句怎样的一句箴言了。写这篇开篇的时候也说明白了,这些道理只是个总结和记录了,我懂了但未必能运用得到位和执行的无误,但起码懂了,善于总结了,也就是一种欣慰吧。你看了,觉得有点收获了,那基本上我更满足了。

让贤吧,你们

春节返京,碰巧与高中时一位老师同车。聊起此行的目的,这位老师说他已在原来的学校办了留职手续,现在被一所私立学校招去任教,承诺年薪五万。这在我们当地也是不菲的收入。他虽年老,谈笑间却也踌躇满志。

我不禁为师范院校的师兄师姐们愤恨起来。他们找工作上天无门入地无路,正愁苦不堪的时候,却有人在那里浪费着资源,占着茅坑不仅不拉屎,组织还得一样发给他手纸,仍不知足,继而又占了一个,这次发的更是高级手纸,挤得外面鬼哭狼嚎。这位却充耳不闻!

对于离退休人员返聘的普遍现象我们远远没有认识到对自己的影响,目前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离退休返聘人员达1000万,这些人一方面生活有保障,拿着国家的养老保险,一方面返聘后又占据劳动岗位,对我们来说极不公平。大学毕业生生存在城市边缘,就业压力几乎膨胀到极限,急着挖坑,还不如把这些坑里的老萝卜拔出去,最不济,把萝卜樱子藏着的盖着的那个坑给它拨开了。

想起小时候常听到的一个故事。讲古代一位国王他认为老人对国家毫无贡献和益处可言下令凡年满60岁者一率杀死。悲剧一直持续了若干年。后有外番使者送一硕大无比的老鼠来为难国王,全城百姓没见过这般大的动物,均不敢认。一孝子偷藏老爸于地窖中一日送饭以实情告之。花甲老人手捻胡须出一妙招,令子捧一大猫掷硕鼠前观其反应。儿子依计在殿堂前果然验证了这只大鼠,国王免了被辱。年轻人趁势说出了主意来自他的老父,于是国王收回成命,以后全城的老人终可安享天年。

这个故事说明老人的经验确实比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丰富,这也是退休者得以返聘的很大原因。但若形成规模和较为普遍的现象,实在有违社会规律。老龄化的弊病反映在工作岗位的争夺上,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是什么导致老人不肯舍弃最后发热、发光的机会?多是奔一个钱去,舍一把老骨头辛辛苦苦赚钱,取之于社会,用之于子女,无一不是想给子女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想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老人们的这种心理非常容易理解。既然创造的这些价值同样用在了年轻人身上,何不让他们自己去奋斗去创造,给他们一个机会,好不?

也呼吁,年轻人学一学前辈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一学对人对事不急不噪的作风,学一学那种任劳任怨、踏实苦干的精神,在与同龄人竞争精力、聪明才智的时候,也和老一辈拼一拼信用度、美誉度。这样才能加快挖坑筑洞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