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梦

夜色降临,开始下起雪来,鱼儿和燕子还没有走。

鱼儿是我的朋友,而燕子是妹妹的朋友,磨磨蹭蹭到了十一点,我准备送她们回去。

外面有点清冷,淡淡飘着雪花,没有灯光掩映的远处显出一片灰白,穿过门前小胡同,见有三个奇怪的女子说着奇怪的话(念着梦魇般咒语),似曾相识的三个人,却面目不清。这时燕子已经消失不在身旁了,似乎妹妹把她带到了别处。

绕过房后,踩着细雪,一路往北走去,如平时走在一起的放松与随意。途经一处小庙,而这时突然认定了这是我家的宗庙,鱼儿正好在拐角处和我道别,说送到这里就好了,我依然想再往前送送,鱼儿独自走了后,我就进入宗庙中。

宗庙

进到里面才发现,远远比外面看到的一座小方庙大无数倍,此时我已经产生了空间的错觉。院子里有黑的高头大马拉着的大车。面西向东的一排平房昏昏暗暗,挂着破碎的布帘,几处透出微弱的光线来,影影绰绰,其中一间房子里像是放着漆黑的棺材。我在院子里挑中了最深处的一处房子,想在这里过一夜。

最里边的这间屋子细长且窄,落满灰尘,即使有阳光也洒不进来。里边一块儿长板上还躺着一个很长的木偶,已经没有容纳一个人的地儿。我就在门外木偶脚边的一个高处躺了下来。感觉不到冷,渐渐睡着了,睡梦中神游一般看清了别的几个屋子里的陈设。

木偶突然醒了过来,在它灵巧的关节的带动下硬梆梆的脚开始磴我,我可能是被磴醒了,拽住了它的脚,抬起头望向它,看出它没有丝毫恶意。木偶脸上绽放出了笑容,它召唤我进入这个房间,而我心里并不愿意。

阳光照进来的清晨

恍惚间天要亮了,这里显然同外面不是一个季节,这里没有雪。竹竿一样瘦长的木偶拉起我,让我看看外面的景象。阳光照进来的那一刻,院子里高头大马变得金光闪闪,活了起来,那一刻我的内心很冲动,看着拉着那辆像是已经坐了人的大车穿过大门向屋后驶去。

木偶兄说,我带你到各处看看,第一间屋,贡着神像,烟雾燎绕,我心生衷敬。第二间屋,黑漆漆的棺材;腐朽的味道,我有点好奇。第三间屋,好像是一群大爷在吃早饭,他们对我很不客气,凶巴巴地向我吼了几句,居中的领袖模样的大爷对我说了一句,这个孩子很实诚(实在)嘛!这句说的我有点难为情,退了出来。

木偶又带我去了另外一个广阔的天地。不知从何门,不知从何路。那绝对是另外一个世界。

食堂

人很多,总觉得的像大集体吃大锅饭的时候(虽然我并没有经历过),也许这就是一个大的食堂,人挤人,成群结伙,地下趟着污水,有的地方结着冰。我留意着脚底,跟在似乎变成了人的木偶后边在人群中穿梭。

这里的人与平时见的不同,脸上、身上或多或少有着小洞和划伤,有的流着点淡血水,有的已经呈干褐色,女性居多。她们意识到我这个外来者的闯入,很多的人盯过来,眼神很奇怪。我继续跟着木偶前行,忽然我发现身后有一个阴惨惨的女人一直尾随,想接近我。

跟踪

敌意并不明显,只是心里别扭,我伸到怀里掏出一把东西,洒向了那个女人,于是她就不再追我,绕路远去。而我并不明白为什么怀里有粉状的东西,也并不知道我为什么掏出来洒向她。

这时,有一个非常脏又难看的男的,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他在我眼前晃悠了好几次,他好像是我一个同学,在一个地方我们停下来聊了几句,但聊的内容似乎不可识辨。

与列强做斗争

这个地方有四个欺负人的家伙,我和他们穿梭跳跃,龙争虎斗,冰面上你来我往,最后他们越来越弱,似乎消失无形了。这个过程里好像脏孩子帮了我一把。

相亲派对

这时候木偶兄已经不知道哪去了。我独自一人穿过几个人的身旁,擦肩而过的一瞬间,他们开始华丽丽地跳起舞来,这时候的色彩也变得鲜亮起来(油画色彩那样的鲜亮),动作弯腰驼背,但并不难看,反而节奏很摇摆很快乐,歌声缥缈而奇异,这是梦里边最欢快的一节,但同样奇异的感觉挥之不去。我也不由地跳了起来。

这时我看清楚了原来是两女一男,都应该算是比别的人干净而好看的人。加入我之后变成了两男两女,同时我也恍然意识到现在跳得是相亲一类的舞。跳着跳着,我不知道被谁的力量抽离了这个队伍,他们动作慢了下来奇怪地看着我离开。

救小孩

几个人推着一个病床有的人手里还拿着输液瓶快速向我身后冲去,他们似乎要奔向医院,我赶紧闪道让开,忽然发现真正的病人原来在一个女人的怀抱,是个小孩。我突然觉得这个小孩和谁有什么关联,赶紧跟在后面跑,觉得我似乎可以救他。他们看清我之后,把特脏的一堆东西像我泼来,我应该是躲开了,小孩也病好了……

我醒了,第一意识是我在宗庙里的木偶脚边躺着,还是在自己真实的床上睡着。继而又感觉头特别痛,应该是快凌晨了,而我以前从来是不会在夜里醒来的。

根本没有民主和独裁的分别

民主,其实就是听从大部分人的意见,独裁,其实就是听从小部分人的意见。从表面上看,似乎民主比较安全。

其实不然。必须认定一个事实,大部分人是愚蠢的,聪明的永远只是少数人。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所以一个高级主管如果相信管理要民主,基本上,他干不了什么事情。但一个人如果什么都独裁,他也干不了什么事情。

所以一个高级主管,要有内敛的气质。要懂得,有些事情,要摆上台来,搞民主的样示。有些事情,要放在心里,暗中进行。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结局都是悲的,东西总有用旧破损的一天,花会落,树会朽,我们也渐渐会老去,亲人、伴侣、朋友总有离开我们的那一天……

这无关悲观,是客观规律。

面对“悲”的终极,我们该怎么面对。

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一切代表幸福的“指标”——

事业、金钱,或是功名、地位,是不是最重要的?

与身边的人攀比,在乎别人的看法、眼光,“脸面”是不是最重要的?

让我们耿耿于怀的那些事情,失恋、没素质的搭档、陌生人……种种纠结于心的嘈杂烦恼,是不是特别重要?

身体最重要。

如果非要比,那就比这一年里谁生病谁生的次数少,谁生病了好的快。

如果非要比,不要比谁走的快,谁这时候一月挣得比谁多了区区几百块;比谁走的远,比年老的时候谁身体更硬朗,谁比谁更晚挂一天。

我们尽量不做有伤身体的事情,不加班、不熬夜,别人生气我不气,豁达。争那一分一厘何用?争强好胜、一时的快意恩仇又如何?我们不用琐事折磨自己的身心,也不折磨爱着我们的亲人、伴侣,就已经足够……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极端痛和无奈的时候,这句话闪现了出来,忽然间痛苦减轻了。是的,我们究竟能把握和改变什么呢,结局都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活法儿,无力改变,就随他去罢。

来自任何的苛责、不满、挑衅、冷言冷语、小得意,我只是笑笑,你又能如何?非但如些,我还心生怜悯。

有什么事值得你难受?害怕?

——真没有。

紊乱快感

“一个人接受的信息超过了他能处理的极限时,就可能导致紊乱。”这是信息紊乱理论的一句话总结,大部分人少部分时间处于这样的状态中。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可能会产生快感,紊乱性快感,和其它负面性快感一样,也属于变态。

教师涨工资的切身感悟

今天讲一个工作一年半后的故事。

一个行业一个职位做得正有点门道的时候,一个端“铁饭碗”的机会突然摆在了我的面前,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我第二次重大的选择,父命不可违,因为年轻的激情和当时在北京还算好的境遇,随抱着“敷衍”的心态请了一天事假乘飞机回去参加了计算机老师招聘考试。

家乡那边奔着五六个指标去的报名考生有二百多人,我答了半场出来,返回北京的第三天被告知取得了笔试第一名的成绩,意料之中。家人自然欣喜的很,电话中又告诉我一天后回去参加面试。面试官都是教育系统中的人,而家里在这个行业里的资源可谓是丰厚,叔姑舅姨有在教育局的,或是在高、中、小学的——即使没有以上,我对面试也满怀信心,凭着我的计算机水平,凭着从没上学开始就跟着父亲在课堂上“摸爬滚打”,凭着我对这么多亲戚教书育人的经历的耳闻目睹。当时唯一的一个疑虑就是,从小印象里教师的地位并不高,曾经的年岁里工资一度可以被拖欠十五个月以上。多次受到的教导也是长大了不要做老师,可是当有这么一个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家人毫不犹豫地勒令我抓住。

事情的结果很戏剧话,并且充满了“命理”的色彩。购得一张火车票,当天被Intel拉到了通州灌输“酷睿2”的媒体宣传理念,计划返回的时间再赶去火车站时间刚刚好,没想到忽略了回城的时候正赶上下班拥堵,匆匆忙忙到了火车站的,正好晚了九分钟。就这样就没回去参加面试,和家人解释“命运让如此的”。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是如果一旦通过合格了,至少需要在城镇以下的地方呆三年,而这是我不愿意的。我也一眼看到了这种生活以后的路,在乡下呆一半年,再调动回镇里,给买好楼,挑一个出众的姑娘(大概还是一个行业的,也必然是“出众”的),结婚生子,孝敬父母。天寒地冻,上班喝茶胡扯哄学生,下班烧水做饭看电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如今来了北京已经开始数第七个年头。父亲来北京看病和我住在一起,昨晚学校打来电话说全部老师的工资再调千余,父亲的工资已开始接近我在北京的工资,而据我实际的估算,家乡的钱在当地花是北京的有效值的三倍,也就是说在家里用一块钱至少可以干北京三块钱的事,这样算来父亲的工资相当于近我的三倍。如果当年回去教书,工资应该是现在在北京的2/3,压力和工作量更不值得一提,想想挺Happy的。

活着当然不是为了工资,工资高了当然活得更好。品质其实不是生活核心的衡量指标。而是经历,再深追是感觉。大都市的经历总会多些,会对人生有更多的体验。反过来说,钱多才是有多的体验的充分条件,钱多可以脱离都市,去你想去的地方。

近年来国家的经济确实发展的不错,对教育事业有心也有能力重视了,教师的待遇也在不断提高,也有消息说教师的工资最低要高于公务员。我作为教师的子弟,觉得很欣喜。

无序

心像天地间的一仓库,似乎天地也在其中。纷扰复杂,笔端又难流淌。天际,头顶到脚下的距离很短,风拂过狗尾草,映出那轮夕阳,心里说不明的东西穿过影摇摆的空隙走得很远。

论人的枪性

人人都是一条好枪。

十岁的小孩如此,三、四十岁的男人女人也如此。不明白煽风点火的人的出发点,没有自己的立场,不懂的成本,不想清楚后果。这样的人活多大都是白活。

人人都是一条枪,当枪要当得有价值。

Comments

ZhangNan-2008/10/1314:15:28

遇到什么事了吗?

生活就像卖肉。有的人像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无力反抗;有的人像屠夫手中的刀,可以宰割别人但是不决定宰割谁;有的人像屠夫,刀在他的手里但是何时落下并不由他;有的人像买肉的顾客,想割哪一块就割哪一块。
–《副处长》

推荐这本书

世界奇女子

今天要说的也是一个关于女人故事。

她男朋友去了日本。她在国内开始学习日语,她下定决心要去日本,和他在一起。

……

昨天,在QQ上收到她的留言,她告诉我她已经在那个国家了。

电影、书本中这样的追随的剧情屡见不鲜。

这却是发生在我认识的一个姑娘身上的事情,我把她称作奇女子。无论她的想法,她为之付出的实际行动,和最后的美好结果,都让我在麻木中体会到了一种不寻常的感觉。

为学九艺——大学期间应培养的素养

来北京上大学的火车上我有想过上大学究竟学些什么,也有想过与北京或别的外地的学生有什么差距,那时的想也只能算这方面的一个意识,思考得来的结果实在不多。毕业后做了一个北京大学生的网站,也被将要上大学的网友新生问过上大学要学些什么的问题。当时QQ上给他的回复是:大学不论怎么上,到最后你都会有收获,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过后又暗自思量,认真地总结过该问题的答案。基本是三方面,第一,学好自己的专业;第二,学为人处世,扩大交际范围质量;第三,观察和思考问题方面的锻炼。妹妹来北京上大学,在一个深夜,也与她讲过这些方面的心得。

现在同样还以一种学生的身份在社会上生存。在北大新闻学专业传播学的第一节课上,所幸居然听到老师在课堂上以激昂的语调讲到了这方面的内容,题目就叫《为学九艺》,委实感动之至。现摘录如下,提警自己,也为偶然看到这篇文章的学生朋友带来些许精神惠利。

一、宗旨:宗旨不可不大,志趣不可不高

  • 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立身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宋陆九渊)
  •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清曾国藩)
  • 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宋张载)
  • 抱定宗旨。(蔡元培)

二、才气:腹有诗书气自华

  • 才高八斗: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南朝谢灵运)
  • 才气一半由天赋得来,一半由后天习得。多读书、广游历、勤练笔。
  • “写进来,写出去”→“下笔如飞”。

三:学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兼收博览,广泛涉猎,以达博大精深之境。读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 凡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南朝刘勰)
  • 竭泽而渔。(曹之)
  •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清张潮)
  • 莫厌辛苦,此学脉也。(宋陆九渊)

四、胆识:领异标新二月花,要有二十分胆量

  •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 如果无主见,思想总是被“世俗肤浅知识及腐烂论调所笼罩”,其“思路必无从启发,眼光必无由高尚,胸襟必无得开拓,生活必无有根据,气魄必不得宏壮,人格必不得扩大”。(熊十力)
  • 写论文要“运用新的语言,进行新的概括,作出新的分析,补充新的材料,提出新的见解,得出新的结论”。(方汉奇)
  • 学诗须有才思,有学力,尤要有志气,方能卓然自立,与古人抗衡。(清薛雪)
  •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宋陆九渊)
  •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运用理性,获得独立自主的己见。只是就是亲眼所见,假如经由他人的眼睛就要说服我们相信他们之所见,这是疯了。除非用自己的眼睛亲眼看到,用自己的悟性亲自了解,否则我们仍一如往昔地处在黑暗中,知识还是空的。([美]约翰洛克)

五、德行:小成靠智,大成靠德

  • 史德为何?著书者之心术也。(清章学诚)
  • “三鹿”事件说明,政治家、企业家的“心术”、德行将决定其事业的成败。
  •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陶行知)
  • 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凡立一说,须有证据,证据完备,才可以下判断。对于一种事实,有严格精确的、公平的解析;不盲从他人的说话,不固守自己的意思,择善而从。”(毛子水)
  • 讲求基本的道德准则,不剽窃,不抄袭,不掠人之美。这是做人、做学问最最基本的要求。

六、方法:术由师授,学由己成

  • 无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做人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准则,做学术也一样,要遵循学术规范,掌握研究方法。
  •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一分根据说一分话。前挂后靠,左顾右盼。王国维的“二重论证法”。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一定程度上,方法比内容重要。
  • 方法是一通百通的工具,可以受用无尽。当熟练掌握了一套学术研究方法时,就可去研究不同的问题。优秀学者的特点就是能用学界共用的研究方法做出具有深度和个性的学问来。

七、经世:研究学理,经世济民

  • 研究问题,要联系实际。不要空洞地就概念而研究概念(芮沐)
  • “实际问题”在社会生活里。要结合实际,就要深入生活。身在实际生活之中,用自己的眼睛,亲眼观察;用自己的耳朵,亲耳听情况;用自己的嘴巴,与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亲自面对面谈话。(吴志攀)
  • “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我劝那些只有书本知识但还没有接触实际的人,或者实际经验尚少的人,应该明白自己的缺点,将自己的态度放谦虚一点。”(毛泽东)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八、外语:用语言开辟一片新天地

  • 现在全国正弥漫着学外语的风气,学习的主要是英语,而这个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英语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世界语。学会了英语,几乎可以走遍天下,碰不到语言不通的困难。(季羡林)
  • 大学生应做的事情:(1)专业方面,成为中国前100名;(2)人文方面,读500本书;(3)英语。(俞敏洪)
  • 如有时间,可多学一门外国语。(芮沐)

九、健康:生命如花,健康为根

  •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学生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毛泽东)
  • 人要身体好,不仅活得长,而且学什么都快,干什么都有效率。(薄熙来)
  • 国际残奥会的格言:精神寓于运动。
  • 体健是人生的一个最要目的,也是学问的一个最要目的。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学以厚生则可,学以伤生是断断不可的。(陶行知)
  • “耗气劳心书房中,萎惰人精神,使筋骨皆疲软。天下无不弱之书生,无不病之书生,一事不能做。”“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清颜元)
  • 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应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方寸之心决定宇宙之大,应学会“乐在方寸”。

后记:

宗旨、才气、学养、胆识、德行、方法、经世、外语、健康”这十二字,端得是大学真髓,乃至立于世上的根本之道。能在25岁之时听到此番语句,不能简单地以幸运为结论。只能亲手将老师所发的转于此,使更多的人读到,通晓,明知,方能对得起在毕业若干年后又能得此谆谆教诲的幸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