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人说四十不惑,在我四十岁时,就一直关注会有什么开悟。
这段时间看了不少历史书、帝王书、天涯神贴,有一天脑子里忽然冒出来一句话:“说话、做事前,先问自己,这样有什么好处?”
从这天起,好像不断地想通了一些事情。今天先整理一个相对宏大的话题,也不一定对,只能说从我自身来说,属于“想通”了。
自然生态 vs. 社会生态
人在自然界中居于食物链的顶端。
社会性是人和其它动物最大的区别,也是人能成为食物链顶端的最重要的原因。
观察自然生态的结构与活动,与社会生态做比较,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社会和自身的关系,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去往哪里。
食物链中存在几种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草木吸收阳光生长,羊吃草,狼捕食羊群。食物链存在着等级。
分解者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造成生产者、消费者的死亡和解体,把物质、能量还回到大自然中。
社会生态中,也存在着几种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分配者。
从交易的角度讲,大多数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从资源的角度讲,大部分人是生产者,日复一日辛勤劳作,生产财富;少部分人是消费者(食利者),极少部分人是分配者。
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分解者,却多了分配者,这一点非常重要,意识到这一点就能理解很多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
简单类比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得出下面的结论。
一、处于下游的同级角色,竞争充分,竞争远超合作,甚至没有合作。
在纯粹的底端生产者这一层,如草木争夺有限的空间、水分、光照和养分,这种争夺不见流血,却异常激烈。但由于阳光普照,草木普遍旺盛。
类比社会生态,相同点是底层不抱团、竞争激烈。不同点是底层资源并不充足。
一个人如果处于底层,往往没有“抱团”的意识和行动。“抱团”不是形容与人为善的姿态,而是借力,抱大腿,借助别人的力量完成自己的目标。
如果没有人找你“抱团”,也代表了你基本处于底层,除了生产、被消费的价值,没有其余可利用的价值。
一个人仅有竞争意识没有合作和抱团意识,也说明层次较低。
一个公司如果基层间相互倾轧,经常上演宫斗剧,大事小事斗得你死我活,也说明这个公司是低水平发展的阶段。
资源不足,就是零和博弈。底层人踩人,此时踩人收益大。
离开底层,就能一定程度减少这种竞争。上层人捧人,此时捧人收益大。
二、消费者也存在竞争,但需要有合作,越处于上游,合作越频繁、密切。
狼和狼个体间存在竞争,但狼往往成群狩猎,另外狼和狈也有合作。
当成为食利阶层时,为了最广泛和最大程度的获取生产者的成果,就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合作和专业的分工。
矛盾点是不能将合作者的数量变多。
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转换几率为零。
羊不可能吃狼,历史上也有个别狼被羊顶死,但顶死狼的羊变不成狼,狼还是要从狼中来。
这是基因的问题,肉体基因来自于生物遗传,基因改变要靠突变;社会基因来自于观念和方法论的传承。
如果掌握了食利者的观念、方法论,变成一个食利者就要容易的多。
食利者的观念、方法论散落于部分书籍中,由于与日常社会的教育、教化相去甚远,即使从食利者手里泄露出来,也很难被人接受、理解、吸收和运用,主要靠环境和圈层塑造个体。
四、往食物链上游走一级非常困难。
自然界中向上一级,意味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也意味着要以过去的自身同类为食,这在自然界很难发生,往往要靠千万年的沧海桑田演化。
社会食物链中向上一级的难度,来自于整体上面阶层的反对和压制。生产者的数量不能变少,不允许生产者变成消费者。如果消费者规模太庞大,就有整个系统崩溃的风险。
改变自然生态,靠的是环境的改变;改变社会生态,靠的是分配者的分配方法。
以上对于食利者来说可能都只是常识。
社会生态中的几个关键词
继续解释社会生态,沿用生产资料、生产关系、生产力这几个词。
这几个词支配了我们在学生时期对政治课的恐惧,那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产资料包括了能产出财富的工具和原材料。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比如: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机器、科技、知识)、能源、原材料、市场、信息、数据……
有地、有钱、有人、有技术、有原材料、有市场……就可以开展生产活动,创造财富。
让什么人去拥有生产资料,又让什么人去充当劳动力?思考这个问题并极力保障自己拥有这项权力的人就是分配者。
分配者进行分配,控制分配权,也需要各种工具和方法,如:政府、政策、军队、税收、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新闻舆论、道德……
道德是维持生产关系的一项工具,降低了维护生产关系的成本。
分配者控制着谁是食利者,谁是生产者,用什么形式在哪里完成生产成果的转移,这就是确立生产关系——人在社会中的生态位。
再说生产力,体现在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上。
发展生产力,就要增多劳动者的数量、提高劳动者的质量。
如果大家都躺平了,劳动者的数量一定会减少。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让劳动者开心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但这里存在着矛盾,劳动者缺乏知识,生产效率就无法提高,劳动者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认知得以提升,就会认清生产关系,从而想“躺平”。
而让劳动者开心,又得将财富成果更多的分配给他们。
最快获得财富的方法是什么?生产资料可以再加工产生财富,这会产生成本,周期也长,而生产资料不经加工,直接变卖、抵押,获得财富更快。
如何才能占有生产资料?
靠暴力和隐蔽的手段占有、由分配者分配、市场中交易、靠积累。
从部落到国家,从公司到个人,都跳不出这四种形式。
分配者最终确定谁占有生产资料,所以想致富,成为分配者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考虑到成本,这是血与火的终极难度。
退而求其次,从分配者那里捞取财富,难度立即降低不少,获益巨大。但分配者为什么要分配给你?需要用你的价值满足分配者物质上、情感上、精神上的需求,这就是价值交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分配者编织的规则中交易与积累,勤劳致富,这是从小被植入的观念。简单地说,就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稳定地交社保,稳定地拿工资。
我们思考一下,在社会生态中,自己处于什么生态位置?
我产他消:90% 的人都是这样的状态。计算每月交的社保和税,占到手收入的百分比,你可能会大吃一惊。本质就是一比一地出售时间换取报酬,一旦停下来,立刻断了收入,时间没有产生复利价值。
自产自消:个体、自由职业者属于这一类。那些逃税大户,本质上也属于这一类。自己获取了劳动价值的大部分。这类人一般有特别的技能和素质,对市场、信息差较为敏感,能识别红利窗口期,有创作或销售能力。通过有意识的专业训练,第一类人有方法转变为第二类人。
他产我消:老板、资本家们。他们的智力成本和管理、运营成本也非常高。真正白手起家的比较少,多少需要一定的资源、人脉、背景和启动资金。也就是说,这几样因素有“世袭”的成分在内。如果祖上几代不是这样的人,尽量不要幻想成为这一类人,除非“社会基因”发生了突变。还有一个特别的因素是技术,如果技术(尤其是信息和能源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你正好掌握了这一项技术,也有可能成为商业帝国第一代奠基人。
我来决定谁产谁消:制定社会运行规则的权力阶层,这个和血统有关系,不展开说。
以上内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1. 经常思考自己被谁消费,被谁用作了资源。避免被消费,被用作直接资源,而自己没有一点收益。我们的时间被谁大量占用,那我们就成为了他的资源。大多数人应该是被公司和短视频、游戏占用了大部分醒着的时间。
2. 知道自己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什么,是体力、脑力、情绪价值、时间,还是背景、人脉、资金,或是其它。继而了解自己的价值和能产出的作品是什么。
3. 逐步培养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的意识,训练占有和控制的能力。平台账号、受众粉丝、流量算不算生产资料呢?当然算。
4. 识别谁是分配者,或谁能成为分配者。这在职场、体制内尤为重要。如果注定在这里生存和发展,不仅要适应规则,还要善用规则。
文章来自公众号「关耳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