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荐书 | 《单干:成为超级个体的49个关键动作》

戳蓝字“关耳爷”关注我哦!

图片

为什么要选择成为超级个体?为什么能成为超级个体?为什么单干就能成为超级个体?如何成为超级个体,具体方法是什么?


推荐一本书,书名是《单干:成为超级个体的49个关键动作》。看书名就能猜到是个人成长类的书。这类书往往鸡汤成分较多,很难挑出干货十足的好书。以前向身边朋友推荐过《认知红利》,现在再来推荐第二本。首先,这本书的定义了一个很好的概念:“超级个体”。网络上除了像咪蒙、李子柒、李佳琦、董宇辉……这类巨型网红,现实中,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在细分领域闷声发大财的人,他们善于捕捉信息差和精准引流,通过带货、卖课程或服务,一个人一年的收入,可能就抵得上一个小公司,纯利润更是高的离谱。作者把这类人称为“超级个体”。1我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人,先看看我在他那里的消费记录。

图片

除了在平台上的截图,我在微信上也直接转给过他900元。

图片

他刚创业的时候,我就关注到他。他的硬件设备是两台苹果电脑、一个麦克风和声卡,员工只有自己一人,一个人录课、一个人剪视频、一个人推广,一个人的皮包公司(这里并不是贬义)一做就是十几年。大伙儿有没有从上面那张订单图上看出门道?直接揭晓一下,他平台的订单号是递增的,我正好差不多间隔一年第二次付费,期间产生了约2900个订单(25965-23070),我买课都是趁活动时买,所以客单价600块左右算是最便宜的,可以估算出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一年的收入为174万元(600*2900),抛去一些仅下单不支付的(情况极少),再与更高的订单金额平均一下,少说150万是有的。想想看,在职场,一年拿到手150万,得什么样的行业、职位,以及付出什么样的辛苦。
评估一下他的成本,除了一次性投入的硬件折旧成本,直接成本还有阿里云服务器的硬件,其它就是付出的个人精力和时间。我看他发的朋友圈,经常摄影、做饭、出去玩,比996的打工狗不知道轻松多少倍。常言道:“一技在手,吃穿不愁。”我理解现代的超级个体,也是一群有着现代化手艺的人,他们掌握了高效率生产内容的方法,善于从平台、社群精准获取流量将自己或他人的实体、虚拟商品和服务规模化的销售出去,从而获利。2说回《单干》这本书,推荐的第二个理由是,作者本身也是个超级个体,他不是作为学者去观察,不是理论家,而是躬身入局的实践者。因为商业活动内在的相似性,这样的人来写书,他会敏感地觉察到和抓住商业活动中那些关键的点,将细节展示出来。比如他提到想要提高商业成功率,可以找到合适的对标复刻对象,去做拆解,抄袭并改进,他举的例子是自己对标复刻秋叶“图书变现营”产品,完全没有藏着掩着,把关键细节都点了出来。再比如如何设计产品的交付形态,如何将能力打包为一个产品,看后深受启发。当你真正想要把无形的东西转为有形有价值的东西去卖,你就会发现这个转化过程非常困难,要考虑成本(尤其是交付和售后成本)、生产效率、易于传播、设置竞争壁垒……一旦转化成功,引流、销售,相比较就不是那么难。

图片

3第三个推荐的理由,这本书的内容来自于对上百个“超级个体”的实际访谈,访谈后总结出的方法论。为什么要选择成为超级个体?为什么能成为超级个体?为什么单干就能成为超级个体?如何成为超级个体,具体方法是什么?这本书里都有答案。这本书当然也有缺点,一是摘编的访谈内容不够细,每个章节后只有短短几段文字。我原来也有做访谈的计划,想把身边的高管、创业者、赚到钱的朋友都访谈一遍,做一个公众号的系列,但执行力不够,停留在想的层面。翔实记录普通人白手起家的客观过程,我觉得这样的内容对我们积累财富更有借鉴意义。但书中内容较少,比较可惜。二是后面的部分不够“干”。前面三个篇章“认知篇、变现篇、品牌篇”都值得反复看,但后半部分的“动力篇、学习篇、选择篇”,就有了鸡汤味了,从拟定的目录名称其实也能看得出来。如果我来写这本书,宁可舍弃后面的内容,以更多真实的商业案例充实前面三个篇章。瑕不掩瑜,强烈建议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买本《单干》看看。一个悲观的原因是,可能大部分打工人迟早都要面临“单干”的压力,与其到时被动承受,不如未雨绸缪。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